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430章 宋国现状

战国大司马 第430章 宋国现状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2:07:00 来源:9书院

九月初八,宋国彭城,国相惠盎带着酒肉于城外的军营慰问军队。

宋国当前的状况非常不利,经营的数年的郯城防区,就那么被齐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就连逼阳亦被齐军攻破,彭城作为宋国的国都,已然成为了战场的前线。

两个月前,东边的邳县沦陷了,旋即齐军便顺势向西攻打吕邑,平心而论,其实退守吕邑的宋**队人数并不少,但遗憾的是,这些军队都是从郯城那边撤回来的,士气全无,这导致齐军仅仅只是对吕邑发动了三日的攻势,那座县城便沦陷了。

随后,齐军便尝试进攻彭城。

不可否认,年过六旬的宋王偃确实很勇猛,率领彭城军死守城池,几次击退了齐军的进攻,迫使齐军改变了原先的战术,准备先攻陷彭城周边的几个小县,然后孤立彭城,对彭城施行围城。

继彭城东边的小县吕邑后,齐军兵分三路,一路继续进攻彭城,牵制彭城的军;一支绕到彭城的西北方向,攻打留邑;最后一支则绕到彭城的南侧,试图攻打菑丘。

一旦留邑与菑丘沦陷,彭城无疑就会受到三面包夹,倘若最后连彭城西侧的萧城都被齐军占领,那么彭城便将彻彻底底地陷入齐军的包围,每每想到此事,惠盎便忧心忡忡。

“惠相。”

前方,宋将戴不胜带着几名士卒朝这边走来,远远地对惠盎打了声招呼。

惠盎拱手回礼,温声对戴不胜说道:“司马,我带人运了些肉食来激励士卒……”

“有劳惠相。”戴不胜疲倦的脸上挤出几分笑容,说道:“相信这些肉食,定能叫这些小崽子士气大增……”

听到这话,惠盎勉强笑了笑。

说实话,他并不是很相信这种论调,甚至于,恐怕连说这话的戴不胜都未必真心这么觉得。

待吩咐随行的人员搬运肉食后,惠盎把戴不胜请到一旁,问道:“眼下情况如何?”

此时,戴不胜这才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愁容满面地说道:“不乐观……‘那件事’的影响太大,郯城军的士卒几乎斗志。”

他口中所说的‘那件事’,即太子戴武部将、郯城军司马戴璟试图率军逼宫这件事。

这件事的起因,便在于宋国‘二王同在’的特殊局面。

一般来说,各国君主都会在自己即将过世前,才会传位于太子,但当世唯独两国例外,那就是赵国与宋国。

就像蒙仲印象中的那样,赵国的赵主父与宋国的宋王偃,这是两位非常好战且抱持极大抱负的君王,早些年赵主父为了便于他攻占中山国、拔除赵国几百年的隐患,于是便在壮年将君主之位传给了幼子赵何,以至于最后引发了沙丘宫变;

而宋王偃的情况也差不多,自伐齐、伐楚、伐魏三战之后,宋王偃听取了惠盎的建议,精心治理国家十余年,十余年后,宋王偃认为国家的发展已经允许他再次对外开辟疆土,便将王位传给太子戴武,自己则御驾亲征,被覆亡的滕国,就是宋王偃第二次御驾亲征的牺牲品。

但后来的宋齐之战,稍稍改变了这个局面。

当时在蒙仲的帮助下,宋国非但击退了齐军第一次入侵,还反过来攻占了郯城,自那之后,太子戴武便亲自坐镇郯城,作为抵挡齐军的第一道防线,而在此期间,宋王偃则继续以彭城为中心,攻占淮泗之地,这让宋国好比变成了一条‘双头蛇’,郯城是一个头,彭城是一个人,前者负责抵挡齐国,后者负责开辟淮泗疆域,双方互不干涉。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赵国的内乱,已经证明‘双头蛇’这种治理国家的模式并不可行,隐患非常大,宋国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影响。

宋王偃这边没什么可说的,作为一位枭雄式的君主,他在威望在宋国无人能及,但问题是宋王偃年纪大了,六十多岁了,在这个仍以六十年为一甲子的年代,六十岁高龄着实称得上是长寿了,哪怕宋王偃明日就故去,也不会有人感到意外。

