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将军烈 > 第688章 反对

大唐将军烈 第688章 反对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1:57:22 来源:9书院

皇帝的旨意让朝中文武大臣们不少人都开始担心,外面市面上那些哄抬物价和粮价的商人有不少都是他们的代理人,惩处了那些商人,就等于断了他们这些文武大臣的财路,原本有人想要站出来反对,但皇帝已经明确下旨,而且又有军方的强力支撑,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很明显是找死的节奏,就算再怎么不满皇帝的决定,此时也只能忍着,不过这些文武大臣看向赵子良的眼神之中都有些愤恨之色,如果不是赵子良向皇帝陈述商人哄抬物价对朝廷统治的危害,皇帝怎么会下这种圣旨?

玄宗看着文武大臣们对他的旨意都没有表示反对,心中还是很满意的,这说明他的威信还在,没有哪个大臣敢公然反对他已经做出的决定,不过他心里也很明白,如果不是赵子良代表军方的坚决支持,这些大臣们还不知道会搞出什么幺蛾子,说不定会集体反对。

玄宗整理了一下情绪,问道:“众卿还有何事要奏?”

吏部侍郎段恒俊出班奏道:“陛下,如今叛贼肆虐猖獗、叛军势力周围的各地地方州府郡县都十分畏惧,即便有些地方官吏有心对抗叛军,却苦于手中无兵马可用,即便有兵马也无权指挥,为尽快平定叛乱,微臣建议朝廷允许各地方官府自行招募士卒,收税财赋可自行留下一半用作招募兵马所用,如此一来叛军便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叛军很快就可以平定!”

玄宗徒然听了这个建议感觉很不错,这样确实对平叛进展有很大的帮助,在安禄山叛乱之前,唐朝的军事格局是内轻外重,边镇军力强大,而内部空虚,这也安禄山叛军开始之后为什么能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杀到洛阳的原因,如果全国各地都有兵马驻防,安禄山叛军的势力想要再扩充就变得很困难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局势很快就可以发生逆转,这个建议对于玄宗和朝中文武大臣们来说犹如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大臣们中不少人一一站出来附和段恒俊的建议,韦见素完全没有刚才被赵子良顶撞的尴尬,站出来对段恒俊声援道:“陛下,老臣以为段侍郎之言乃是良策,请陛下予以采纳!”

大臣中不乏理智和聪慧之人,也有好些政治敏感性很强的人,这些人对段恒俊的建言有些担忧,却又不敢轻易站出来反对,毕竟宰相韦见素的势力不小,杨国忠死后,其留下的政治势力中有不少官员都投到了他的阵营。

玄宗经过叛乱和政变的连续打击,如今再也没有从前对政事的懒散之态了,尽管他年纪有七十一岁了,但看上去只有六十岁左右,精神还很好,思维还很清晰,处理政事也很谨慎,这次他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对段恒俊之言的看法。

玄宗看向赵子良,问道:“赵卿,你全权负责平叛事宜,你对段卿的建言怎么看?”

赵子良想了想,出班抱拳问道:“陛下可知汉朝末年的汉灵帝和黄巾之乱?”

玄宗乃是博学多才之人,又怎么会不知道汉灵帝和黄巾之乱?他听了赵子良的话后神情一愣,还是点头道:“朕自然之道!”

韦见素见状马上站出来怒斥赵子良:“赵子良,你好大胆子,竟敢把陛下比作昏庸无能的汉灵帝,你是何居心?”

赵子良眼睛一瞪:“闭嘴,你父母没教过你要让别人把话说完的礼貌吗?”

韦见素气得脸色发紫,指着赵子良:“你······”

赵子良懒得理会韦见素那副恶心的嘴脸,转身对玄宗道:“陛下,但凡熟读史书之人都知道汉朝末年从黄巾之乱逐渐演变成诸侯割据,到最后发展成为三国争霸的事实,不知陛下和朝中大臣是否明白汉朝为何会变成这样?原本好好的大汉朝,却因为一场黄巾之乱变成了诸侯割据,陛下和诸位大人是否分析过其中的原因?”

宰相房琯站出来道:“赵大帅,这其中原因当然是各地官吏在平乱之后拥有兵权而拥兵自重的结果!”

