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红楼之开国风云 > 新帝之二

红楼之开国风云 新帝之二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16 21:35:30 来源:9书院

第130章

骂娘的其实不只谢国公, 便是白相知晓林靖一回帝都就进宫的事,也颇是没好气的说一句,“当真是外戚出身,惯会在后宫搅风搅雨的那一套。”

虽然俩人对林靖的评价都不是一般的差, 但,能叫一国公一首辅给个差评,这也是林靖的本事啊。不然,寻常叫国公首辅不喜的, 一般不是差评,而是直接人道打压。林靖这里, 无官无职, 他们无从打压得起, 只得给个差评, 嘴上过把瘾了。

虽则私下是什么难听的话都说,见着林靖还是一幅长辈关怀晚辈的样子, 都说,“唉哟, 阿靖你回帝都了。先时亏得你没在帝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还回来干啥,帝都没你挺好的。林靖之可厌可恶,令两位颇有身份的老大人, 都有了些有**份的想法。

林靖其实真的没大插手嗣君之事, 哪怕朝中上蹿下跳的人一直很多, 还有不少藩王上折子想着亲自来帝都请安。朝里现在也是闹腾腾的没个样子, 关键是,孔家真是遇事便掉链子。孔国公也是个没主意的,今儿上进宫跟孔太后说,“不能让藩王来帝都。”明儿个又说,“藩王都是宗亲,叫他们过来见一见,倒也无妨。”

孔太后打理后宫本事还够,为人也不笨,就是一些朝中之事,孔太后也算有见地。但是,她囿于先时只是德皇帝的贵妃,且不是很受宠爱,而政治素养,许多时候是一种积累,如果给孔太后十年,林靖相信,这位娘娘也能成为一位政治素养不错的政治家。但,现实没给孔太后这样的时间与机会。

孔太后给亲爹说的都没了主意,孔太后大概是觉着林靖可靠,起码,林靖先时给出的四家联姻的主意,就解决了辅政之争,虽则关唐二人先后外放,起码,保全了二人的性命。在孔太后看来,林靖这主意有效。

孔太后与林靖也比较熟,便召林靖进宫,说到此事,孔太后道,“哀家也没了主意。”

林靖可不是没主意的,林靖立刻道,“断不能令藩王来帝都。娘娘想一想,为何藩王有无谕不可擅离封地的铁律,就是为了约束他们,一旦叫藩王来帝都,一个个的,不是仗着辈份就是仗着品阶,好不好拿出祖宗家法来说事儿。介时,不要说朝廷乱上加乱,就是娘娘,对着藩室宗亲,怕也要多被掣肘。眼下不叫他们来,他们虽有各自的野心,就得捧着娘娘。一旦他们来了,这帝都,可就再无宁日了。”

孔太后松口气,“你这话在理。”

林靖道,“其实,太后娘娘早有决断,只是,眼下今儿说东,明儿说西的,才令娘娘烦恼。”

“可不是么,一个个的,说来都是朝中重臣,说起事来皆是引经据典,可就是没一个准主意。”孔太后有了林靖的加持,强硬的拒绝了藩王来帝都的请求。而且,孔太后做事亦有章法,她明白现在断不能叫人小瞧了,令内阁严斥藩王,问他们是不是打算来帝都谋嗣君之位的。

孔太后突然发怒,不论朝中,还是各地藩王,都老实了不少。

可接下来,怎么着也得年前把嗣君之事定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

关于嗣君之事,朝中虽有私心,不过,也不全都是私心。有些大臣就提出来,国赖长君,应该寻一位年长些的嗣君。当然,孔家还是希冀能年少些,这样,孔太后也好抚育。

林靖虽然时常被孔太后召进宫说话,可说起来,孔太后心里是做何想,林靖一点儿都不知道,猜也猜不出来。

这事儿,不是好猜的。

林靖觉着,此事,怕是孔太后自己,也没拿定最终主意。

十月中,经过诸臣一番争吵,总算决出四位嗣君人选,一位是晋王之孙,年方八岁。一位是金陵王之孙,年方五岁。另外两位分别是,琅琊王之子,年方十五;楚王之孙,年方十四。

其实,论年纪,都不算大。而且,最小的金陵王之孙,也已五岁,算是度过了孩子最难养育的阶段。

孔太后在召林靖进宫时,还特意问了林靖一句,瞧着这四人哪个好。林靖道,“说来,臣一个都未见过。金陵王之孙,这个是我二姐的儿子,算是我外甥,也是没见过的。这事儿,我就该避嫌。不过,娘娘问我,要我说,这几人,怕是娘娘也不大熟悉,娘娘要是图稳妥,不若宣他们来帝都一见,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林靖说起金陵王之孙时,面上带了一丝明显的冷淡,孔太后心细如发,自然瞧出来了。待林靖辞出宫去,孔太后着人打听这位嫁入金陵王府二姑娘的事,才算明白,原来这位二姑娘是庶出,出嫁多年,也只在前年省了一回亲,可见是与娘家嫡支兄弟不大亲近的。孔太后便有些明白林靖的冷淡,同时也稍稍放下心来,起码,林家在这件事上,不大可能太过藏私。

