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乔木不是手速快吗?
人家一个月才能精细的写一万多个字出来,她一天就能写两三万字,杂誌社那边看她写出来那么多字质量也不差,再加上观众呼声又比较大,所以便索性直接在杂誌里面给她开了个专栏,一期十万字。
一个月两期,二十万字。
六个月正好一百二十万完结。
把读者看得开心的不得了,杂誌社主编更是笑的眼睛都快没了。
因为他们杂誌社靠着乔木疯狂的更新,六个月下来订阅量直接上涨了二十万份,这让他如何不笑。
乔木最后二十万字还没发出去呢,他就已经催乔木赶紧开下一篇了,而且还表示愿意千字十二签。
同时还问乔木要不要出版。
就是把书授权他们出版。
他们愿意给百分之十二版税。
这种事乔木当然是愿意的,不过乔木出于担心她那本已经全文都在杂誌上连载过了,再出版卖的话销量可能不会很好,愿意收藏的人应该也不会很多,所以特地把新开的长篇往后推了一个月。
花了半个月时间给第一本长篇写了份十万字的番外,然后发给杂誌社主编,让他把番外添加到出版印刷的那本书的后面再发行。
主编那边虽然觉得有些浪费。
但并不想得罪乔木。
所以还是同意了乔木的要求。
并且正式于当年,也就是八四年的五月份,印了一万份书发行。
三天不到,就全面售罄。
第1637章 八三年的女文青(11)
原本还有些担心印太多,卖不掉砸在手里的杂誌社主编见此情况。
赶忙又追加了五万份。
不到一个星期又售罄了。
便索性再次追加了十万份。
这次卖的要慢点。
到月底的时候才基本卖完。
书的定价是两块三,每卖出一本,乔木就能收入两毛七分六厘。
这也意味着乔木光是这本书的版税就能收入四万四千一百六十。
这是什么概念啊?
就是到了八十年代末,甚至九十年代初,万元户都是很罕见的。
再加上先前千字十块的稿费。
只要这笔钱一到手。
那乔木手里的现金就会超过六万块钱,并且即将逼近七万块钱。
这在八十年代绝对算笔巨款。
买四合院可能会有些够呛。
但在一线城市买套普通房子。
绝对轻轻鬆鬆。
位置稍微偏点,买两套都成。
杂誌社那边为了死死抓住乔木这棵摇钱树,结帐的速度快的很。
月初钱刚到帐没两天。
就赶紧替乔木交了税,并且把税后的版税全部都汇款汇了过来。
六月十号,乔木便收到了钱。
就在乔木拿到钱,正琢磨要不要去一线城市买套房放手里,省得手里的钱过两年飞快贬值的时候。
她爸就带来了个噩耗。
六月十二号中午,还没吃饭的时候,慕思汉就跟他儿子匆匆赶了回来,并且把家里所有人都叫上:
「都别忙做中饭了,快出来。
家里出事了,刚刚村里打电话过来,太爷爷他快要不行了,你们赶紧收拾收拾,跟我回老家一趟。」
「太爷爷快不行了?
可是去年他不是还中气十足的过来看海燕,夸海燕她争气呢吗?
这才不到半年吧!」
正在厨房里烧中饭的付橙一听也急了,赶忙擦了擦手出来追问。
「你说的那是孩子们的太爷爷。
我说的是我的太爷爷。
是海燕他们爷爷的爷爷。
结婚的时候你不是见过吗?」
因为那位老太爷的辈分实在是有些高,年纪也有些大,与他们隔了好几代,再加上他爷爷在那边排老二,并没有跟老太爷住在一起。
平常过年也不会在一起吃饭。
所以付橙才会弄错。
不过慕思汉赶忙帮忙纠正了。
「你说的是你爷爷他爸?
他老人家还健在啊,我记得我们结婚的时候,他就已经七十岁了吧,照这么算的话,他今年都有九十三了,这都隔了有三四代了吧。
那什么你等一下。
我收拾下东西。」
他们家不像一些大家庭,四五代人都住在一起,一九四零年的时候,他们家爷爷那一辈,就因为家里长辈偏心的原因,闹起了分家。
分家之后长辈会有所联繫,父母爷爷那一辈会有所联繫,但是再往下走,彼此之间联繫就不多了。
所以那位老太爷虽然还在世。
但他们是真没见过几次面。
付橙有所陌生很正常,付橙她都有所陌生了,乔木他们自然就更陌生了,他们兄妹两个,连太爷爷和太奶奶见的次数都不多,又更何况太爷爷和太奶奶上面的老太爷。
那真是相当陌生的人物了。
不过上面既然叫人了,他们这些做晚辈的也不能不去,所以,乔木他们很快就简单收拾了一下,然后便全家出动的回老家那边去了。
好在他们老家距离县城不远。
公交大巴虽然不能直达,但也能把路程缩短到三公里左右,因此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他们一家五口便都赶到了老家,并且跟人群当中比较熟悉的几家亲戚碰了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