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403章 诱说李兑

战国大司马 第403章 诱说李兑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2:07:00 来源:9书院

『唔……』

在帐篷内,奉阳君李兑手持着秦王派人送来的求和书信,一边逐字逐句地观阅,一边仔细琢磨着书写人在写这封书信时的心态。

起初在收到这封信时,李兑那是无比的欢喜。

毕竟‘迫使秦国屈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近几十年来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数来数去也只有苏秦、赵主父、田章等寥寥几人而已。

另外,秦国的屈服,这也能让这场战争就此停止——是的,虽然李兑在赵国的立场坚持讨伐秦国,但他从未想过与秦国死磕,按他的想法,打到函谷关、对秦国造成威胁这就足以,而如今战果远远超乎他的预期,他其实已经非常满意了,实在不希望因为暴鸢、蒙仲的关系而彻底激怒秦国。

因此,当在看罢秦王稷的这篇求和书信后,李兑心中其实已经接受了秦国的求和,但蒙仲方才的那一席话,却在李兑心中敲响了警钟。

时不时地,李兑的目光瞥向坐在帐内的蒙仲,暗暗窥视着蒙仲的神色,试图凭蒙仲的神色来推测蒙仲方才那一番警告的可信度。

但很可惜,大概是蒙仲师承道家、师承庄夫子的关系,蒙仲在修身养性以及自身的情绪管理方面做得很到位,哪怕是李兑阅人无数,也看不穿蒙仲究竟在想什么。

究竟是蒙仲危言耸听,亦或是秦国的求和确实有诈?

说实话,李兑实在难以判断。

想了想,他问蒙仲道:“郾城君方才那一席话,可有什么依据?”

事实上,蒙仲对此没有丝毫依据,甚至于,他连秦国是否当真希望求和也不清楚,但有一点蒙仲很清楚:倘若此刻他不‘吓唬’李兑一番,李兑保不定就立刻与秦国和谈了,还有他与暴鸢的什么事?

因此,别说他也吃不准秦国的态度,哪怕他确认秦国这次确实有求和的心思,他也要将其歪曲,影响李兑的判断。

鉴于这一点,他故作冷笑地对李兑说道:“奉阳君,你可知道在下何以如此恰巧来到你的帐篷么?”

『不是来劝说老夫继续讨伐秦国么?』

李兑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蒙仲,摇摇头说道:“老夫不知,请郾城君明示。”

蒙仲也不在意李兑眼眸中的那一抹深意,故作沉吟地说道:“想必奉阳君也听说了,这几日,有一支数量不少的义渠国骑兵出现在战场上,初步估算怕是有近万骑兵,在下今日前来,就是希望贵国的骑兵与我方城骑兵合力将其重创……”

“原来如此。”李兑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此时蒙仲接着说道:“本来在下并未多想,然而,没想到却从奉阳君这边看到了秦国的求和书信。……这就奇怪了,既然秦国有心求和,又为何招来义渠国的援兵?”

李兑亦是赵国的重臣,自然不至于被蒙仲三言两语牵着鼻子走,只见他捋了捋胡须,客观地猜测道:“大概是畏惧郾城君麾下的方城骑兵吧。”

平心而论,说到方城骑兵,别说秦国畏惧,事实上就连李兑都抱有一定的警惕心。

方城骑兵的实力姑且不论,它作为‘赵国骑兵’的学生,实力几乎趋近老师,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蒙仲对骑兵这个兵种的理解。

要知道,除义渠国以外,赵国是中原首个编组骑兵的国家,但赵人对于骑兵的运用,事实上并不是很有经验。

别看赵国骑兵击败了林胡、匈奴、楼烦,那是因为对方都是草原民族,大多都驱使骑兵作战,换句话说,赵国只是被动地去适应了这些草原民族的战争方式,并且击败了他们。

但在中原这边的战场呢?

该如何使用骑兵?

