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观天是为了算命。而我们观天,是要多记录海上潮汐和信风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慢慢对比就能找出规律,如此才能儘量多的避开海上的风暴,了解这茫茫海天的脾气。书苑对『道』的重点应着重于『三生万物』中的神奇,小到一粒尘埃里能分炼出多少不同的元素?大到几粒尘埃也许就让万物随之改变了。对于做研究,庄里每年会从纯利中为碧海书苑拨钱,哪怕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出成果,先生都不必着急。庄里有这个钱养一批专心做研究的人,及时把报告交上来即可。」
宋先生双眼一亮,神情激盪:「听庄主一言,茅塞顿开。怀安,定不负庄主的信任和嘱託!」
觉得还有很多要说,却被成礼打断:「庄主,清风晓月该如何做呢?」
雁洛兮挑了挑眉峰:「你们那里才是真正能产生绩效的产业,守着聚宝盆挨饿,真是!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到碧荷的练功房带着排练新戏,你可以来找我,到时细说吧。
现在都走~~都走~,本答应夫郎,午食只陪他一人的。」
正在安静收拾画卷和衝击钻的沈音沐,只觉心头一颤,仿佛心尖被轻吻了一下,之前那点说不出的担忧一扫而光。
---------------------
第83章 棉纺线,南霸天
「庄主这身衣服真的是用绵纺的线?手感顺滑柔软,居然还有丝一般的光泽。」
沈音沐把雁洛兮从家乡带来的两件修身长款帽衫加以改造,一人一件,他留下自己穿过的黑色,再在帽衫的两条飘带上绣上『洛兮音沐』让两人这套本就新奇的『情侣装』越发亮人眼睛。
就连一直冷冰冰的白墨看到雁洛兮这身红衣,眼中都露出了惊艷!
魏大妞搀扶着魏家村的老村长,摸着衣袖正面,反面来来去去的看,最后说了句:「若想纺出庄主这衣服的面料,需用极细的纱线,支数少说也要上百才能织出这厚实且顺滑柔软的感觉。从没听说哪种织机可以做到,简直不敢想像。」
果然专家就是专家,一眼就看出了关键!
很多时候,科技这东西真的只是一层窗户纸,有时却需要百千年才能捅破。
雁洛兮不懂纺织,但她享受了现代科技,总能给提供个思路,让大家摸索着去发展。
黄道婆在这个世界还没出现,『棉』花在南方有种植,但却是作为观赏花来种的。此时根本没有「棉花」这种称呼的,只有带丝旁的「绵」字,却没有带木旁的「棉」字。直到后来棉花被大量应用,才有了给棉属植物加了「木」字以用来区分桑蚕绵的『棉花』。
黄道婆在宋朝改进纺车后,中国的棉纺织才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对棉花的需求量也是这之后才开始的。
尤其明初甚至要求全国自耕农,凡十亩地以下的须植半亩棉花,十亩以上的累加,而且还有政策优惠。如此人们才告别了纸衣纸被,这些轻易就冻死人的保暖衣物。
但轧棉、纺纱、织布这些生产的流程一向都是相对简单,非常容易就融入到了家庭生产中。如此,对织机的升级换代需求就基本停止了。
印度在棉纺织业的中心地位持续了很多个世纪。但到十八世纪末,一位欧洲妇女纺出的纱线,可以达到一名印度妇女的三百倍,所以能够不断升级棉纺织机的技术,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一旦形成产业,那可就是驱动工业化进程的开始,很多业内专家都说棉纺织业,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现代工业的母体。
雁洛兮想着要如何在自己的岛上开始这棉纺厂的雏形,而非努力半天终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最后还是沦为家庭式的自己自足!如此,对历史的进程帮助不大。
略一思索,她笑道:「村长,棉布比麻布和丝绸更柔软保暖,且纺织难度低很多,还省去种桑养蚕的劳苦。若咱魏家村能把适用于棉花的纺车和织机做出来,我们马上就有了棉布、棉被、棉纱、棉袄、棉衣、棉毯、棉衫等众多棉织物,不仅可以抵御寒冷,走海商的利润将更加惊人。毕竟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
成庄主眉头蹙到一起,沉思片刻问道:「庄主说的棉花可是江南的木棉,还是长在我们边疆的那种草棉?」
果然不笨,很有脑子!她笑道:「木棉不行,只能充填枕褥,无甚保暖功能。」
成礼一听,激动的脸都红了,「庄主说我们守着聚宝盆,指的可是棉花?」
雁洛兮点头:「没错!胡人传到西域和边疆的草棉可以用来纺线织布,但最好的棉是那种长绒的,我这件衣服要用长绒棉才能织成。成庄主回去后马上购买棉花,同时儘量与西紫及回纥人购买不同的棉花籽,大公子会给你们拨款,儘早种植。这边海岛也有不少品种,我已经请李记帮助购买。」
成礼激动地点头。
雁洛兮又补充道:「棉衣棉被是什么?等冬天气温骤降的时候,就是一条条人命了。尤其穿棉衣的士兵和我们边城人,战斗力不是穿单衣的人可以比拟的!御寒问题,一件棉衣就可以解决,若一件不行,那就两件~。还可用棉被与草原牧人换牛和马,用大犁耕地,最是节省人力。」
棉纺厂需要很多工人,要防止家庭型的手工劳作,就必须要鼓励男人们走出家门,眼光能看得更远些。如此,就必须打造出一种独立自强的新形象,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排出深入人心的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