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巴不得他们赶紧内乱呢,这样才有孙策插手的机会嘛,不过也不能让陆议等人白白挨骂,否则会寒了人心,孙策也必须要想办法震慑一下这群世家,不然他们还以为孙策怕了他们,不得上天啊。
孙策那边显然也很快收到了消息,一纸令下提拔了陆议做吴郡的郡丞,以示对他工作能力的认可和安慰。
儘管如此,吴四姓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争执不休。
周皎有些郁闷,与诸葛亮閒谈时聊起了这件事,道:「真不明白这些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再怎么逞凶,他们敢养兵吗?没兵还这么骂骂咧咧的,没事找事……」
诸葛亮倒是淡定从容,道:「乱世飘摇,权力更迭,吴四姓在吴郡猖狂已久,久了总会不识好歹,如今正是好好教育的时候。」
周皎眨眨眼,有些不解地问道:「现在?」
「以前他们仗得是百姓恐惧无粮可食,不得不依附于他们生存,可如今你的农具有所推进,土豆四处种植,饥荒已经没有过去那样严重,还有吴侯下令安置流民的条例,百姓还愿意与虎谋皮吗?」诸葛亮见她有所领悟,接着道:「将军府要迁往秣陵,只要找个由头将他们请去威胁一顿,收回他们手中的一部分土地,自然会安定一时。
等到再过几年,江东没有他们可以立足之地,他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败犬,还能嚣张吗?」
「原来如此……」周皎若有所思,突然想到什么,嫌弃道:「噫,你们心真黑……」
好心为她答疑解惑却被贴上「心黑」标籤的诸葛亮抽抽嘴角,笑眯眯地反击道:「阿皎行商不也如此吗?」
周皎:「……」无力反驳。
总的来说,搬迁工作还是非常顺利的,孙家、周家都平安无事地搬到了秣陵。
深秋时节,机巧院也正式建立,周皎与已经搬来的黄月英将众位工匠安排好,按照先前孙策批准的章程运来原料,正式成为了孙策的官署之一。
黄月英也说服了司马徽与庞德公等人,奈何周皎先前所办的学堂位于丹阳,如今迁到了建业,原本的学堂只能作为分校存在,重新在秣陵建个新的,因此这两位名士也只能暂时歇息。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这两位名士都上了年纪,来了新的环境总要适应一段时间,诸葛亮倒是一如往常,常去司马徽住处拜访,周皎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也会去拜访,倒是由此认识了不少与她年龄相当的年轻人,其中她比较了解的就是徐庶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当事人嘛。
此时徐庶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不过他并不是周皎想像中的文弱书生的样子,而是一个看着颇为英武,有几分快意恩仇的侠气,周皎倒是与他甚是投缘,也因此才知道徐庶居然能为人提剑报仇,还差点被杀了,也是刀光剑影里走出来的人。
至于崔钧、孟建、石韬等人并未前来,按崔钧的话来说「习惯了閒云野鹤的日子,功名利禄实在不是我等所好」,因此并未前来秣陵。
不过这其中还少了一个人,周皎有些奇怪,私下询问诸葛亮道:「亮亮,怎么不在庞德公身边见到士元?」
「先前士元被征做南郡功曹,虽然如今吴侯攻下荆州,但原本的官员并未受到牵连,他自然还要继续在南郡任职。」
周皎想了想,似乎庞统和周瑜相处过一段时间,如今周瑜还在荆州,以他的识人,庞统大概也是跑不了的。
中秋后,孙策从荆州返回秣陵,周瑜却是被孙策任命南郡太守留守,还给周皎带了一封信,正是史阿写给她的,说是他如今已经完成了王越口中的保护周皎这个师妹的任务,又在荆州遇上了王越,师徒二人便一同回北方去了,让周皎不要在意他们的不辞而别,同样的,也让周皎不要特意追寻蔡显夫妇所在。
周皎也不算很意外,她也无意去找到蔡显,毕竟要害她的是蔡夫人,她也没必要搞什么连坐,这件事到此结束就好。
而孙策一回来,秣陵就更加热闹,因为孙策特地摆宴,派人邀请吴四姓的人到讨逆将军府做客,这消息传出去便议论纷纷,不少人都以为孙策是要藉机劝和,以免吴四姓与他翻脸。
不过周皎能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她也是受邀人员之一,因着这次不算是正经的官员聚会,她还顺便带上了诸葛亮,毕竟这样的热闹不看白不看,她还等着看现实版本的打脸反转呢。
孙夫人年事已高,不能时常操劳,这次宴席是王姝作为正牌夫人第一次操办,因此格外紧张,周皎提前去了也帮衬一二,免得王姝露怯,顺便看着几个熊孩子。
孙缨如今也能走路了,时常被孙绍带着跑,孙登性格文静,倒是能拦着点,但是毕竟年纪比孙绍小,性格软和,因此往往只能被孙绍带着跑偏,好在现在有周皎管着,孙绍总算能安安稳稳地待着。
周皎一边给孙绍擦脸上的汗,一边道:「绍公子,一会儿这宴席你也得露脸,稍微绷着那么一点儿,别总带着登儿与缨儿乱跑,不然让别人看了你阿父阿娘的笑话。」
孙绍如今壮实了不少,闻言挺了挺胸膛,道:「别人都夸我和阿父一样英武呢。」
周皎有些好笑,伸手捏捏他的鼻子,道:「英武是有了,你稍稍端着点儿,看看你阿父,平时虽然常常说笑,可对着外人不都是一副威严的样子,一会儿你可也要学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