要知道中原这边的战争,与草原民族的战争是不同的,其中最具区别的一点,就是城池与据点。

草原上的异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主要靠放牧为生,生活方式‘居无定所’,一旦所在地的牧草被放牧的马匹或羊群啃食完,这些民族便会迁移到另外一处牧草丰富的地方定居,正因为迁移频繁,游牧民族几乎不会去建造坚固的城池,最多就是部落的暂住地外围上一圈木栅栏,论防御能力还不如中原军队建造的营寨。

这样的防御,当然挡不住骑兵,并且因为骑兵的高机动性,因此草原民族看重骑兵作战。

但中原不同。

中原这边的战场,几乎都是以‘攻城拔寨’为目的,整场战争围绕着攻城、且以攻克敌城为最终目的,简单地说,中原的战争大多都是以攻坚战为主,而在攻坚中,步卒与弓手才是绝对的主力,骑兵实在很难发挥很大的作用——骑在马背上的士卒,又如何能通过云梯强攻敌军的城池呢?

战争方式的不同,使得赵国暂时无法将骑兵很好地融入己方的军势,说白了,除了伺机偷袭敌军,他们也不想不出骑兵能在中原的战场上发挥什么作用。

然而蒙仲却是一个例外,此人对于骑兵的认识,几乎都是继承于赵国的,但此人对于骑兵的运用,却早已超过赵国任何一名将领。

就拿前一阵子他联军‘巧过门水’这件事来说,蒙仲前前后后命令数万联军佯攻秦军,转移秦军的注意力,就是为了让区区四千余名方城骑兵趁机度过门水,深入华崤之地去搞破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战国大司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战国大司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倘若不是蒙仲对骑兵了解透彻,一般将领会这么做?

也正因为如此,李兑对方城骑兵也是抱有一定的警惕——单单方城骑兵,他赵国骑兵可能未必不如,但倘若再加上一个蒙仲,说实话李兑毫无把握。

毕竟这位郾城君,那可是当年赵主父所栽培的、最出色的‘弟子’,在当初赵主父的期待中,是足以能扛起他赵**征大旗的人物!

简单点说,赵主父希望蒙仲成为他赵国的‘匡章’!

面对这样的蒙仲与这样的方城骑兵,秦国急急忙忙请来义渠国的骑兵相助,李兑并不认为这其中有什么问题,也不认为凭这件事就能推断出秦国有什么诡计。

想到这里,李兑摇摇头补充道:“……似这般,老夫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先前,郾城君麾下的方城骑兵让秦国蒙受了巨大的粮食损失,是故秦国决定‘以骑制骑’,向义渠国请来一支骑兵作为援军,避免再被郾城君麾下的方城骑兵偷袭得手,这不难理解。”

其实蒙仲也觉得具体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但他嘴上却冷笑道:“在下却不这么看,我认为,秦国请来这些义渠骑兵,是为了断我军的粮道!……实在是居心叵测!”

『……』

李兑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两下。

他得承认,蒙仲所提出的观点很正确,但问题是,这个隐患不就是暴鸢与蒙仲造成的么?如果不是这两个人一力主张挺进,一口气挺进两百余里,变相让他联军再次拉长两百余里的粮草运输线,今日又怎么会有‘恐义渠骑兵袭粮道’这个隐患?

然而听蒙仲的口风,却是将这一切都推给秦国的诡计,李兑亦是倍感好笑。

他摇摇头说道:“郾城君所言,确实值得深虑。但就老夫看来,既然秦国明明白白地将近万义渠骑兵暴露在我方面前,可见这只是一个‘警告’,警告我等莫要将其逼迫过甚。……倘若真如郾城君所言,秦国请来义渠骑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偷袭我军的粮草,那么,秦国不应该将这支奇兵藏起来么?他们为何要暴露呢?这样的做法,只能让战局僵持,却无法击退我军!”