这就导致了宋国发生了与赵国一样的问题:在旧王尚在的情况下,国家的权力重心逐步将新王转移。

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比较相比较六十几岁的宋王偃,太子戴武才四十上下,正值壮年,并且又是名正言顺经过禅让传位而获得的王位,宋国的臣民向戴武效忠,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就跟赵主父一样,宋王偃心里产生了想法。

第二次宋齐战争结束后,在魏韩联军的帮助下,齐军比上次还惨,干脆连郯城都没攻破就被打回了老家,作为扼守国门、保护了子民的功臣,太子戴武的声望日渐高涨,因此戴武麾下的军队中,难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这个说老王不是已经传给于太子么?怎么还在彭城发号施令?

那个说按照礼法,戴武已经是宋国名正言顺的君王,不必事事请示彭城。

甚至弄到最后,还有人提什么馊主意,劝太子戴武将郯城作为宋国的新都城,说什么这样更能体现出宋国抗拒齐国的信心云云。

这些不和谐的论调传到宋王偃耳中,宋王偃当然不能接受。

因此,宋王偃狠狠训斥了太子戴武,然而这件事却被太子戴武的部下认为是刻意打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战国大司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战国大司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实平心而论,宋王偃的举动虽说也称得上是打压太子戴武一系,但说到底也只是叫太子戴武的那帮人低调一点,毕竟他还没死呢,但遗憾的是,这个打压的举措,还是引起了郯城对彭城的不满。

就像蒙仲印象中那样,太子戴武可不敢对宋王偃有什么大逆不道的想法,毕竟惠盎与薛居州教导戴武最多的,便是儒家的思想,而儒家思想最看重的就是孝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戴武,又怎么会对宋王偃心生大逆不道的想法呢?

每次被宋王偃训斥,太子戴武总是唯唯诺诺,不敢顶嘴,因此对太子戴武本人,宋王偃倒也没有什么恨意。

坏就坏在追随太子戴武的那批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宋王偃虽然对宋国有功劳,但毕竟年事已高,况且又传位于戴武,于情于理都不能再对太子戴武指手画脚地评判。

正是这份对宋王偃的不满,引发了郯城军将领戴璟率军逼宫的内乱——当日,趁宋王偃将太子戴武召回彭城之际,负责护送的将领戴璟联合其他几人发动兵变,率领军队杀向王宫,试图逼迫宋王偃让出手中的权力。

这种事别说宋王偃不会答应,以国相惠盎为首的彭城诸臣也不会允许啊,于是在彭城军的反抗下,试图兵变的戴璟失败了,保护太子戴武逃回郯城。

于是乎,宋国便发生了彭城与郯城的内战,因戴璟兵变之事而大怒的宋王偃,勒令戴不胜带兵征讨郯城,郯城宋军与郯城宋军反目成仇,相互交战。

随后,太子戴武因不希望看到国家发生内乱,且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又不想违抗自己的父亲,便跑到戴不胜的军中自首。

太子戴武主动投降,郯城军的士气自然降到了冰点,戴不胜不费吹灰之力便平定了这次所谓的叛乱,将太子戴武,以及以戴璟为首的一些郯城军将领通通带回彭城。

最终宋王偃做出判决,流放太子戴武,将以戴璟为首的参与叛乱的将领全部处死,至于郯城,至此则由戴不胜驻守。

正是这个判决,让那些追随太子戴武的臣民失去了希望,尤其是郯城一带,齐国这次的入侵,也正是因为得知了宋国的内乱。

说实话,相比较赵国的内乱,宋国的这场内乱由于太子戴武的主动投降,其实损失并不算大,可坏就坏在,赵国当时没有外敌入侵,而宋国,却有一个对其虎视眈眈的齐国。

于是乎,在齐**队的入侵下,失去了太子戴武、失去了主心骨的郯城一带,很快就在齐军的攻势下沦陷,宋国在这里经营了数年的防区,在几乎没有起到什么效果的情况下,就被齐军被攻破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结果。

最糟糕的是,宋王偃明知道前线之所以快速沦陷,正是因为他流放了太子戴武,但倔强的他,无论群臣如何劝说,都不肯召回太子戴武一同抗拒齐国的入侵,依旧想要靠自己击退进犯的齐军。

