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真的没有作弊。
皇帝与太上皇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皇上开了口:「听说有人科举舞弊?到底是怎么回事?」
刑部尚书看了眼林如海,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说:「要说是科举舞弊吧,好像没严重到那份儿上;可要说没科举舞弊呢,微臣似乎又找不到更恰当的说辞。皇上,太上皇,还是请林尚书亲自告诉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皇帝与太上皇瞬间看向林如海。
二人对林如海还是很有好感的,于是耐心地等着林如海开口。
林如海似乎在预料到了今日情景,被刑部尚书提到也不慌不忙,而是看向刑部尚书:「单由微臣讲述,可能不够直观。皇上,太上皇,您二位看了这些考题应该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些都是林家历代收藏,以及微臣自己出的一部分考题,与科举舞弊着实没什么关係。」
皇上与太上皇看向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也不敢耽误,忙将手中考题全部送到了两位面前。
皇帝接过,而后分出一半递给了太上皇。
二人很快开始翻阅。
也就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两人便弄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帝看向两位考生:「你们怎么被抓来的?」
两位考生多哆哆嗦嗦地将自己在考场前的对话说了出来,而后哭丧着脸开口道:「我们真的只是运气好,恰好在考试之前做到了自己没掌握的知识点,之后一番补救,今日上了考场才会对那几道题印象深刻。」
皇帝温和开口:「你们不要害怕,告诉朕是哪几道题就行了。」
二人对视一眼,不敢隐瞒,忙将两道经义与一道算数说了出来。
皇帝与太上皇按照他们的话将那三道题找了出来。
说实话,即便是经义默写也并非完全一样。
那两道经义题,一道只是与《五三》上的考题出于同一篇章的内容,另一道也不过是考了《五三》那道题之后的一句话。
至于算术题,那就更不一样了。
虽然类型一样,但无论数据还是答案都完全不同,甚至里面列举的参照物都不一样。
与科举舞弊是真的没关係。
皇帝哭笑不得,忙让人将两位考生送走了。
两位考生这才鬆了口气,忙不迭地退下了。
皇帝这才看向林如海:「林爱卿,说说看吧,这些考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如海没有隐瞒,将林家藏书与收藏的前朝考捲儿,以及家中几个小姑娘想要造福天下读书人,不忍书籍失传,于是将家中藏书与考捲儿都印刷出来卖的事儿都说了。
——隐瞒前朝考捲儿的存在,只是为了防止朝中官员弹劾,反倒不怕告诉皇帝。
皇帝、太上皇,甚至刑部尚书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皇帝忍不住问:「你是不是太溺爱孩子了?家中藏书,那可是最宝贵的财富,以后即便……你的后人也能靠着这些藏书拥有比其他人更好的机会。就这么将书刊印出来,你难道不心疼?」
林如海顿了顿,豁达一笑:「若放在微臣年轻时候,自然是心疼的,微臣也不可能让女儿这般任性。但经过这么多年……微臣前些年差点儿断了香火,若非后来峰迴路转,这些书落到我女儿手中,遇到不识货的还好,最多也就便宜卖了,可若遇到识货的,于我女儿只怕是个灾祸。经了一遭,微臣也想明白了,这些东西让天下人都得了,于我林家反倒是好事儿。」
「即便以后再出意外,天下读书人即便看在我林家拿出这许多藏书的份儿上,也该对微臣的儿女照拂一二吧?」
「微臣也不求其他,只希望能护得他们一条性命,能让他们混个温饱就够了。」
那么多读书人,总不能全都是忘恩负义、人走茶凉的。
皇帝顿住,有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他也是知道林如海家中情况的,所以很能理解林如海这番话。
甚至林如海对自家藏书的猜测,无论是被不识货的人便宜卖掉,还是被识货的人当做珍宝谋算,他也认为是真的可能发生的。
太上皇笑道:「倒是可怜你一片拳拳爱女之心。」
林如海忙道:「只是微臣应做的。」
太上皇点点头,没再多言。
皇帝也干脆转移话题:「说来你们一口气出这么多考捲儿,又与会试考题不相关,能有考生购买吗?」
林如海微微有些尴尬:「这……微臣原本也是这样想的。」
皇帝:「???」
「但是,最后的结果超乎了微臣预料。」林如海小心道,「藏书也就罢了,价格高昂,如今一本的销量最多也就二百来本,也就将将回本儿而已。但考捲儿……听我女儿说,这一个月的利润高达好几万,即便我女儿与其他几个小姑娘分了,也还剩了好几万。」
顿了顿,他含糊道,「考生们真的非常热情。」
皇帝开口的时候,都破了音:「一个月,好几万?」
太上皇退位的时候,国库都空了,所有小东西加起来也不到百万,林如海只靠卖考捲儿,一个月就有好几万?还是利润?
林如海迟疑道:「应该有会试的原因。因为一开始考捲儿的销量并不算好,直到也参加了这次会试的小女的授课老师,他在做题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自己掌握得不够牢固的知识点,立刻将考捲儿引为法宝,之后告诉了许多至交好友,考捲儿的销量这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