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查理召集的三人会议召开之前,荣之妙的人已经把效益部查回来的数据仔细研究了一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份数据应该是比较可靠的,能够大致准确地反映了当年一至九月的实际销售情况。
荣之妙在会上把内控部的结论一宣布,黄国栋马上问:“既然每个月都在虚报销量,为什么万方还不能从账面上完成指标呢?”
荣之妙对这个问题笑而不答。何查理只好出面说:“这里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相对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而言,指标确实定得偏高了。另外,这几个区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人员流失率就一直居高不下,人员不稳定,也是影响生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国栋点点头,又抛出一个问题:“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性,这两个区域在去年甚至前年,就一直在虚报销量?”
荣之妙看看何查理,何查理怔了一下才谨慎地说:“不能说完全没有这种可能。这不好说。”
黄国栋问荣之妙:“去年的数据,年中和年末例行抽查的时候,内控有没有感到有问题?”
荣之妙慢条斯理地说:“问题首先是财务的总账在做季度分析的时候提出来的,所以,去年年中,由效益部出面,内控跟着一起下去,重点抽查了相关区域,但没有查出什么。”何查理听荣之妙这么说有点尴尬,因为这意味着,万方的数据有蹊跷并不是刚发现的,一年半前就有人提出来过。
黄国栋当然也注意到这一点,他有意避免与何查理的目光接触,追问荣之妙道:“那就是说,从内控的角度看,去年上半年的数据是没有问题的?”
荣之妙“呃”了一声,迟疑了一下说:“也不能这么说。”
黄国栋闻言拧起眉头,显然不满意荣之妙黏黏糊糊的回答,他笑道:“这我就有点不懂了,有问题就是有问题,没问题就是没问题,莫非还有第三种答案吗?”
荣之妙下意识地看了何查理一眼,然后说:“这里面有个缘故,去年查量的时候,经销商表面上对效益部的人客客气气,但是我们能感到他们实际上不太合作,他们提供的数据看着没有问题,但数据是否客观真实,是一个问号。”
黄国栋就问何查理,能否让商业部跟经销商交涉一下?请他们配合?何查理笑道:“去年老荣就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我马上让孟扬派人去跟经销商交涉了。”荣之妙赶紧承认说,是,是,商业部的人跟我们一起去找过经销商。何查理就看看黄国栋,那意思,怎么样,我的人是配合了内控的,不能怪我不支持吧?
黄国栋眨巴着眼睛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何查理猜到黄国栋还想设法翻旧账,为了让他早点打消这个念头,何查理告诉他:“当时那件事情过后,孟扬也和我谈过一次,他因为回款不佳对那几个经销商不满意,所以去年下半年我同意孟扬换了一批经销商。”
黄国栋一怔:“那就意味着过去的事情没法查证了?”
荣之妙笑道:“老黄你想,当年那些人和SH做着生意呢,尚且不肯好好合作,现在人家都不跟SH做生意了,谁还理我们?”
黄国栋心想,只要想办法,总还是能查出一点东西的。可他也不愿把何查理逼得太急免得惹恼了这位老大,而且,查得越多,暴露得越多,只怕牵扯进来的人也越多,黄国栋也担心摊子铺得太大最后不好收场。他在心中迅速权衡了一下,感到更换经销商是一个可以跟麦大卫交待得过去的理由,便索性干脆地表态:“那我们就根据今年头九个月的数据来处理善后吧。”此言一出,何查理觉得放心不少。
接下来,他们讨论了下一步该怎么做出人事处理。何查理就说出自己的主张,把万方调到效益部去。黄国栋不同意,荣之妙也表示这样处置太轻,不能服众,两人都主张万方和两个当事的小区经理应当离开公司。三人争辩了一会儿,何查理想想,万方和两个小区经理实在是自食其果,唉,走就走吧。他让步了。说到销售代表的层面,三个人倒很快达成了一致:由陈丰拟一个去留方案,情节严重的打发走人,其他人则教育为主既往不咎。
黄国栋说,是不是把陈丰请来,听听他的想法。何查理说:“你和老荣都是大忙人,大方向大原则今天我们已经定好了,至于具体的细节嘛,让陈丰和拉拉商量着办就行了,拉拉办事还是很牢靠的。他们有困难,还可以再来找我嘛,我会支持他们把首尾处理干净。”
黄国栋点头说那也行,我回头交待拉拉。荣之妙说,没其他事儿我先走了。
荣之妙一走,黄国栋就把起先一直憋着的话说出来了:“查理,易志坚这两年一直是万方的总监,这个事情,他责任不小呀。”
何查理忙替易志坚开脱:“易志坚的管理风格是粗放了点,昨天我刚狠狠教训了他一顿,他自己也非常懊悔,再三保证要吸取教训。”
黄国栋点点头,但那点头绝对不是同意的意思,只不过表示听到何查理说了什么。何查理话音刚落,他就指出:“荣之妙去年上半年就提出怀疑了,并且实施了抽查,虽然当时没能查出什么,但照说,易志坚就算再粗心也该引起警觉,至少要加强防范。但是似乎他并没有这样做,至少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是如此。这是很不应该的。”
何查理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一边听,一边嘴里嗯嗯嗯,那作用跟黄国栋的点头相当,也是表示我听到你说什么了。
黄国栋微微一笑:“下属的业绩是上司业绩的一部分—事情传出去好说不好听,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