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儿个见着你妈去找媒婆了。正好我回家琢磨琢磨,想起来我有个亲戚,上年离的婚,带了个女儿,人是一表人才,个子高,长得也好。」
「今年过了年才三十,现在是二十九岁,年纪也不大。」
这是准备给李晶莹说媒的。
李元不想插手这件事,就没有应声,閒聊几句便走了。
在村里转了一圈,十家有八家,不是要帮着说媒,就是打听李晶莹的事情,也有打听李元本人的事情的。也是因为临近过年,在外面上学、打工的青年都回来了,正是相亲的好时候。
这些李元基本都没应。
回到自家大棚,李元这才鬆了口气,就跟李虎吐槽这事儿,「各家各户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他们倒好,管的也太宽了些。」
靠山村就是这点不好,自己家里的事,半个村子的人都想插手管。
但事实上呢?
李虎现在也单身,可就是因为他妈妈生病,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不回家,村里基本上没人给李虎说亲的,就是说,也是那种拖家带口带着好几个孩子的寡妇,要么就是让李虎入赘的。
「这说明你家人气旺。」李虎笑道。
是了,像是这种给说亲的多,也是攀比对象。
像是四叔家大堂姐还没结婚的时候,四叔到处吹牛逼,说给他女儿说亲的没有几百也有几十,而事实上呢?
大堂姐嫁的,就是第一个相亲对象。
「不急。」李元说了句,「先等过了年再说。」
「不急。」李虎也这么说了句。
两个人都懂对方的意思。
精神病人看病不是说身上破了个口子,缝针回家养着就行了,精神方面的毛病得慢慢按照疗程来,那样的话,肯定不能来来回回地跑,必须得准备万全,这才能开始看病。
也好在李虎妈妈这些年一直都是那样,没有恶化,也没有好转的迹象。
李元摘了些冬桃,薅了些菜,临走前道:「年货啥的你不用准备,我这般多准备些,回头给你拿过去就行。」
「多谢。」
「跟我谢啥,你帮忙看着大棚,我还得谢谢你哩。」
从大棚出来,眼瞅着天色差不多,李元便回了大房子,开始烧饭。
厨房多了块豆腐,一看就知道是郑婶拿过来的。
豆腐这东西不能冻,不然就成了冻豆腐,但是不冻的话,就没有那么容易保存,想经常吃豆腐的话,除了经常买,就是经常在家里做。
郑婶家里有个很小的石磨,一入冬之后,就经常做豆腐了,豆浆也是几乎每天都喝的。
冰箱里有现成的肉馅,正好可以做个豆腐酿。
青椒炒灌肠,鸡蛋炒西红柿,耗油西蓝花,炸好的排骨拿出来微波炉转一转,再蒸上一大锅米饭,这就是一顿饭了。
吃着饭,李元就问:「师兄打算哪天回?」
「十五左右。」顾知巫一边说着,一边就特别感慨,「回去之后怕是再吃不到元元这样的饭菜了。」
虽然一天天吃的都只是家常菜,但食材好,就连米也都是郑婶帮着淘换的,是自家田里种的米,更别说大棚里的菜。
许锦棉就笑:「你回去之后叫人去超市采购咱们的菜不就行了。」
「一定。」顾知巫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
「从家里拿点过去。」李元赶紧说。
顾知巫感激地看了眼李元。
许锦棉装作没看到他们的眉眼官司,又说起另外一件事,「明天去镇上接你苗杏姐,她要在咱们这儿养胎。」
「过年不跟家里人团圆?」说完了,李元马上意识到自己说的不对,赶忙描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苗杏姐来咱们这边挺好的……」
并不是每个人过年都是跟家人团员的,而事实上,幸福团圆的家庭千里挑一,大部分人即便是回家了,也不见得能感觉到幸福。
而像是李元自己,他过年肯定不会回李不群那边。
像是那种张口就是小辈过年必须回家见长辈的,要么蠢要么毒,真要是幸福的家庭,用不着别人说,都知道要回家,像是那种不幸的家庭,回去又何必。
「小元子学聪明了。」许锦棉挑眉,又说,「她也难,怀上了,那边只承认了关係,没让进家门,过年也不会带着见家里人。我听苗杏的意思是,要等生出来看看是男是女,男孩的话,才能进家门,女孩的话……继续生……」
李元就下意识看了眼齐长青。
苗杏那边的人家啥样,李元不知道,不过他知道齐长青家里是很厉害的。
「我等二十□□再回去,跟他们说清楚。」齐长青赶紧解释了句,「我家没有那么复杂。」
「不急。」许锦棉见着李元没说话,就主动道,「小元子你也不要觉得苗杏这样就不好了。她虽然是明星,可比起丈夫那边,她算不上什么。」
想进入豪门,只凭藉漂亮还不够,必须得增加筹码。
而对于苗杏来说,她看似付出更大,但得到的也多。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不同的选择问题,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而每个人也只需要为自己负责,仅此而已。
李元恍惚间有些明白为什么许锦棉此时忽然说起苗杏。
在靠山村这个大环境中,不存在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自己负责这样的事情,靠山村是一个整体,牵一髮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