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路上都是半信半疑的态度,尤其是擅长农事的那位管事。他在地里一辈子,也就能让产量提高一点点,那已经让他备受嘉奖了,陶睿能让产量翻倍?
不是他看不起陶睿,实在是陶睿前十几年就是个纨绔,是个没接触过农事的世家子,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琢磨明白了?
但他没说,有眼睛的都看得出陶睿简在帝心,蠢货才会去招惹陶睿。他只是在心里嘆气,不知到了农田里,该怎么不得罪陶睿又将实情告知皇帝。
谁知远远看见陶家的田地,他就傻了。
那沉甸甸的麦穗,他没到近前就知道长都有多好,马车一停下,他都没听见皇帝叫他,腾地跳下马车就跑进农田里挨个查看。
这株长得好,这一株也长得好,这个,还有这个,都长得好。不是偶然,是产量真的高。
农田被划分成几大块,整整齐齐种着不同的农作物,看着又好看又壮观。
三公主从来没见过粮食长在地里的样子,惊讶道:「好美啊,原来那些吃的东西在地里是这样的。」
丞相说:「三公主,这是因为谨之种得好,若是那地里闹灾的,看上去都透着绝望啊。」他拍了下陶睿的肩膀,「谨之,真是英雄出少年,做得好!」
每年饿死的人那么多,哪里有天灾了,难民更是最难解决的难题。丞相看见这农田简直像看见了灵丹妙药,难掩激动的情绪。
皇帝也不遑多让,背在身后的手紧紧握着,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他都不需要那管事回话了,他是去过皇庄的,皇庄产出最好的时候也比不上陶睿这田地的产量。更何况单是看着都觉得这庄稼长得好,味道应当也更好。
他叫陶睿到身边问道:「种植可有地域限制?产量可稳定?能否推广到全国?」
陶睿自信道:「微臣有确切的把握才上报给皇上,在种植上确实有一些地域差异,但微臣有信心能够稳定产量。」
这时皇庄的管事也跑回来了,他激动得难以言表,简直将陶睿奉为天人。
「皇上,田里的作物没有任何问题,稻谷颗粒饱满,又大又好,田地的虫害也很少,小的想向陶郎中请教,太厉害了,真的太厉害了。」
皇帝朗笑出声,「以后有你学的机会。谨之,你又一次给了朕一个大惊喜,真不知道你还会多少东西。朕读史书,每每读到那些旷世奇才,都会忍不住惊嘆,世上怎会有那般聪慧之人?似乎什么都能弄懂,完美得不像真人。
朕曾怀疑,是否是史书夸大了些。直到今日,朕才相信当真会有人生来睿智。」
皇帝看着陶睿,笑容中带着郑重,「即日起,朕任命你为户部侍郎,全权负责农田之事,不可有误!」
「臣遵旨!」
陶睿一下子从五品官升到了三品官,他才考中状元几个月,这晋升速度史无前例。但在场没一个觉得他不配的,就连户部尚书都没一丝不满。
他看得出陶睿的将来不会止于户部,就算升到了户部副长官,地位仅次于他,也不会对他造成威胁。相反,陶睿在户部做的一切都会成为户部的成绩,户部的荣耀。他高兴还来不及,看陶睿是越来越顺眼。
这可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喜事,几人回了京都能让人看出明显的喜悦。
三公主刚回寝宫不到片刻,四公主就跑来了,瞧见她高兴的样子不满道:「三皇姐你出宫怎么不叫我?我每次有好玩的都找你一起,你怎么就不想着我?你还是跟着父皇出去的,我都好些天没看见父皇了。」
三公主笑说:「此次外出有些事情,不是玩。」
「什么事啊?」四公主露出几分好奇。
三公主摇摇头,「以后你就知道了,你想出宫玩吗?我们去欢喜楼怎么样?听说他们店里又出了一种新玩法,我们还没见过呢。」
「好啊,那明天就去。明天我来找你。」四公主笑着说完就离开了,脚步很欢快的样子。但她走远了些没有旁人了就沉下脸,吓得贴身宫女噤若寒蝉。
「父皇做正事也要带着她,还真是宠到骨子里了。」四公主冷哼一声,咬牙切齿地低于。
旁边的宫女死死垂着头一声都不敢出。
很快四公主就去了萧贵妃的寝宫,不满地问:「母妃,我到底还要讨好她多久?我可是贵妃的女儿、二皇子的妹妹,凭什么我非要去讨好她?」
萧贵妃漫不经心地说:「就凭你不讨好她连你父皇都见不上几而。」
四公主一噎,甩手坐到旁边不看她。
萧贵妃劝道:「想想以后,如今你做什么都是值得的。一辈子还长,不要因一时小事置气,谁能过得更好还不一定呢。」
四公主深吸口气,冷声道:「母妃你说得对,她不可能嫁得比我好,一辈子还长着呢!对了母妃,你给她选了夫君没?把她嫁去哪?」
萧贵妃皱皱眉,「以后不要这么直白地说这些话,隔墙有耳,若坏了你兄长的事,我饶不了你。三公主的亲事不是本宫能随意插手的,皇上自然有他的想法,你只管好自己就行了。」
四公主见她不悦,不敢再说。心里却很不高兴,她讨好三公主就为了帮二皇子在皇帝而前露脸,让皇帝时常记起萧贵妃和二皇子,将来她的身份也能更高些。她辛苦着呢,结果萧贵妃一点都不体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