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他在宫中坐诊的时间更多,萧院正不在的情况下,帝后和太子那边要是叫,基本都是叫的他;
三来,他官大!
刘太医仗着脸够老,追上去问萧院正,「院正让他们自荐,心中没有人选吗?」
「有。」
刘太医便笑问:「是谁?」
「郑太医不错。」
刘太医失笑,「那您还让他们自荐,直接点了郑太医不好吗?」
「一来是看看有没有愿意到地方上去,要是有人开口了,以后找了机会把人派到地方上去,现在我们医署在地方上的处境可不太好;二来,郑太医要是自己愿意,开口请了,那我顺势给他岂不是更好?」
萧院正和刘太医并排走,嘆息道:「济世堂在京城还算有名,虽然太医署这几年没少组织义诊,为平民百姓看病,但和建立医署还是有点儿不一样。哪怕医署只给下户免掉诊费和药费,但其他人肯定也会来医署求医,甚至,这样的病人还会比免费的下户还要多。」
「这势必会抢走医馆药铺的生意,由郑太医来做这京城医署的第一任署令,就看济世堂怎么选择了,但不管怎么样,郑太医去做这件事要比其他没有根基的太医去做要容易得多。」
刘太医点头,却冷不丁的浇了一盆冷水问,「那要是郑太医反过来选择了济世堂呢?『
萧院正脸上的笑容就微僵,然后扯着笑道:「那就只能对不起了。」
官场有人情,但无情更不会少。
刘太医便不再说话了。
太医院在做着准备,皇帝便将洛州的摺子压了压,直到周满每一旬一次的摺子也送到京城,拆开看得知恭王的减重事业进行得很好,而且洛阳这段时间阳光不错后便将俞大人的摺子批了下去。
他没让郑辜留在洛阳,既然要周满外放,那就得有藉口,所以他让俞大人和夏大人处理好洛阳的事务后就将一干人等押送回京。
至于周满这边,皇帝给恭王写了一封信,和他道:「洛阳即将化雪,雪灾刚过,未必不会回寒,你既要减重不如回京来住。」
又道:「太极宫潮湿,住着不舒服,你可以去城外的汤泉别院居住,既有利于腿疾,也利于减重。」
皇帝道:「正月底可以启程,说不定还能与家人共度龙抬头。」
皇帝将信寄出去后便和太子道:「朕给你圈的三个地方你选得怎么样了?」
太子道:「儿臣还在想。」
皇帝颔首,「你好好的想,白善有才能,但还需历练,如今国泰民安,不似我那时候是战乱,随便将人丢到一个地方,各种纷乱都占齐了,捋顺了一个地方,该会的也都会了,不会的,基本都死了。」
「所以你养臣与我培养臣子的法子是不一样的,」皇帝嘆息道:「可惜现在朕得用的左右手也都老了,不知最后能给你留下几个来,所以你得自己养臣。」
皇帝敲了敲桌子道:「好好的选一选。」
太子沉思着应下。
第2821章 太子的建议
太子走出太极殿正要回东宫,走到一半想了想,还是脚步一转去了中书省的值班室。
白善和方大人正在里面看摺子,往来有书记员送摺子进来,也有领了摺子送往门下省和太极殿的,众人看到太子进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起身行礼,「拜见太子。」
太子点了点头,直接点了白善道:「白舍人,孤有话和你说。」
白善便将案头的东西略收一收,和太子出去。
大冷的天,太子也懒得将人请到东宫说话,直接就往外头的白玉桥走去。
俩人便站在桥上一边吹着风一边说话,这有个好处,四处空旷,除非现在有人藏在桥肚下,不然没人能听到他们说话。
太子就问白善,「你想外放?」
白善愣了一下后应是。
太子问道:「可有心仪之地?」
白善思索了一下后道:「剑南和江南一带都不错。」
太子便笑了,「你倒是会选,特意避开了中原。」
中原一带物博人多,当地士族繁盛,百姓生活安定平足,没有大灾大难,百姓和官员便不会思变,想要在中原做出成绩来并不容易。
所以北地、剑南和江南一带是最好的,看杨和书的选择就知道了,他最开始选择的就是剑南,罗江县贫穷,当时又才经过水灾,荒地颇多,也失去了很多人口。
有才能的人到了这样的地方很容易就施展开来,自然也容易做出成绩。
他第二个地方选的是夏州。
夏州连着草原,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上生活着游牧民族,民风彪悍,进可攻,退可守,也是一个积累经验,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当然,前提是去的人能守住,不然才华平庸一些的,底气低一点儿的,到了那里最后恐怕会沦为当地豪族的工具人。
太子很讚赏的看着白善道:「陛下给你圈了三个地方,剑南的嘉州,嘉州的夹江县县令去年十月病逝,今年要选一人去接任县令。」
「第二个地方是江南道的台州,其下的始丰县县令升迁走了;第三个则是青州,去年征东之战,益都县县令被押解京中,北海县的县令接替益都县,北海县那边就空置了下来。」
白善心中一动,问道:「殿下想臣去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