就连宋王偃最信任的臣子惠盎,在这件事上都无法说服宋王偃,更别说其他的宋臣。

“关于‘那件事’,回头我再想办法劝劝大王。”

考虑了一下,惠盎无奈有些地说道。

不管外人如何抨击宋王偃,惠盎对宋王偃那是忠心耿耿,他知道,宋王偃其实并不恨太子戴武,毕竟太子戴武也没犯什么错,问题是宋王偃面子上抹不开。

那个六十几岁的老头,在这方面就跟几岁的孩童一样固执、倔强,这也难怪,毕竟宋王偃自幼好强,从他当年看不惯他兄长宋剔成君向齐国摇尾乞怜,夺了其兄的王位,且又主动讨伐齐国就能看得出来,这位君主极其好强。

“希望惠相能尽快劝服大王。”

戴不胜叹着气说道:“我亲眼所见,郯城军几乎是在毫无斗志的情况下,被齐军击溃的,大王将太子流放的这件事对这些士卒的打击非常大,这次齐军的入侵,本身并不比第一次凶猛……你也知道,齐国这次虽然号称是匡章率军,但我至今连匡章的人都没瞧见,我很怀疑那其实只是一个齐国用来吓唬我宋国的谎言罢了。”

惠盎微微点了点头。

正如戴不胜所言,抛开闹剧性质居多的第二次齐宋之战不谈,其实齐宋战争最凶险的,还得是第一次齐宋之战,因为那次确确实实是齐国的名将田章统帅,只不过那次齐国仅仅出动了十五万军队,且宋国当时还有蒙仲指挥军队,先是在逼阳牵制田章,随后又惊人地反攻齐国腹地,这才逼退了齐国的军队。

而这次,虽然齐国出动了三十万军,但究竟是不是田章率军,其实宋国到现在还没弄清楚,一方面是田章至今都没有露面过,另一方面,迄今为止齐军都是按部就班地采取进攻,基本上看不到有什么令人称奇的谋略——可即便如此,宋**队这次反而被齐军打地节节败退,几个月不到,泗水以东方圆几百里的土地,几乎全部沦陷。

说实话,这个结局,不应该是宋**队应有的水准,要知道宋国的体量并不小,抵得上半个齐国的实力,比韩国、燕国都强大,倘若太子戴武还在,在齐国名将田章不亲自出马的情况下,抵挡个一两年是完全不成问题的——说到底齐国也是瘦死的骆驼,除了田章以外,也拿不出什么擅战的将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战国大司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战国大司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倘若大王始终不肯迎回太子……”

戴不胜欲言又止地看了一眼惠盎,旋即忽然问道:“对了,向魏国求援这件事,有什么新的进展么?”

听到这话,惠盎怅然地摇摇头。

今年的齐宋之战,在郯城沦陷之后,惠盎便派人向魏国请援,但遗憾的是,此时魏国正陷入与秦国的西河之战,急着从全国各地抽调兵力支援河东,鼎力支持蒙仲去打西河之战,哪有余力帮助宋国?

“蒙仲那小子,至今也没什么回应么?”戴不胜带着几分不满抱怨道。

“……”惠盎沉默了片刻,为义弟开脱道:“阿仲如今在魏国出仕,深受魏王器重,理当先魏后宋……”

听到这话,戴不胜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讪讪说道:“我就是随口一说……说起来,这小子如今是越来越能耐了,就因为魏王任命他为河东守,竟逼得秦国要以鱼死网破的方式来逼迫魏王收回成命……啧啧啧,了不起。”

惠盎闻言微笑不语。

记得在得知这件事时,他也很对这位义弟感到骄傲,毕竟不是谁都能让秦国那般如临大敌。

“要是蒙仲那小子回来,齐人可就要倒霉了。”戴不胜冷笑着说道。

“快了。”

惠盎点点头说道:“前一阵子,派去魏国的使者送回消息,说是魏国的大司马翟章所言,此刻魏国已经迫使秦国妥协,赢得那场仗的胜利,有意思的是,据魏国所言,秦国似乎是为了报复齐国,反过来号召诸国讨伐齐国,眼下,秦、魏、韩、赵、燕五国正在筹划联合伐齐……”

戴不胜闻言笑道:“哈,这可是今年听说的最好的消息……话说这支诸国联合军队几时能够聚集?”

