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楝白不是这样的,」纪桑给纪墨讲述着关于楝白的种种,「采药人在深山之中看到了楝白,便是这般,如春日里早开的花朵一样,以为美,采摘回去,后来无意中发现晒过了阳光之后的楝白变成了绿色,只因叶片上那层白绒,绿色极浅……」
一种药草的发现必然是因为它能够治病,而这种治病在最开始也是有着试错的偶然性的,楝白便是能够医治绞肠痧的药材配伍之中的一种,发现这一点的人是无意中把其入药,后来再经过漫长的实验,是叶,是根,还是那纤毫毕现的白绒,就这样一点点试,试出了现在的药材配伍,也试出了这种药材的种植方法。
因最初发现楝白的那棵腐木是楝木,楝白那时候又是白色的,它便有了这个叫法,一直沿用到现在,用的木头其实已经不是楝木了,所种植的地点,也从深山之中一点点转移了出来,寻找合适的温度湿度,于水边儿安下家来。
如何春种,如何冬藏,如何让药草扎根生长,是通过根系移植,还是通过断枝生根,又或者插扦叶片就能渐渐分株?一种成熟的药草,能够被药植师广泛种植的药草,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前人实践的过程才逐渐被掌握的。
这方面,药王谷的权威还在于它留下了相对最为齐全的记录,每一种药材的驯养史,这些老人讲的「老故事」,口耳相传,一代一代被药王谷熟知记忆。谷中彙编的药材全典,每年都有人在整理,纪桑有幸远远看见过一次,长长的竹片编纂再到如今的丝帛记录,堆满了一个库房的各色文字,天气晴好的时候就会被小仆从库房之中一一搬出,放在外面晾晒一二。
那库房之中防虫防腐的药粉味道,也会随之弥散在庭院之中,让途经此处的人都会不由得心生敬畏。
与纪桑那天赋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相比,他的记忆力就是普通人的程度了,可能比普通人要好一点儿,却也不可能全部记录所有的药材来源,被他有意记录的就是纪家现在掌握的这四种药草,还有他拿回来的十种药草。
药王谷对外来药植师的福利是,在谷中工作满一年,无错无损,就能获得一种药草的种植方法,两年是两种,三年是三种……当年就可以学,次年就可以种,等到离开的时候,能够带上部分种子离开,带回自己的家族之中种植。
若是转职成製药师,能够携带的就从种子变成了药材配伍的成方,若是药师,则会更进一步,带走诊断一种或几种病例的方法和医治办法,到了药师级别,也能留任在药王谷中,真正成为药王谷的学徒。
若是有幸,说不定还能获得药王的指点,成为药王弟子,将来也可角逐药王地位。
纪桑一口气在药王谷待了十几年,带回来十几种药草种子及其种植方法,今年很多廉价的收益低的如冬宛菜之类的都被连根拔了,需要种植新的药草种子,若是能够成功,纪家的收益,可以想见会更上一层楼。
这是纪桑的功绩,正因如此,族中对他依旧是看重的,过了最初的那个不适之后,对他这个从药王谷走出的药植师,还是会高看一眼的。
本来,今年开春的时候,纪桑就想要提出自己的精细种植法了,希望推广开来,听到纪墨的反应,又被族长规劝,再有族中一二族老举例说明自他走后有几家学他的蒙受了怎样的损失,亏得是他去了药王谷,不然那些人说不得还真的会胡搅蛮缠,让他照价赔偿。
纪桑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听到这种说法,就是不认为自己有错,也总算是认可了纪墨所说的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的说法了,且把那点儿才升起的自得压下,妥协地由着族中人按照自己讲述的法子粗略种植了。
他带回来的药草种子都是充分考虑到纪家所在地的土壤情况的,正适合在这边儿种植,照料起来也不算太难,固有的几种套路之外就是肥料的选择上,他也带来了一种绿肥的做法,也要从今年开始准备起来。
这一年,可以预想,是会非常忙碌的。
第121章
纪奎在这一年正是要学习製作肥料的年纪。
纪家通常对孩子们的成长安排是这样的,五岁的时候先跟着下地,学几种简单的药草种植方式,培养一个天天下地的习惯,知道一个具体的种植流程,从种子精选到浇水施肥,再到最后的收穫采摘,以及半成品药材分拣工作,整个一个流程用几年时间了解一遍,有个基本的概念,到了九岁十岁的时候,就能开始跟着製作肥料了。
药草长得好不好,不能完全靠天吃饭,少雨要浇水,雨水多还要给打伞、排水、防涝,另有冬日保暖,夏日遮阳的诸多工作,其中肥料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所谓地力有限,从轮植到年年种植,若是不施肥,怎么能够保证地力能够充分供给药效呢?
每一个纪家子弟,就算是叛逆得成人后离开家门,不再做药植师这一行的,在这个年龄,都要去跟着学习製作肥料。
不掌握一两种肥料的製作方式,都不配称之为药植师。
这是有味道的职业。
纪奎每日都带着味道回来,回来就抱怨:「你那师父可真会给人添乱,咱们纪家足有十几种肥料,难道还不够用吗?非要弄什么绿肥,为这个还要再种一片地,真是……」
他的喋喋不休的抱怨并没有获得纪父的赞同,「粪肥是粪肥,绿肥是绿肥,泥肥,灰肥都不能混为一谈,你这么说可是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