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中的人要是有意怠政,大家先发公文训斥一下罗县令,再让他自查,或是让他把郑辜押解回京城慢慢审,怕是半年时间就过去了,那时候证据都给抹得差不多了。
哪里像现在,直接打了罗县令一个措手不及,对方许多东西都没来得及抹除。
满宝一直沉默,她问道:「贺大人为何突然与我说这些?」
「周大人是位好太医,」贺刺史道:「你我二人这段时间相谈甚欢,也算是忘年交了,看你每日开开心心只给恭王治病,便忍不住多提醒两句。」
他道:「罗县令显然就是罪魁了,你们再想往深里查,怕是不能够了。」
「俞大人能力不差,贺刺史就这么相信对方能逃过?」
贺刺史微微摇头,笑道:「这话你去问俞大人就知道了。」
第2818章 案情
俞大人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才查出来的眉目,转身周满就从贺刺史那里得到了大部分的信息,顿时没好气的道:「贺刺史但凡早些时候言语,我们说不定就能回京城过年了。」
夏大人捧着一杯热茶盘腿坐在一个矮榻上,膝盖上还盖着一块毛皮,轻轻地掀起眼皮道:「贺刺史说的你就信?不还得去查找证据吗?」
卢太医深以为然的点头,他这段时间跟着俞大人进出,看他查案,恨不得看见一坨屎都要分析一下其主人上一顿和上上一顿吃了什么东西。
俞大人查案分析出来还不算,还得去求证,所以他们虽然查出了是罗县令身边的人敲晕了典药把人丢在雪地里活活冻死,但罗县令不认罪,他们就还得去找他指使身边人的证据,还有典药换药的证据,和罗县令私下往来的证据。
具体到他们哪一天去了哪一个饭馆吃饭都要查,所以,并不是贺刺史说了俞大人就会相信。
一想到贺刺史若是和他们说这些话,俞大人延伸出来要调查的东西,卢太医就打了一个寒颤道:「现在就挺好,我们不也查出来了吗?」
夏大人点头,更直白,「我们与贺刺史交情不到,他要是和我们说这些话,那我们就要怀疑他的目的了,到时候还得查这是不是贺刺史一系的栽赃陷害……」
工作量直线上升。
现在就不错,他们是查出来后贺刺史才告诉周满的,而他说的话全都没有证据,完全是靠自己在洛州经营多年的经验和感觉。
不过……「没想到周大人和贺刺史的关係这么好了。」
满宝就嘆息道:「贺刺史想回乡,但朝中一直定不下洛州刺史的人选,因此一直压着他的第三封请辞的摺子不发。唉,若是有一日我快要死了,我也想回故乡去看看,死在故乡倒也不差。」
众人:……
俞大人没好气的道:「周大人,你才多大呢,在我们面前说什么生死?」
夏大人蹙眉道:「依照贺刺史对罗县令的了解,以假药打击医署,从而把医署从地方上赶出去这样的方法不是罗县令能想出来的,那是谁指点的他呢?」
满宝下意识的接口道:「师爷?」
大家抬头看她,「有什么证据?」
「没证据呀,」满宝摇头道:「不是有句俗语吗?有事不决找师爷。」
俞大人,「……这是哪门子的俗语,师爷是给县令处理一些俗务的,当然也会给建议,帮忙查漏补缺,但有能力的官员……」
俞大人说到这里一顿,显然,罗县令能落得一个下等的评价和中等的评价,便可知他不是什么有能力的官员。
俞大人摸着下巴沉思起来,「但这样的想法也未必是师爷可以想得出来的,毕竟要想地方医署开不下去,光靠一个县,一个州是不够的。去年,不,是前年了,从前年开始太医署就是与六部九寺并排的部门了,别说一县一州,就是六部九寺都不能决定取消医署的政策,但三省和陛下一起商议才行。」
卢太医怒气冲冲,「朝中诸公看不起我们医匠,但一有个头疼脑热就找我们,有本事不找大夫自愈啊。」
俞大人和夏大人脸上有些尴尬,他们或是进士出身,或是明经出身,的确是有些不太看得起医匠的。
满宝见了连忙拦住卢太医,道:「您这话说得不对,我们是大夫,本就是治病救人的,好比朝中诸公就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的,若是不治病救人,那我们学医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俞大人和夏大人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连连点头。
卢太医更生气了,你不站我们这边也就算了,还吃里扒外,正要和她吵架,就听周满理直气壮的道:「你应该这么骂,这些臣工想要霸占天下更多的医药资源,所以不让医署为更多的平民百姓看病,可见其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简直枉为人父,枉为人子,枉为臣子……」
卢太医呆住,一旁一直端着茶神隐的小谭太医也听得目瞪口呆。
俞大人和夏大人半晌说不出话来。
满宝蹦出足够多的四字成语后觉得有点儿口干,就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这才扭头和俞大人道:「所以案子只能查到罗县令这里了,毕竟再往下,先不说难以取证,就是查到了证据,也最多是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在某某面前发诳语,说若是没有太医署和医署之后会怎样怎样,然后再讨伐医署,怀疑他们中饱私囊,截留药材,用假药,用少药,多收诊金药费之类的乱言,而仅凭这些言论是不能抓人的,更不要说判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