惠盎有些惋惜地说道:“当初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前前后后忙活了小半年,才促成了五国伐秦,这次恐怕也得差不多的时间……我猜测最快也得明年了。”

“明年……”戴不胜闻言露出了与惠盎差不多的惆怅神色。

这也难怪,毕竟眼下才九月下旬,按照当前的战况,今年年底之前,彭城恐怕挡不住齐军的攻势。

再考虑到那支诸国联合军队的主要目标是进攻齐国本土,宋国这边的战争,到时候主要还得靠宋人自己。

当然了,即便如此,有援军总是好事,至少可以让齐国分心。

就当惠盎与戴不胜在军营中谈聊时,在彭城的西城门处,蒙仲带着随行的百余名方城骑兵,堪堪抵达了城下。

寻常的魏国骑兵来到彭城,彭城的宋军自然要严加盘问,但唯独蒙仲是一个例外,因为他随身携带着当年他成婚时宋王偃赐予他的六柄利剑之一,上面刻着宋王偃监造这柄宝剑的年月与名讳,这柄宝剑就相当于是通行令,寻常的宋军哪敢阻拦?

进入彭城后,蒙仲马不停蹄直奔王宫,待来到王宫宫门前后,他再次取出随身携带的那柄宝剑,对值守宫门的卫士说道:“我乃蒙邑蒙仲,自魏国大梁而来,有要事欲见宋王,请立刻为我通报!”

宫门的卫士看到了那柄利剑上的刻字,不敢怠慢,捧着宝剑立刻入宫禀告宋王偃。

此时在宫内的校场,宋王偃正乘坐着战车,全身戎装,带着一群卫士模拟冲锋陷阵,看样子是在恢复旧日的武艺,为亲自出阵迎击齐军做准备。

就在这时,有卫士匆匆入内禀告道:“大王,有一人自称蒙仲,手持此剑在宫内求见。”

“蒙仲?”

本来还因为受到打搅而有些动怒的宋王偃,闻言顿时一愣,惊讶说道:“他不是在西河与秦军打仗么?难道打赢了?”

说罢,他走下战车,走到那名卫士面前,取过那柄宝剑,抽出剑刃一看,见果然是当年他赐予蒙仲的那柄,欣喜说道:“好小子!看来真是打赢了秦国……请他进来。”

片刻之后,蒙仲就在两名卫士的指引下来到了校场。

几年不见,蒙仲长得更为健壮,但宋王偃还是一年就能认出前者,就当他带着几许莫名的笑意准备上前与蒙仲说话时,却见蒙仲面无表情地快步走过来,也不停下见礼,当着在场其余所有人的面,用左手一把抓住了宋王偃甲胄上的领甲部位。

“你、你是何人,胆敢如此?!卫士!卫士!”

从旁有人惊呼道,一脸惊怒地呼喊卫士,直到宋王偃抬手阻止。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已与他一样高大的蒙仲,似笑非笑地问道:“你要做什么,蒙仲?弑君?”

“谁知道呢?”蒙仲直直盯着宋王偃半晌,面无表情地问道:“你惧不惧?”

似这般大逆不道的话,听得周围旁观的侍者、卫士皆睁大了眼睛,一脑袋冷汗,生怕那位被称作暴君的君主发怒。

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宋王偃并没有动怒,只是表情变得非常古怪。

因为这话,正是他当年初见蒙仲且吓唬后者时所说的原话。

“哈哈哈哈。”

在周围许多人惊愕且惊恐的注视下,宋王偃饶有兴致地笑道:“你是想说,如今是你手中的剑,更为锋利么?”

“哼!”

蒙仲轻哼一声,忽而将其推开半步,旋即指着宋王偃,面无表情地招招手说道:“来!让我将你这个犯糊涂的老物打醒!……我就是为此而来的!”

听到这话,倘若说宋王偃只是错愕居多,那么周围旁观的侍者与卫士们,此时早已经看傻眼了。

这位……是谁?

居然敢对他们大王这么说话?

喜欢战国大司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战国大司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