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立即将此事抛到脑后,先是去看了一下刘焕和周立如的神色,然后才去看刘尚书夫人和钱氏的脸色,见他们气氛融洽心中便多了三分肯定。
刘家在护国寺里定了斋菜,大家用过了斋菜才下山,白善几人特意拽着刘焕落在了后面,等和前面的长辈们有了一段距离就连忙压低声音问他,「怎么样,怎么样?」
刘焕:「……还能怎么样,我们二人早就相识了呀,今儿不是看长辈们怎么样吗?话说,你们都算是女方的长辈吧?」
刘焕一脸莫名,「不应该是我问你们怎么样吗?」
满宝三人略一思索,发现还真是,于是立即丢下他就要去前面找钱氏和冯氏说话。
刘焕连忙拉住他们,压低了声音道:「有件事我在心里思考很久了,我要是那什么,我们是算平辈还是差辈?」
白善打趣他,「那什么是那什么?」
刘焕瞥了他一眼道:「若是两家结姻事成,我们两边可怎么论?」
白二郎不在意道:「这有什么,各论各的呗,你和我们又不是同门师兄弟,只是同学而已,不算差辈,当然,我是不介意你叫我一声师叔的。」
「滚滚滚,」刘焕推了他一下,不太愿意叫满宝做小姑,「那就各论各的,周满也在崇文馆里听学过的,我们就算同窗吧?」
他不太确定的问周满,「是吧?」
满宝道:「你去问立如。」
满宝主要想知道她娘和二嫂是怎么想的。
冯氏一点儿想法也没有,到这会儿她脑袋都还是晕的呢,都有些回不过神来。
等上了马车,因为有一段路面颠簸,她不小心撞了一下脑袋才回过神来,她立即看向满宝和婆婆,「娘,这事儿就应下了?」
钱氏就看了一眼红着脸低头的立如,笑道:「两个孩子都乐意,刘家也是讲道理的人家,为什么不应下?」
之前是担心刘家介意立如做大夫,现在既然对方不介意,那为什么不应下呢?
「可是……」冯氏有些不安的挪了挪身子道:「之前小姑不是说齐家太大了,不是我们家池塘里的藕吗?」
满宝一下就笑眯了眼,眼泪差点出来,「二嫂,是齐大非偶,是不是咱池塘里的藕不要紧,只要他们心里愿意呆在我们家池塘里,就算藕大一些,那就可以和睦相处。我之前那样说,是怕藕他心底深处不乐意与我们家的池塘亲近,那样就算表面亲近,将来也有许多的问题,但刘家现在宽厚开明,那门第之见就不是很大的问题了。」
钱氏微微颔首,笑道:「我们家和白家中间不也隔着一条大河那么宽的门第吗?但现在就相处得很融洽,主要还是看心里。」
钱氏乐笑道:「刘家人都宽厚,看刘尚书夫人和刘老夫人,还有刘太医一家就知道了。」
冯氏连连点头,满宝便连忙解释道:「娘,他们三家不是同一家的。」
连郡望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可能五百年前都不扯不上关係。
钱氏听不懂这些,和满宝道:「我看刘尚书夫人也不急,既然如此,就还叫立如安心读书,等过了年再定下,再过一二年成亲也可以。」
冯氏咋舌,「会不会太晚了,刘家的小公子不是比小姑爷还要大吗?」
钱氏道:「大不了多少,说是今年才及冠是吗?」
满宝点头,之前他们还去参加过他的及冠礼呢。
钱氏便拍板道:「那过两年再成亲。」
冯氏:……周二郎二十二岁的时候孩子都快生了三个了。
她为难道:「刘大人家能答应?」
满宝道:「二嫂放心吧,他们这样的人家,早几年晚几年都是很正常的。」
一些世家急着要子嗣,十三四岁就逼着孩子成亲的也比比皆是,但更多的会留到十**岁才成亲。
更有一些有志向的,二三十再成亲的也有,只要交得起单身税,又和县令打个招呼,这些都不是问题。
第2526章 梅娘子
冯氏就鬆了一口气,然后看向周立如,稀奇起来,没想到在婚事上造化最大的不是最精明能干的立君,而是一向沉默懂事的立如,这简直是大大出乎冯氏的预料。
尚书家呢,那么大的官儿,光是听听她就眼晕。
刘尚书夫人这会儿也坐在马车里,高兴的喝了一口茶,见刘焕没上车,不由问道:「你们少爷又去哪儿了?」
嬷嬷就笑道:「老夫人,小郎君骑马呢,正与白大人他们同行。」
刘尚书夫人就撩起帘子往后面看了一眼,见他和白善白二郎两个打马走在一起,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便微微摇头的放下窗帘,不由笑道:「这孩子就跟长不大似的。」
嬷嬷就笑道:「等成家之后就好了。」
刘尚书夫人却摇摇头,「再等上一年吧,明年,不,应该是后年了,等翻过年给他定亲,让他历练历练,有了心理准备,过上一年半载的再成亲。」
嬷嬷便笑道:「那也不久了,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再过两年,老夫人说不定就能抱上重孙子了。」
刘尚书夫人也忍不住高兴起来,却道:「又不是没有重孙子,我呀,也没那么多的愿望,就希望他们几个平平安安就好。」
两家初步达成了意向,刘尚书夫人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刘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