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善一脸的不相信。
「是真的,」侍卫嘆气道:「听詹事府的大人们说,今年太医署的花销太大了,陛下将好几张帐单给了太子,好几笔大的支出都是东宫给付的。」
皇帝虽然没明说,但帐单都送到了詹事府,太子又不蠢,只能咬着牙掏钱了。
白善一脸迷惑,「满宝最近花钱了吗?」
侍卫一脸怀疑的看着他,「白大人不知道吗?因为周大人多点了一个文天冬到青州来,现在已经开的各地医署都在和太医署要人呢,也想要多增加一个人,最后是男医和女医搭配着来,说是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女病人上医署看病。」
既然人增加了,花销自然也增加了,看病的女病人多了,药材什么的支出也跟着增加了,所以……
白善默然。
他起身道:「我知道了,放心,我不会和太子伸手要钱的。」
正常招待可以有,奢华之类的别想了。
最安全的地方自然是他们县衙了,白善左右看了看,决定租个房子,等时候太子到了他们搬出去,把县衙后院暂时让给太子住。
知道太子要来看盐场,白善连审祝淇等人时都是高兴的,他脸上带着喜悦的笑意道:「说吧,愿意招供就招,不愿意我换下一个。」
这随便的态度让祝淇招了憋屈,不招心中又忐忑。
从昨天晚上的情况来看,都不用白善怎么审,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招认了,所以似乎他紧闭嘴巴也没用。
祝淇嘆息一声,只能招了。
白善让书记员记好口供画押后便签了文书,招来董县尉道:「去宋家拿人吧。」
「宋民?」
白善颔首,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董县尉道:「大人,他只是宋老爷的一个侄子,且还是庶子,拿他没什么用处啊。」
白善道:「我不管有没有用,祝淇招供了是他指使的,那便抓他,照着律法来就行。」
而且谁说没用的?
甭管被抓的是谁,只要是姓宋,或者和宋家在明面上扯上关係,此事对宋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他只是把人押送回县城,县学的学生就忍不住怒火,此时抓了宋家的人,城中的有识之士只怕会更厌恶宋家。
真以为乡绅世家是那么容易就成的?
凡能成为世家的家族,都要有庇护一方土地的能力,也要有管理一方土地的威望,曾经做过与当地百姓大益的事,经年累月,人才不断,威望德行不断,方能成为世家。
而在世家传承时所做的互相倾轧的事,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就是他们陇州白氏,现在已经没落到世家尾部了,但如今在陇州依旧有威望,碰上天灾**,甭管私底下是不是拿钱大量圈占土地,他们至少面上的名声做得很好,该捐的粮食要捐,该安置的流民要安置……
而白氏能成世家,几百年来,祖上可没少出为民请命的先辈,便是很不喜欢本家的白善也不得不说,他现在也占了点儿先辈栽树留下的荫凉里。
宋家想要称霸一方,还有得磨呢。
而先有路县令,现在又有白善,他想要收买人心获得威望,基本上不可能了。
白善啧啧道:「陛下给我选的这个地方还真是妙啊,我运气真好。」
第2952章 催吐
皇帝也在和皇后说这件事,「当初给白善选定青州还真选对了,朕说嘛,那边既有盐,也有乡绅,却没有大的家族豪绅,正好给他练手,你看,他练着练着就把盐给练出来了。
皇后见他如此得意,不由笑道:「陛下英明。」
皇帝越发得意起来,但不一会儿又失落了,嘆气道:「也不知明达他们此时到哪儿了,太子不太贴心,万一急着赶路怎么办?唉,怪朕,不应该让他们一起走的。」
皇后转开话题道:「陛下,我怎么听人说白善在北海县还办了一个大案,立了大功?」
「哦,听刑部说是他带着人去剿匪了,」皇帝说到这里一顿,微微瞪眼,「北海县有土匪,那大郎和明达……」
他今天才收到的消息,哎呀,明达他们已经出发好几天了,悔之晚矣。
皇后:「……已经剿灭了?」
皇帝就微微鬆了一口气,点头道:「剿灭了。」
但心里还是懊悔,「消息要是早几天到就好了,这么重要的事,白善为何不急报进京,竟慢悠悠的往上递公文。」
早几天到,他就有藉口阻止明达去北海县了。
皇后道:「这又不是什么大事,自然是照着规矩来,要是都越级上报,外头还以为他多跋扈专横不服管教呢。」
密折也就算了,像剿匪这样的事要是也越过长官往京城送摺子,白善的仕途也走到头了。
皇帝也就这会儿说得热闹而已。
「也不知道等明达他们到北海县时白善有没有收拢县务,不然他们地方相争还可能烦到他们。」
皇后只当没听见,由着他在一旁絮絮叨叨的念着。
白善抓了宋民,也不急着审问,因为天快黑了,所以让人将他先押到了大牢管着,等明天再说。
然后他喜滋滋的跑去医署里接周满,想要和她一起出门吃饭去。
结果他到医署时,医署里正热闹,里面一群嚎哭的孩子。
白善一怔,连忙撩起袍子小跑进去,就见周满正掐着一个孩子的脸,手中拿着一根筷子往里一压,孩子立即「呕」的一声不断的往外吐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