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可一直堵着一口气呢。
皇帝也是想趁此动手,他眼睛亮晶晶的:「盐政关乎民生大计,以前朕要倚靠他们出盐,现在嘛……」
太子则想到了旧恨,于是跃跃欲试,「父皇,儿臣愿往江南走一趟。」
皇帝就瞥了他一眼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去江南做什么?」
魏知就问,「那陛下认为谁去合适?」
皇帝就沉思起来。
他思考了许久,迟疑了又迟疑,还是忍不住问,「爱卿们认为杨长博如何?」
老唐大人和魏知刘尚书相视一眼,都沉吟着没说话。
刘尚书等了半天,还是没忍住道:「陛下,杨氏在江南的势力不弱,以前便没少插手盐政,虽说几年前被打压下去了,但他姻亲故旧不少,派杨长博去,恐怕不妥吧?」
老唐大人因为儿子和杨长博的关係极好,比刘尚书更了解杨长博,提议道:「陛下不如问一问杨长博的意思,问他是否愿往。」
魏知道:「他若愿往,那此事便又多了三成的胜算。」
不仅在于他的身份,也在于他的才能。
皇帝就看向太子,「太子以为呢?」
太子虽然不太喜欢杨氏,但也不得不承认,杨长博有君子之风,他要是答应了,那应该就不会反水,除非是他们父子先负他。
不过太子觉得他和父皇只要不脑残都不会无故负这样的重臣,于是点头,「到时候让他把家人留在京城,我让太子妃多关照他家人便是。」
既是做人质,更是保护,让他无后顾之忧。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
皇帝决定将杨长博叫到京城来谈一谈,不过在此之前,他将眼前的盐罐推给他们,道:「你们尝尝看吧,我觉着这盐还不错。」
三人上前捻了一点尝了尝,味道的确不错,不比外头的中等盐差。
这东西是晒海水就能晒出来的?
也太简单了吧?
皇帝也很好奇,「朕见过大海,也喝过海水,那味道……」
皇帝顿了一下后略过味道不提,道:「不过在海水里泡一下,起来晒干后一搓,似乎是有盐在身上的,但要收穫这么多的盐,将海水引到地里晒一晒真的可以?」
太子没见过大海,闻言心中一动,「父皇,不如儿臣去青州看看吧。」
皇帝皱眉。
魏知看了看太子越发坚毅的脸,便也出列道:「陛下,太子殿下这两年稳重了不少,又有监国的经验,不如就让殿下去青州走一趟,也体验一下民生艰难。」
老唐大人道:「陛下要是担心,多派禁军保护就是,如今寰宇安定,难道还怕土匪强盗吗?」
皇帝一想也是,老大不是老三,他将来是要管理整个国家的,不能一直呆在京城里坐井观天,这些年他虽然没少带他出去考察民生,但他自己出去的机会却是一个也没有。
这次出去也好,他正好看一看他的品性。
太子两次监国都做得不错,尤其是去年的东征之战,他和魏知配合得很好,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的能力已经毋庸置疑,既如此,那就只剩下对百姓的德心了。
皇帝便和太子道:「既然要去体察民生,那就不能只去青州,你沿途过去,再往海州走一趟,但只许到海州,看一看那里海边的情况,不许越过海州继续南下了。」
海州再往下就是江南的地界了。
虽然皇帝想让太子体验一下民生艰难,却没想他冒太大的危险。
所以适可而止最好。
太子有些激动,问道:「父皇,我何时启程比较好?」
皇帝瞥了他一眼后道:「急什么,此事朕找殷礼商议过后再说,即便是体察民情,也应该找个更好的理由,朕再给你安排一些人,你的詹事府也选一些人带上。」
太子只能耐着性子应了一声「是」。
皇帝扭头就和老唐大人道:「朕看不如让太子巡视地方政务和官员吏治,你们御史台派一个御史跟着,刑部那边吧……朕觉得他们都不合适,倒是知鹤不错。」
老唐大人想了想后道:「臣代犬子谢陛下栽培。」
皇帝笑道:「你们是虎父无犬子,朕可没少听殷礼夸他,自他做了殷礼副手,上任少尹之后,京畿一带的破案率蹭蹭上升,犯案率倒是下降了不少。」
老唐大人心中虽然骄傲,但嘴上还是谦虚了几句。
君臣几个就将密折的事暂时略过,谈起各自的家事来。
一直到魏知有些不耐烦了,皇帝才将边上的一个小瓶子给他,道:「这是周满托人给爱卿带回来的,爱卿看一看吧。」
魏知一看那瓶子就是被打开过了,他也不介意,直接伸手接过,打开后看了一眼,伸出手指将里面的小纸条倒了出来。
皇帝便唤道:「古忠——」
古忠进来,看了一眼后笑道:「陛下,萧院正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让他进来吧。」
第2937章 威胁
萧院正郁闷的进来,他老早就来了,叫他的时候催得那么急,结果到了地方却让他在偏殿等了这么久。
要不是古忠的徒弟亲自给他上了一盏茶,说皇帝在见魏大人他们,他都要以为自己被针对了。
「周满给朕……和太子魏大人送了一张方子,你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