“奉阳君说地没错,这就是秦国的目的!”蒙仲一脸笃定地说道。

“啊?”李兑愣住了,不明白蒙仲的意思:“老夫……不明白。”

看着满脸困惑之色的李兑,蒙仲的思维飞快转动,冷静而镇定地编出一个解释:“僵局!方才奉阳君所说的僵局,正是秦国的目的。……奉阳君且仔细想,眼下才九月中旬,且我军军中暂时也未暴露出缺粮的迹象,此时若秦国派义渠骑兵偷袭我军的粮道,我方自然会派方城骑兵与贵国的骑兵进行抵御,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就能击溃我军么?不能!因为一旦秦国‘袭击粮道’的策略奏效,我联军会立刻撤退,到时候纵使秦国展开反击,也未必就能稳胜吧?……但若是将此事再推迟两个月,那就是另外一种局面!”

“再推迟两个月?”

李兑捋着胡须皱起了眉头,显然也联想到了什么。

“再过两个月,即是深冬,介时冰雪封路,粮草更难运输,哪怕秦国眼下无法判断我军目前尚有多少存粮,他们也能猜到,那时我军必定缺粮。介时,秦国再让义渠骑兵截断我军的粮道,坐等我军绝粮自溃再趁机追杀,则我二十余万联军,皆死无葬身之地!”

说到这里,蒙仲指了指李兑手中的秦王书信,故作高深地说道:“是故,此乃秦国缓兵之计,是为了击溃我二十余万联军而设下的诡计!”

说罢,看似看穿了秦国诡计的他,心底却暗自松了口气:总算是圆过来了。

松气之余,他不动声色得瞥了一眼李兑,想看看李兑的反应。

不得不说,听到蒙仲这一番危言耸听,李兑亦是听得满脸凝重,甚至于,额头也渗出了细微的汗水。

也是,虽说蒙仲那一番话是临时编出来的,可李兑不知道啊,在他听来,蒙仲这一番推断确实很有道理。

至少,‘冬季缺粮’确实是他联军即将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尽管李兑内心偏向于秦国确实是真心求和,却也不敢掉以轻心,免得到时候真被蒙仲不幸料中。

还是那句话,他是此次讨伐秦国的联军统帅,功劳是他,罪过也是他,倘若因为未能听取蒙仲的劝谏而导致二十余万联军被秦国一举覆亡,那么,他非但会成为赵国的罪人,在史书上,也难保不会落下‘刚愎自用’、‘不听忠言’的恶名。

忽然,李兑瞥了一眼蒙仲,一改方才凝重的态度,笑着诈道:“呵呵呵呵,这些,想来都是郾城君临时编造的谎言吧?老夫很清楚,你与暴鸢主张继续讨伐秦国,自然不希望老夫与秦国和谈,是故郾城君这件事上危言耸听。”

倘若换做一般人,或有可能被李兑这一诈,诈得露出什么破绽,但蒙仲是什么人,道家弟子!

而道家弟子最基础的就是修身养性,磨砺心性,哪会轻易被李兑诈出来?

就像此刻的蒙仲,虽然内心难免有些心慌,正在快速思考应对的话,但他脸上却不露丝毫端倪,神色淡然地说道:“呵,原来奉阳君是这样认为的么?在奉阳君眼里,原来在下的信誉还不如秦国的信誉……呵呵呵,秦国的信誉,秦国还有什么信誉可言么?奉阳君可还记得秦国曾经那‘六百里商於之地’的承诺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战国大司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战国大司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李兑闻言皱了皱眉,捋着胡须一言不发。

他当然知道秦国曾经那‘六百里商於之地’的承诺,毕竟那是张仪生平最为得意的几件事之一。

而秦国当时也默许了张仪的做法,因此惹来楚怀王大怒,倾尽举国兵力讨伐秦国,这才爆发了那场关乎秦楚两国国运的‘丹阳兰田之战’。

虽说时隔多年之后,即秦国的宣太后主持国政后弥补了这件事,将张仪许诺的六百里商於之地如数赠予出国,但这件事,还是对秦国的信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不,眼下蒙仲一提这件事,李兑心底就犯起了嘀咕。

虽然他很清楚蒙仲主张继续讨伐秦国,未必不会再这件事上故意欺骗他,但相比较蒙仲的信誉与秦国的信誉,李兑想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蒙仲的信誉更加可靠——至少蒙仲不会故意坑害盟军,可秦国却说不准,为了达成目的,秦人素来是不折手段的。

想了想,李兑正色问蒙仲道:“郾城君所言,确实很有道理,但,郾城君如何保证其中没有私心呢?”

