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也行,那咱们就继续打吧,你们之前不还说想要留下来继续打吗?是,我们华国是拖不住,但是相信在我们拖不住之前,你们国家就已经先散了。
时事啊,就是这么的无常。
最终,敌国还是不甘心的留下了一大笔赔偿款和武器,这才匆匆撤离回国援军。
华国终于将最后一个敌国赶出了自己的国土,接下来就是要好好的休养生息,然后继续参加国际上的战斗了。
不打不行,现在各国为什么打成了一片,不就是为了确认地位吗?
他们华国曾经是泱泱大国,之后却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被祸害成了这样,现在华国在外的地位几乎没有,印象也成了落后和贫穷。
要不是后来政府立起来,有无数的华国士兵用鲜血和生命填上去,现在华国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块谁都能咬上一口的大肥肉。
这战争他们必须参加。
不光要参加,还要打的漂亮,将华国的地位打出来。
纪父最近是越来越忙碌了。
没办法,长泽不懂生意,虽然每次一到了大事发生上,他都能用着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表情歪打正着解决,但平时这些管理的小事上,长泽从来都是不拿手的。
即使他为自己僱佣了许多来管理工厂和看帐的人,这些最终也还是需要一个人去确认。
没错,确认的人就是纪父。
乔愿环则是误打误撞成了一所学校的校长。
是真的误打误撞,纪长泽之前投资开了一所学校,本来招收的老校长突然生病辞职,那段时间正好乔愿环刚做完月子,而校长的指责是管理好这所学校,教书什么的自然有老师来,还有什么比自家人去当校长更加容易管理的吗?
乔愿环一开始还以为自己是去顶包的,等到长泽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她自然就能退下来,没想到这个合适的人选一直都没找出来,她反而找到了真正合适自己的工作。
总觉得自己没什么底气,她越发努力的学习,而每次纪长泽出国谈生意,都是乔愿环和他一起去的。
倒不是是去照顾他,而是去做翻译。
是的,纪长泽坚持不学外语,当然,他表示自己肯定是一学就会,只不过是他懒得学。
这话全家也就满心觉得自己丈夫是个天才的乔愿环信了。
纪父和纪母全都坚信这是大儿子给自己学不会找的藉口。
现在纪家插手的方面多了,生意也不是从前的一小笔一小笔,凡是需要纪长泽亲自出马的生意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最好的翻译自然是镜头外语还是自家人的乔愿环。
而他们都没发现,「纪长泽不会外语,所以乔愿环要和他一起出国做翻译」这个理由,完美的为乔愿环打成了一把保护伞。
她与丈夫一起去了各个国家,乔愿环或许真的是在语言上有着比超常人的天赋,再加上她的勤奋,到了最后,她已经学会了七国语言,并且能够熟练沟通交流。
每到了一个国家,办完事情后,纪长泽就会陪着乔愿环一起去他们国家的大学参观,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教学方式又是什么,他们的学生每天学的什么,吃的什么,住在哪里,穿的什么衣服,他们的教学理念又是什么。
乔愿环没有看到一所大学就照搬,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大学的优点缺点记下来,等到回国后,再吸收优点改善他们自己的大学,去掉那些不该存在的缺点。
纪长泽也没閒着,国家是暂时稳定了,国际上可是还乱着呢。
而华国想要在这上面占据一方好位置,肯定是需要时间的。
他掏出了他的百来个马甲,开始各种写写写。
现在还在流行第一人称,纪长泽可劲的造。
有时候,他是华国卖茶叶的。
有时候,他是a国一个上了战场经历过战争的士兵。
有时候,他是b国的普通学生。
有时候,他是c国的一个普通人,在c国战败后作为战俘被逮到了d国。
仗着自己藏在马甲后面,纪长泽那是精分无比,搅风搅雨。
而且,他可是一个会七国语言女人的丈夫。
当写到了外国小说,需要翻译的时候,就需要乔愿环出场了,也还好她平时并不是很忙,并且很支持纪长泽的事业,每一次都能很好地翻译好,为了避免让人发现端倪,凡是纪长泽想要让人以为作者是外国人的书,都是乔愿环翻译后,再安排人送到外国去出版。
于是乎,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这虽然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不光是华国本土那几十位写小说出名的先生,外国也还有几十位。
而长安日报出了名的在其他国家也有分社,外国一出现什么好书,立刻会被翻译过来(其实是用了纪长泽的原稿),然后再卖到国内。
一开始,国内大部分人都是拒绝的。
他们早就习惯了看国内这些随着国内和平下来逐渐冒头的先生们写的书,外国人?听说他们连姓名排列方式都和他们华国不一样,这有什么好看的。
但很快,买了书的人真香了。
纪长泽在国外发表的书压根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根据当时的局势而来搅浑水,不是,是用来指引迷茫的民众,或者是帮助(煽动)做不下决定的人们,但想要指引人家,肯定得先吸引大批人来看吧,所以内容还是很给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