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那日,不但皇帝亲临,除了太子和不在京城的五阿哥之外, 六岁以上的皇子们也全都去了。
在这九天内, 佟国维想明白了, 皇上骂的没错, 没有他, 佟家一切照旧;朝堂一切照旧。
正因为有他的朝堂上四处奔走, 影响了佟家子女们的前程。
葬礼一结束,就上书辞官。康熙再三挽留, 说朝堂离不开他,佟国维再三请辞, 说这些年没在额娘跟前尽孝道,想弥补之前的亏欠。
这一举动让朝臣们非常惊讶。正值风光的时候,舍得身退?官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这一退,他的议政大臣之职,可就被人顶上去了。三年后再回来, 局势早就变了样儿,即使入职,也是閒差。
也有人自责,觉得自己看错了佟家。也许佟家正像佟国维自己暗示的那样,会对太子一心一意, 不会有非份之想。
佟国维辞官后, 并没有閒在家里, 而是遵照老母亲的遗愿, 组织人在城外建安置房。
佟国维能成为议政五大臣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国舅这个身份,他的能力也足以胜任此职。若不然,把国事奉为第一位的康熙也不会把他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一个有能力的人,什么事都能做的出色。就是建房子,也能用最少的钱,把房子建起来,而且还建的牢固结实。
佟国维组织了城中的流民乞丐干活,他管饭吃。饭也是流民做的,他只用出粮食。趁着休息的时候,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力更生。并承诺,只要他们肯干,等天再冷些,就发棉衣给他们;还承诺,房子建好之后,给他们指点以后生活的门路。
这位不仅是国舅爷,还是国丈爷。没人不信他的话。个个都干得起劲。谁要再去城里行乞、做小偷,都被人瞅不起。
京城内的治安,自此好了许多。
一个月后,康熙提升佟国维的三儿子隆科多为銮仪卫指挥使,兼蒙古正蓝旗副都统。
銮仪卫指挥使是正二品,名义上是掌管皇帝出行仪杖以及保卫工作,其实是皇帝的眼线,皇帝最信任的人。
「贵妃放心了吧?皇宫内外皆在你亲弟的视野之内。佟家还指着贵妃光大门楣,你弟就是舍了自己的性命,也会保贵妃平安。」
刚刚下过一场雪,开着窗,屋内生着火炉子,依旧不是很暖和。佟宝珠穿了一件带白毛领的粉缎棉袄坐在火炉边烤地瓜。
她捏了一下地瓜,看熟不熟呢,被烫到了,赶紧吹了吹手指:「后宫不得干政,皇上的话,臣妾就当是没听见。」顿了片刻后,又道,」皇上别『你弟』『你弟』的说话,那是你表弟,也是你的臣子。隆科多要是没能力,你也不会用他。」
侍候的宫人们垂目立在一边,近一个多月以来,她们已经习惯了娘娘的这种说话方式。
只要万岁爷说的不在理,就会毫不犹豫地驳回去。
康熙拿起竹製的痒痒挠,敲她的脑门:「朕这是在为你着想,怕你胡思乱想。」接着又道,「地瓜还不熟呢,你急什么,小嘴就这么馋?」
佟宝珠把他手里的痒痒挠夺过来,扔到了一边:「这个时候,皇上应该赶紧拿着臣妾的手指吹吹,着急的问,疼不疼,再吩咐人去叫太医。这才叫好男人。而不是,把正常的官员调动,说成是为了臣妾着想,藉以表明自己的心意。」
康熙把椅子往她旁边挪挪,拉起她的手说:「来,让朕看看,烫疼了没?让朕吹吹。」
佟宝珠朝他翻了个白眼:「等臣妾说出来,你再做,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臣妾要的是皇上发自内心的关心,臣妾稍微受一点点的伤害,您就紧张的不行,感觉天就要塌了似的。而不是刻意做出来的事。」
康熙:「……」摸一下热地瓜,就算是伤害?这算是哪门子伤害!她要离开皇宫去江南,这个对他的天大伤害,还没跟她算帐呢。
佟宝珠趁着他无言以对的时候,扬了一下手,让宫人们退了出去。然后说:「四阿哥那里缺两个侍奉茶水的宫人,臣妾想把梅儿和竹儿调过去。皇上,您看行吗?」
「让内务府给他选两个人不就行了?」康熙在思考怎么和她谈,她要离开的那件事,对她的话题没怎么在意。那件事在他心里窝一个多月了,每次见她都想跟她谈谈,每次又都不敢开口。生怕她承认,就是想离开京城,就是想去江南。
「他院子里的管事,远不如黄总管、容嬷嬷和芳华姑姑,不会管教人。臣妾这里的人,都是训练有素的。把臣妾的人给他,臣妾这里再挑人。」佟宝珠拍拍他的膝盖:「皇上,行不行嘛?」
「朕敢说不行么?你想给他,就给他吧。」康熙抓着她的手指吹了吹,「贵妃还疼吗?要不要朕去叫太医。太医若是治不好贵妃,朕就灭他的九族。」
佟宝珠没理会他的调笑,而是看着他的眼睛说:「那以后梅儿和竹儿就是四阿哥那边的人了,他要是一直使唤,便与臣妾无半点关係,也与皇上无半点关係。皇上,这样行不行吗?皇上若是不同意,那两个人,臣妾就不给他了。」
康熙这才反应过来,她话里的意思。瞬间不高兴了:「贵妃是什么意思?什么你的人?朕的人?都是使用的奴才,分什么彼此。」
话说到这里,佟宝珠索性说开了:「臣妾只是说与你我再无半点关係,是你说你的人,我的人。若是这么分,整个承干宫,就没有一个臣妾的人。现在就连容嬷嬷也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