叶锦他们去的时候先生正在授课,教这些孩子们大声朗读《千字文》,叶锦没进去,只是和太傅两人去了院长房间,一起讨论了一下学生们学习的情况。
院长道:「或许是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们用纸用墨到了极度节俭的地步,平时上课也是认真细緻,不过年龄尚小的学起来倒也不费劲,年龄过了八岁还未接触过笔墨的人,学起来可能就有些吃力。」
「无碍,朕的目的只是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摆脱目不识丁的现状,若以后能轻鬆点找个帐房掌柜之类的活,于他们也是幸事。」
「陛下仁慈!」院长说,「想必这些孩子们也能理解陛下的好意。」
「等过些时日朕会选出一批武学先生送到三十六城,也让这些孩子在空余时间能强身健体,」叶锦笑道,「毕竟天启如今也是正需要有才学有谋略的将才。」
院长惶恐着说一定会执行陛下旨意。
告别院长,叶锦和柳丞相两人随便看看,没想到出了学堂的门,就见一老汉站在不远处的屋檐下,正听着学堂内的朗朗读书声。
「公子?」那老汉转头,神情略带惊喜地望向叶锦,「您这是?」
叶锦才认出这是她吃过两次汤圆的老汉,笑了笑:「过来看看,您这是?」
柳丞相站在一边没说话,就见那老汉走过来,把手里拿着的东西提起来,略带喜悦:「我孙子孙女在这上学呢,家里婆娘见快要饭点了,我就捎点菜过来给他们吃。」
「怎么不回去吃?」叶锦问。
那老汉笑着说:「我孙子说想多学点知识,学堂还有免费的笔墨纸砚可以供他们使用,我孙子说他已经六岁了,要多学点,把前两年的时间赶回来。」
叶锦失笑:「有这样的想法是好事。」
「是啊,还是得感谢陛下,」老汉真情实意,「陛下真乃仁君啊。」
面对老汉那真心实意且面露期待想要寻求同伙的眼神,叶锦也跟着点头,夸讚自己:「陛下的确是位仁君。」
柳丞相:「……」想笑,不敢。
第42章 一心为民景德帝(十四) 小故事完……
告别了老汉, 叶锦和柳丞相回到了宫里,目前学堂建设还未出现明显的问题,叶锦准备等学堂运转一年半载后, 再派专人去各个学堂检查情况。
目前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个问题:一是提高天启女性地位;二是改善天启百姓生活, 提高经济。
而要想提高天启女性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让她们有话语权。经济决定基础, 要想提高话语权,必须让天启女性有能走出来抛头露面的机会, 让她们能像男性一样赚钱。
而改善百姓生活, 提高天启经济, 必须打破目前职位稀缺的问题, 争取能增设更多的适合普通百姓工作的职位。
叶锦在朝堂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朕去年提出的免费学堂诸位应该有所了解,但朕前阵子去查看了一番, 发现这样的免费学堂,每日去听课上学的女郎却并不多。朕和柳丞相统计了数据,发现学堂女郎的人数竟只有男儿的六分之一。」
「朕对这种情况很是不喜, 」叶锦面色平静,「朕身为女郎, 想必众爱卿应该不会有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吧?」
朝臣们立马跪下, 大呼不敢。
「那么, 如何提高天启天启女郎的地位, 众爱卿可有何高见?」叶锦又问。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良久都没有提出一个好的意见, 叶锦对这种情况很是了解, 于是又道:「朕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说能锦衣玉食, 但也不愿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况。」
「如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朕认为与作物产能低下、适合百姓生存的行业稀缺有关。众爱卿有何高见?」
朝臣们继续低头沉默,皱着眉头开始思考陛下提出的问题,但是无奈,一时半会还真的拿不出完善的方法。
叶锦笑了笑:「朕知道这会儿让你们说,有点为难人。这样吧,为期一月,朕希望众爱卿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撰写在宣纸上呈给朕。」
「关于提高天启女郎地位的意见,诸位将想法呈给柳丞相;改善百姓生活,提高作物产能的方法,诸位呈给工部尚书,可?」
「臣遵旨!」
「那退朝吧,工部尚书与柳丞相留一下。」
几人去了干清宫商量事,工部尚书这会儿还有些惊喜,毕竟吏户礼刑兵工,工部的地位最低。他堂堂一个工部尚书,还有吏部侍郎的地位高,这也是很悲催了。
但瞧着陛下的意思……是要重用工部了吗?
「陛下!」工部尚书声音甜丝丝的,「臣倒是有一点想法。」
「你说。」
工部尚书把自己在朝堂上的想法打了个腹稿,道:「如今百姓田间地里的收成全靠老天爷,臣曾有幸看过一些杂记,发现提高作物产能并非难事,只需要两点。」
他卖了个关子,没等叶锦反应,又立马觉得这在陛下面前卖关子是想找死,又利索地说出下面的话:「一是种子,二是土壤。」
「都说良田一亩得要十两白银,而山田旱田两三两白银就能买到。这与土壤有关係,要想将旱田山田变成良田,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叶锦看他一眼,认真点头:「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