蒙仲当然明白李兑的意思,闻言笑着说道:“奉阳君,你知道在下素来不喜欢无畏的交战,倘若秦国确实有心求和,而在下也能兵不血刃地为我魏国取得一些利益,在下会反过来劝说暴帅。……我的要求很明确,只要秦国肯归还河西的元里、合阳、临晋等几座城池,在下同意与秦国和谈。”

『这小子是想向秦国索要回曾经属于魏国的那个西河郡么?胃口有点大啊……』

李兑看着神色平静的蒙仲,心中暗暗想道。

可话说回来,虽然李兑觉得蒙仲的胃口有点大,但他反倒相信了蒙仲的这一番话。

至于蒙仲准备向秦国索要的城池与土地,这些东西是可以慢慢谈的。

毕竟政治也好,外交也罢,本质上还是彼此的退让与妥协,除非有一方忍不住要掀桌。

沉吟片刻后,李兑沉声问道:“郾城君所言……可是实话?”

他当然很在意蒙仲的态度,毕竟单单一个暴鸢闹腾不出什么来,无论是暴鸢自身的能力,亦或是暴鸢背后韩国的实力,但倘若有蒙仲站在暴鸢那边,那就不好办了,毕竟蒙仲的能力有目共睹,且蒙仲的背后是与他赵国想必不遑多让的魏国,出乎各种原因,李兑可以不照顾暴鸢乃至韩国的态度,但必须尊重蒙仲以及其背后魏国的态度。

更别说他还很清楚他赵国的君主赵何,至今仍对这蒙仲念念不忘,做梦都希望蒙仲能再次投奔他赵国,按照赵主父、肥义曾经所想过的那样,担任他赵国的晋阳守,总督晋阳、雁门、肤施、西河等地,作为抗拒秦国与河套异族的驻疆大将。

听到李兑的再次询问,蒙仲笑着说道:“当然!只要秦国肯满足在下的要求,在下当然也不希望冒着风险与秦国交战,但问题是,秦国的这次求和,有几分可信度?仅仅只是一份书信,在下是不信的!”

这个观点很中肯,李兑认可地点了点头,事实上,单单只是一封书信,他也不是很相信,毕竟秦国的信誉确实很差,比齐国好不到哪里去。

想了想,他问计于蒙仲道:“如郾城君所言,仅仅只是一封书信,老夫也不信,秦人必须拿出更多的诚意!不过,怎么样才合适呢?”

蒙仲摊了摊手,笑着说道:“很简单,只要秦王肯亲自出面前往我魏国的大梁觐见魏王,我便相信秦国的诚意!”

“这个……”

李兑狐疑地看了一眼蒙仲,暗自猜测蒙仲是不是打着趁机劫持秦王的念头。

他很了解眼前这个年轻人,此刻他眼前这位郾城君,当年在他赵国时,那可是顺从叛逆公子章攻击王室的‘判将’,胆子可是大得很呢。

“怕是很难。”他摇摇头说道:“据老夫所知,郾城君如今在秦国颇有威名,秦王未必敢亲自赴魏朝见。”

听到这话,蒙仲摊了摊手说道:“那这样吧,让秦王亲自赴赵国朝见赵王,如何?此番讨伐秦国,贵国是盟主,倘若秦国确实有心求和,理当赴赵国朝见赵王。”

“这个……”

李兑捋了捋胡须,心中有些意动。

想想也是,倘若他能想办法让秦王前赴他赵国,朝见他赵国君主,无论是对赵国、对赵王何,还是对他李兑来说,这是多么有面子的事啊!

“只要秦国肯答应这个条件,在下就相信秦国的诚意。”

见李兑有所意动,蒙仲当即说道。

话虽如此,但他并不认为秦国会答应。

原因很简单,因为秦国还远没有被逼到必须君主亲自赶赴他国求和的地步。

当然,这与他无关,他只要坚持一个观点。

秦王不出面,那就是秦国毫无诚意!

喜欢战国大司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战国大司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