是的,金陵王之孙这个人选,尤其还有林家血统。人人都认为,林家必是支持金陵王之孙的,不过,林翊在朝从未就嗣君之事说过一句话,便是孔太后有问,林翊也是一句,“一切凭娘娘做主。”完全没有半点表现出对金陵王之孙偏颇的意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之开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红楼之开国风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有些大臣心下暗道,怪道林尚书年纪轻轻便能位在内阁,就这份淡定功夫,一般人也没有啊。实在是太会装了有没有,做舅舅的,还有不盼着外甥登基做皇帝的!

几乎半城人都这样想吧。

但,林家当真是没有对金陵王之孙表现出半点儿倾向来。

不过,金陵王神通广大,非但谢家,便是孔家,也很看好金陵王之孙,孔国公私下与闺女道,“金陵王与帝室血缘最为亲近,立他家的孙辈,朝臣再没什么可说的。”

孔太后淡淡道,“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 ,都是姓陈的,又有谁远谁近呢。”

孔国公还是希望闺女能多考虑一下金陵王之孙。

为此,连同与林家多时不走动的谢家,都通过谢太后,重新走动起来。

林家依旧对此没有表示出半分倾向,林翊连个关于嗣君的折子都未上过。山东的灾情虽缓解了,但,先时受灾的地方太多,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无处可去便入了强盗一途。如今山东,别个不多,强盗最多。好几次报了匪患,想着请朝廷出兵缫匪,林翊正管兵部,正为此事操心安排。

几位嗣君侯选人来得很快。

在家里都教过了,礼仪规矩一丝不差,且,都是生得极干净的孩子。对答上,也皆恭谨。比较小的金陵王之孙、晋王之孙对着孔太后还颇是流露出了一丝孺慕之意。

孔太后一时也没表现出对哪个更偏爱来,都各赏了东西,叫在帝都住下了。只是,事情来得极快,先是晋王之孙落水,大冬天的,虽及时救上来了,但一场重风寒几乎要了孩子的命。孔太后自从做了太后,眼见德皇帝数子夭折,实在是见不得小孩子出事了。

凭谁再劝,孔太后都给了丰厚的赏赐,命金陵王之孙、晋王之孙回封地去了。当然,晋王之孙可养好病再走。

至于留下的,两个半大少年,孔太后还要再思量一二。

孔太后给出的理由也很靠得住,孔太后道,“国赖长君,先时皇帝年岁太小,不得已我这妇道人家与诸辅政大臣操心。先后两位少帝崩逝,哀家这心,实在受不得这般搓磨。”想着立个年长些的,那么,侯选人就剩了琅琊王之子与楚王之孙。

半大少年,能看出谁好谁不好呢。

大臣们也是各抒己见,孔太后亦是一时难决。因为,不论立哪个,都牵涉到了嗣君背后巨大的政治利益群体。

孔太后正为此事头疼,内务府送来每月的月例清单,是的,宫里开销甚大,孔太后身为后宫之主,每月内务府花用了多少供俸,都要有账目的。

孔太后看过,道,“宗人府有例怎么减了?”

内务府总管回道,“宗人府里的陈公子闲着没事,在闲地方种了不少菜蔬,他说每晶的例尽够的,现在也吃用不清,就叫减了一半。”

“哪个陈公子?”

“就是德皇帝在位时,襄阳王府老太妃险被前襄阳王所害,亲自来帝都告御状,德皇帝大怒,当下压了前襄阳王的爵位,还要押襄阳王来帝都问罪。后来判了襄阳王关押宗人府,这位陈公子,是前襄阳王的第七个儿子,他来帝都,替父做牢。因他是个有孝心之人,德皇帝便允了。先襄阳王放了出去,一溜烟的回了襄阳,这位陈公子就一个关在宗人府了。”

孔太后点头,“我记得了,之前山东大灾,就是他主动减了例,说省下银子赈灾使。是不是这位?”

内务府总管笑道,“娘娘好记性。”

“好什么,我这才想起来。”

“娘娘每天多少大事要处置,这些小事能记着,已是难得。”

孔太后道,“这倒是个有孝心的。”

内务府总管叹道,“这位陈公子倒是有孝心,替父坐这五六年的牢,只是,他这在帝都坐牢,也没听说哪个父子兄弟的过来瞧一瞧他。”

孔太后心下一动。

※※※※※※※※※※※※※※※※※※※※

PS:有人说晚安的太早……于是,再更一章,晚安吧~~~~~~~~~~

喜欢红楼之开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红楼之开国风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