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曾听闻,仁之极,则全人类情义利患之于我身,人若苦,若电之相震、火之相焚,诸君,你们的仁和义,不过如此啊。」
众臣撼然,几人不由羞愧掩面,吶吶不敢言。
第169章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就在那群眼圈红红的朝臣离开春和宫三个时辰之后,关于那一日的传闻就在京官圈子里传开了,虽然宫闱之事是保密的重中之重,但按照规定,皇宫之中除非是陛下特许,所有人无论大小长幼,都是一视同仁得步行出宫,而且非大雨者不可打伞,当然,也不可能掩面。
所以当这群文官们一个个红着眼圈走出皇宫的时候,那狼狈模样可都被沿途人士看在眼里。
不过这些去劝谏太子殿下的臣子嘴十分硬,无论旁观者怎么关心怎么探听都不愿意说出是何原因,问急了就唉声嘆气,朝臣之间不由议论纷纷,流言满天飞。
#惊!他们拜见太子后竟发生了这样的事#
#太子究竟说了什么,竟让两朝老臣泪眼汪汪#
这一刻,明明是初春,那些没有参与谏言活动的朝臣们全都成了田里的猹,看着那还没成熟的瓜满是垂涎。
这些猹里有一隻因为身份特殊而格外显眼,因此吸引了木白的注意。
那就是木白的老父亲,大明如今的掌舵人,朱标。
当突然被老父亲召见时,被放养许久的木白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忙脚步匆匆得去了,等到了武英殿,父子两把话一说,太子殿下立刻露出了黑人问号脸。
您叫我来就这事?就这?他辛辛苦苦穿过中轴线,脑子里都做好了各种腹稿,无论是北元打过来了、云南、吐蕃反叛了、倭国又搞事了还是海上新建交的贸易伙伴被撬了墙角、棉花贸易可能断供,甚至都相对应得想要了一二三的处理方案。
结果老父亲就是来问他为什么那些臣子红了眼圈???
爹,你看到别人红了眼圈,那你看到你儿子的黑眼圈了吗?那么大那么醒目的黑眼圈就在脸上啊!木白的眼神渐渐哀怨,就来朱标要扛不住儿子那小眼神,想要说几句话安抚的时候,忽然发现儿子的小眼神突然变得犀利起来。
朱标顺着儿子的目光看了过去,顿时暗叫一声糟糕。
木白视线所在的,是奏摺的存放处,整整齐齐两迭,一迭是已经批阅完成的,还有一迭是还没有看的。
没看的那部分里头插着各色彩纸,那是标誌出事重缓急的信号,但问题就在于那些小彩纸是他标的,更重要的是,同样是代办奏摺,他那边的足足是老父亲这边的三倍有余!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被老爹压榨劳!动!力!了!
木白顿时出离愤怒了。
朱标干咳一声,眼神微微漂移,有点心虚。
大明的朝政如今一分为二,和洪武帝还在位的时候一样,大事皇帝管,小事太子管。
在太子殿下及冠之后,朱标更是彻底放手,除了国家大方向和避无可避的祭祀、朝见等礼仪行动,将大部分工作都丢给了儿子,还美其名曰「此子类父」。
但天地良心,朱标二十岁的时候他的老父亲正是精力最盛之时,而且当时国内事物也不像如今烦乱纷杂,他虽然也要干活,但事情和如今的确不能比。
但那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想着想着,朱标就理直气壮了起来,他伸出手想要揉揉儿子的毛脑袋,却遗憾发现戴上发冠的脑袋上没有他可下手之处,对上儿子那阴恻恻的小眼神,朱标十分淡定地说:「儿啊,能者多劳啊。」
木白嘴角抽呀抽,最后实在忍不住得翻了个白眼,只觉全身都有些无力。
做太子前的木白以为这个工作要面临不间断的暗杀和权斗,做了太子后……笑死,这个社畜职位根本没人想要。
小心眼的木小白还暗戳戳怀疑皇祖父将小幼崽聚在宫里的真实目的,以前觉得是为了联络感情,现在他怀疑是为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对太子之位的可怕阴影。
这阴影有多可怕?
这么说吧,太子的办公室文华殿的门槛都要比帝皇武英殿的要矮上好几寸,尤其是门槛上方,都被匆匆来回的臣子们踢出小凹痕了。
从这点来说,木白也是真的很佩服老朱家的心大。他也读了不少史书,在别的大部分朝代,太子的成长对于帝皇而言是极其复杂的心绪。
一方面他们欣喜于血脉骨肉的成长,一方面随着孩子渐渐揽权,随着越来越多臣子将目光放到孩子身上,他们又难免心生被淘汰的危机感,有了危机,自然生出忌惮。
父子相残,血脉相噬,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但时间的轮辙刻到大明这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在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搞中、央、集、权、这种事,压根就不是人能干的。
鬼知道这意味着多大的工作量,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就有三十多个,六部督察院、藩王、土官、耆老,有权利给皇帝上书的人林林总总有大几百人,几百封的上书光看就要看上好一会,更别提还要一一写下批语和参考意见。
以上还是在国家还在正常运行状态,但众所周知,华夏大地从不缺少大灾小难以及各种意外,一旦发生这些小意外,就意味着一场猛烈的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