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继位后,不仅是老九和他额娘悲惨命运的开始,同时也是他的。老九去世后,新帝不打算再磋磨她,让她搬出宫和他一起居住。
她不愿意,非要住在别人眼皮子底下,三天两头闹是非。最后被强行送出了紫禁城。再后来,自己积郁而逝,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是不是又回到了宫里,也不知新帝待她如何。
他这个额娘,看似整日笑呵呵的,说话好听,待谁都热情。其实没一点心。从未为某人真正的着想过,在她心里,最重要的人一直是她自己。
现在他皇阿玛责罚她是好事,让她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做的。防患于未然,省得一旦得势,无所顾虑的为非作歹;老九离开她了,也是好事;小十一离开她,更是好事。
五阿哥脚步沉重地走到翊坤宫门口,再不愿意往里面迈步了。对宫人说道:「你跟你宜主子说,让她在宫里好好思过。不管是什么事,等皇阿玛消了气再说。惠太妃性情好又明事理,小十一跟着她不会委屈。再说了,用不几年,小十一就要搬出去单独住。最多也就是一两年时光,谁抚养不都一样。」
宫人低声道:「五爷知道是什么事?」
「不知。」五阿哥道:「皇阿玛不会无缘无故的责罚人,肯定是她做了错事。身为儿子,我不便过问内情。」 又道,「这事不要再告诉老九,越闹腾的很,越是对额娘不利。让她平静地接受吧。」
宜妃听宫人说「平静地接受」这句,气得把桌子上的茶壶茶盏砸了一地。狼心狗肺的东西,老娘白生了你一场。就让你巴巴地跟着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混吧,早晚有你倒霉的。
与此同时,另外三道口谕分别传到了荣妃的延禧宫、惠妃的长春宫和温贵妃的储秀宫。说法一致,说是在她们协理后宫期间,把后宫管理得乌烟瘴气。
温贵妃的身体不好,最近两年一直深居简出,本来就不想管外面的事。什么都没问,便把她所管理的帐目交给了干清宫的嬷嬷。
荣妃则是气得不行,问传口谕的公公,究竟怎么个乌烟瘴气了:「想收宫权交回皇贵妃,本宫二话没有。但不能就这样否定本宫这段时间所做的努力。」
公公道:「后宫的事,奴才也不了解。奴才来之前,梁公公说,若是有人不服气。就问问对方,敬怡轩的小主可还好。」
荣妃立即道:「那件事与本宫无关,是别人做的。」
公公道:「梁公公说,掌着后宫的事,就有责任让后宫详和。若是做不到,那就别怪主子爷把宫权收回来。」
康熙在干清宫里等着几路出去的宫人把事情都办妥,让梁九功抱着帐本去了寿康宫。一番请求,最后让太后把后宫管理权接下了。
太后笑道:「皇帝既然这么说了,哀家就暂且管着。等贵妃的身子復原,就交回贵妃。」
「谢谢皇额娘。」康熙道:「宁寿宫再有十来日,就能正式完工。皇额娘想什么时候迁宫?」
太后道:「等皇后的册封大典之后吧。」
「这样也行。到时候,在皇后的主理之下,好好贺一贺皇额娘的乔迁之喜。趁着这段时间,把屋内好好布置一下,花园修整好。」
康熙离开后,太后对田嬷嬷笑道:「年龄大了就是跟年轻时候不一样了,知道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田嬷嬷问:「主子说的什么事?」
太后道:「你就装吧。不就是皇帝想把宫权收回来,又不想让她们对贵妃不满嘛,所以就过一过哀家的手。皇帝待哀家亲厚,哀家为他做些事,也心甘情愿。」
田嬷嬷笑道:「娘娘抚养着三个孩子,不一定有精力再管理宫务。兴许万岁爷是让主子一直管下去呢。」
太后笑道:「抚养三个孩子,还是三十个孩子,自有奶娘嬷嬷们照顾,哪里用得着她亲自抚养。放谁宫里,也就是个名头。日常见面方便罢了。」
正说到此处,康熙又折身回来了。
「皇额娘,还有一件事,需要禀告您一声。方才儿臣和德妃说话,怒气上了头,口不择言,下旨让四阿哥改记在了贵妃名下。天子是金口玉言,话说出了口,总不好收回。」康熙又道,「还有十一阿哥,已经抱去了寿安宫,给了惠母妃。」
太后心道,你哪里会口不择言,哪件重要的事,不是经历了深思熟虑。
这是给三位小皇子找个亲哥呢;至于十一阿哥,是用此杀杀宜妃的气焰。等皇后接管后宫,就没人敢惹事生非了。
太后笑着接话:「皇帝的决定,自是有其中的道理,哀家支持皇帝的决定。谁若是置喙此事,让她来同哀家说。」又对立在旁边侍候的田嬷嬷吩咐,「对外就说,此事是哀家决定的,皇帝只是没反对。」
「谢谢皇额娘。」所有的事,都妥善地处理好了。康熙顿觉轻鬆,话语也轻快了些:「寿安宫地方小,又住的人太多。让惠母妃搬到您这里?趁着这段时间,您还没迁宫,小十一的事,皇额娘就多操些心。有皇额娘在,儿臣就彻底放心了。」
太后笑道:「......按皇帝的意思办,待会儿哀家就让她们把西边的两间房收拾出来。」皇帝专门为她建宁寿宫不是白让她住的,是让她为后宫的事务出力呢!
不过,这件事,她倒是很情愿。惠太妃是她的堂妹,能有个好归宿,她也打心眼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