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按照汉室的习惯,等他们扫平了乌桓肯定要安抚一下边上的属国,到时候高句丽还能拿到一笔压岁钱。到时候东西拿了,锅也没有,岂不是美滋滋??
哇,越想越觉得一本万利。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高句丽国的名字被从地图上彻底划掉。
当地被併入了辽东郡。
曹操的人证物证俱在,而且他也的确没有必要拿一个高句丽充军功,大家对这一点也是心里清楚。
这一功之后,曹操正式位列三公之一,对于被调入洛阳,曹操也没什么大意见,兖州那儿交给了曹家的一个郎君,豫州刺史倒是转给了一个生面孔,对此,曹操都没什么反对的意思,兖州是他的大本营,豫州又是他老家所在,此举表面上削了他的权,实际上也就是雨声大了点,实则不痛不痒。
而且此次升迁也是他出行前和小皇帝说好的。
没办法,他转年就要五十岁咯,继续带兵的确有些吃力,干脆来折腾折腾小年轻人吧。
曹孟德这一折腾就又折腾了五年。
所在岗位将不再是终身制,左迁还是右迁均有考核为据,每年一次小考,三年一次大考。
同时,考核范围包括三公。三公的成绩有帝皇和彼此打分,九卿的成绩由三公和实际成绩综合评定,下层的吏官们自行填写表格,成绩分为自评、互评、领导打分,考核方面不仅仅是才学,还包括是否每天准时上班,和同事间的关係、有无创新、是否和领导之间互相配合、是否清正廉洁、觉得自己有没有比前一年进步等等评分条。
满分为九分,最低为一分,要对自己做出最客观的评价哟~
第一年的评分简直弄的人鸡飞狗跳。尤其是清正廉洁这一条……
这这这!这太过分了!大家都是同僚,能不能友好一点?
而且还有什么六十五岁强制退休,曹孟德你疯了吗?你忘了你几岁了?如今三公就你最年长!你这是挖坑给自己跳啊!
曹孟德嘴里叼着梅子片,表情可得意得对着这帮子指着他骂的老爷子嘲讽道「我曹某可不想年纪大了被人说一句老糊涂,还给评个低分啊。」
当场有个老爷子捂着心口后退几步靠在了柱子上失去了战斗力,同为三公的刘备眼见着曹操连翻开嘲讽,一连又戳中几个老爷子,默默移开了视线,笑得很佛系。
这第一年的评分制大家的成绩都不太高,包括曹孟德也不高,因为曹孟德非常耿直得给了自己清正廉洁一分,并且名言我们家有人做生意呢,也一定有人打着我的名号在外头干事,虽然我没抓到是谁,但是我先给自己一个一分,免得有人说我不客观咯!
他如此举动,倒是让另外二公笑着摇头,将自己的自评分数也稍稍减了一些,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位列三公,总体成绩都低不到哪儿去,下头那些中下层的就惨了,尤其是互评环节,评分表互传,谁也不知道平了谁的,数字都是画正字的,楞谁也辨别不出谁的笔迹,可以说是明着来的匿名制,刚刚指责曹操的一老者就是,有人给了他全部最低分之外还在他的卷子上写了个「老糊涂」,评分表最后都是要交上去的,这位老者自然是出名了。
他的确是不好,捧高踩低,用鼻子看人,用脚干事,还喜欢打压新人,只不过因为资历高,又是灵帝朝就杵在那儿的,旁人也拿他没办法。
直到这次评分,结果出来之后就有人来了解情况,最后这位就默默得被移到了一个閒职,下头也没有新人给他管着了,就怕哪儿的人才又被他磋磨了。
现如今的汉室朝廷大部分的基层官员都出自兖州学校,中层官员有近五分之二是兖州、豫州官僚系统升上来的,为此,没少有人弹劾曹孟德,偏偏让人奈何他不得的就是,这些人还真不是他提拔的,甚至都是不是他这一系人提拔的。
没办法,人才吗,哪哪都会发光。
曹操治下出人才,而且这些人才都非常的佩服曹孟德,简直就是全天然的曹党,这已经成了一个公认的秘密。
这就让人有些不愉快了,但是大家又说不了什么,曹操为官这些年,除了早期荐过几个武将,后期愣是一个人都不举荐,这些人全是自己拼上来的,有根基有资历,就像一股子跳动着的泉水一样汇入了平静无波的汉室朝堂中。
要说曹孟德所处的位置,更像是站在岸上,在小泉流要被凝水拖下去之前拨弄一下的弄潮人,直教人恨得牙痒痒。你说就要将这些小子骗下水了,偏偏曹孟德前不提点,后不提点,非要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了去说话,有你这么干事的吗?还有没有良心了?
差点就被骗的小崽子们吃过瘪之后,那眼睛叫瞪得像铜铃,警觉得要死,一时半刻都没法子让人掉坑里。
这就让人很不愉快了。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渐渐有人发现,不行,必须打破这一种朝堂的一面倒趋势,如今的举荐制虽然还在实行,但是举荐上来的人才多被择吏制压得死死的。
择吏制便是由官府亲自去各大学校招生,也有实习生留任的。这样的招生模式可以大量填充基础官员的空缺,虽然升迁比不上举荐制,但是稳扎稳打,对于寻常学子也是一件好事,根深则蒂固,自底层做起也有底层做起的益处。
这时候,脱胎于官员的考核制,便也有人说,不如咱们招惹也弄个考核制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