赵子良道:“他们为何会有兵权?因为当时幽州刺史刘焉向汉朝朝廷上书,鉴于各地黄巾四起,朝廷兵马又不能及时剿灭,所以建议朝廷下旨在全国各州设立州牧!刘焉是皇叔,在大汉朝廷官位高、声名显赫,因此他的建议很有份量,汉灵帝没有考虑到这种下放军政大权给地方州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诸侯割据!州牧主管一州所有军政事务,让各州州牧自行招募兵马平定当地的黄巾之乱,这个州牧制度设立之后,州牧就等于是当地的土皇帝,他不但有兵权、政权还有财权!朝廷一旦把军政大权全部下放到地方官府,想要再收回来可就难了,毕竟权利的好处只要是当官之人都清楚,谁会愿意再把到手的权利交出来?今日如果朝廷采纳了段恒俊的建议,我敢断言,在不久的将来,大唐也会变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重蹈汉朝覆灭的覆辙!”

朝臣们听了赵子良的话后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特别是韦见素等人,提出这个建议的段恒俊更是吓得直接跪在地上道:“陛下,微臣愚蠢,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微臣该死,请陛下治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将军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大唐将军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玄宗铁青着脸盯着段恒俊,他经过赵子良这么一提醒才意识到这个建议的巨大危害,他真恨不得立即下旨把段恒俊拖出去斩了,但考虑到段恒俊只是提出了建议,就算这个建议是错误的,他也不能随便下旨杀人,否则日后还有谁敢轻易在朝堂上提出建议?

玄宗冷冷道:“说话之前要考虑清楚,不要想要一个办法张口就提出来,你提来的办法是好的还好,如果是不好的,朝廷岂不是要为你的愚蠢承担后果?今日朕恕你无罪,你且起来吧!这种事情谁也不许再提了,否则严惩不贷!”

众臣齐声道:“遵旨!”

玄宗问道:“还有其他事吗?”

赵子良对马璘和王难得打了打眼色,两人会意,马璘先举着芴板站出来行礼道:“微臣河西节度副使马璘有事要奏!”

玄宗抬手道:“准奏!”

“陛下,我河西节度使府辖下原本有七万三千人马,去年陛下下旨命何地节度使带兵平叛,当时的节度使王思礼将军就从河西各地抽调了五万人马,如今微臣又带来一万人马,河西八州只剩下不到一万人马驻防了,一万人看似很多,但分别驻防在八个州就显得极为空虚了,微臣担心吐蕃人看破河西各地防御力空虚,因此请陛下和朝廷早做打算,一旦吐蕃突然进攻,我们就来不及反应和应对了!”

马璘刚说完,王难得也站出来行礼道:“陛下,陇右各地如今的守备也极为空虚,已经只有一万五千人了,如果吐蕃大举进攻,仅凭这些人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的,还有可能被吐蕃杀到长安来!请陛下和朝廷早做打算!”

这两人一说完,朝臣们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谁也没想到陇右和河西如今的防御力这么薄弱,如果吐蕃人这个时候大举进攻,朝廷岂不是腹背受敌?

玄宗神情严肃,咳嗽两声,等朝臣们都安静下来了才说道:“此事太过重要,朕当时下旨时也没有考虑这么多,如今看来,朕当初下令从河西和陇右大规模调兵平叛是不明智的,但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我们只能想办法来弥补!诸卿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房琯站出来说道:“陛下,为今之计只能想办法抽调兵马返回河西和陇右加强防御,临时征兵不说我朝现在财力不足,就算能够征召到兵马也需要很长时间的操练才管用!”

玄宗看向赵子良,问道:“赵卿,你那儿能否抽调一些兵马出来?”

赵子良摇头道:“陛下,如今恐怕不行,根据我们细作的探查,安禄山在洛阳周边地区的兵马最少也有五十万,我军现在能使用的兵马只有不到十万,其他兵马还没有完成整训,派不上用场!而且如今李光弼在太原的兵力稍显薄弱,微臣打算派马璘和王难得前往太原增援李光弼,归李光弼节制,如此一来,我军在潼关一线的可用兵力就更少了!”

玄宗皱眉道:“可是陇右和河西的严峻局势,朝廷不能不管,这该如何是好?”

赵子良当即把昨夜写好的条陈拿出来说道:“陛下,微臣早已经想到河西和陇右的恶劣局面,并根据相关情况写出了应对的条陈,请陛下御览!”

玄宗连忙道:“快拿上来!”

高力士把奏章呈送到玄宗手中,玄宗翻看起来,这条陈与赵子良昨日所说是一样的,只不过更加详细,每一个步骤都写的非常清楚。

玄宗看完大笑道:“好好!高力士,给众卿念一念!”

“遵旨!”

喜欢大唐将军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大唐将军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