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袁绍终于收到了高干送来的书信。
他强忍着掐死高干的冲动耐心地读完了壶关丢失、高览叛变的消息,这位河北枭雄的额头青筋不断绽放出来,狰狞之色溢于言表。
“简直是!简直是胡闹!”
袁绍这些日子告诉自己不要随便生气,但看到这份迟到的战报,袁绍还是忍不住破口大骂,骂的众人都缩着脖子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袁绍骂了半天,发现自己虽然当过几年游侠,但这些年书读的太多,以前的脏话早就不知道抛到何处,现在骂来骂去套路都没有变,确实是让袁绍感觉有点不爽。
他横了一眼身边的正襟危坐的沮授,不满地道:
“此事为何现在才说。”
沮授叹了口气,随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叹道:
“是属下不查,还请太尉责罚。”
“责罚,责罚有什么用?”
袁绍对公孙瓒的进攻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公孙瓒的援兵在袁绍军集中全力的各路猛攻之下比历史上更早的崩溃,在寒冬中已经彻底绝望,袁绍担心寒冬会让士卒付出更多不必要的伤亡,这才暂时减少了进攻,自己也回到邺城准备过年。
这整个冬日冀州的援军主力采取守势,青州……嗯,青州不提也罢。
除了幽州之外,唯一让袁绍认为能取得一点突破的就是自己好外甥并州一路。
高干之前的计划摆在他桌上的时候袁绍还非常开心,还询问了沮授的意见。
沮授慎重的思考之后表示了反对,并洋洋洒洒列出了一长串反对的意见:
第一,沮授认为凉州军都是一群虫豸。
他们比曹军还残暴,所过之处肯定要一路劫掠,河东、弘农都属于司隶,乃是天下要冲,掺和进凉州军的事情对袁绍的声望是个不小的打击。
第二,沮授坚持认为如果并州出兵,壶关向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那边有便捷的水路,可以直插野王进攻势力相对较弱的张杨,迫使吕布渡过黄河救援,这会儿让吕布大大疲惫,而壶关所在的上党不缺粮食,何必要把上党的粮食弄到西河帮助凉州军进攻河东?
第三,沮授认为徐庶这个人实在是极其狡猾。
袁绍军要出兵,就堂堂正正自己一军慢慢凿,在统一的调度之下不计损失的正兵猛攻,不然以徐庶的诡计,只怕很快就要从袁绍军中挖掘几个大汉纯臣当内应,这对袁绍军是个不小的破坏。
但高干当时言之凿凿,自称必胜,而且袁绍喜欢打政治仗的特点又发挥出来——当年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是靠着会盟天下诸侯获得了巨大的名声。
尽管打河东弘农都是给别人做嫁衣,但众人表面也是尊奉袁绍为盟主,这对袁绍的声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能进一步巩固袁绍的声望,让袁绍再次坐上天下盟主的位置。
于是袁绍不顾沮授的反对,批准了高干的战法,并且沮授这个监军来多多帮助高干,可沮授还得在前线帮袁绍作战,自然顾不上身后的事情。
这次壶关之战都结束快一个月了战报才送上来,谁都知道肯定是高干犯畜,可沮授为了大局,还是没有辩解,只是默默认下是自己这个监军有错误。
他知道现在不是讲情绪的时候,袁绍需要帮助,他能帮袁绍挡一些事情就尽力挡下。
袁绍余怒未消,不满地猛拍大腿,颤声道:
“我待高览不薄,想不到居然居然背叛我而去。
好啊,背叛我是不是——立刻将他的家人尽数斩了,悬首示众!”
沮授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
“太尉,属下以为此事大大不妥。”
“为何不妥?”
统军大将的家人做人质这都是惯例,既然他背叛了,就别怪袁绍手下不容情,这也是能说得过去的事情,沮授也不是心慈手软之人。
但他隐隐感觉到此事没有这么简单。
高览根本没有背叛的理由,他放出来的所谓“不愿让粮草落在匈奴、乌丸手中”的理由全然立不住脚,跟徐庶激战许久的沮授甚至隐隐从其中闻到了一股徐庶的味道。
可这个怎么跟袁绍解释啊。
袁绍见沮授答不上来,愤怒地道:
“陶升是我亲自派去河内的,我之前就叮嘱过元才,此人只蛰伏不启用,若有大战,定能为我军立下泼天功劳。
可高览居然伙同徐庶杀害陶升,之后又想献出牵招,被牵招发现之后又与其厮杀,并引来徐庶几乎掏空了壶关,公与!我的监军!
你说这种人不处置,如何服众?!”
沮授长叹道:
“依我看,不如先下狱,待元才回到邺城申辩再说。
高览……好歹是元才的亲族啊。”
袁绍重重地哼了一声,叹道:
“罢了,好歹壶关没有丢失,这个徐庶当真是……当真是诡计多端!”
高览居然是徐庶的奸细,这是袁绍万万没想到的,他犀利的眸子从众人的身上一一掠过,很想打开他们的脑壳,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还有多少徐庶的奸细?
到底还有什么人勾结了徐庶?
沮授见袁绍的心情一直不好,也很无奈,可最终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道:
try{mad1();} catch(ex){}
“太尉,其实还有一件祸事……”
“还有?”袁绍难以置信地道,“又,又是哪?”
“还是并州。”
袁绍哼了一声,意兴阑珊地道:
“你说吧,反正已经成这副模样了,还能有什么祸事?”
沮授和田丰交换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最后还是如实回答道:
“元才听闻壶关遭遇大祸,赶紧自西河前线回归,检查壶关防务,并暂时罢黜牵招统兵……”
袁绍不耐烦地道:
“这怎么了?
牵子经到底是打了败仗,暂罢也是给众人一个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