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1999华娱教父 > 067:畅销杂志是很沉的

1999华娱教父 067:畅销杂志是很沉的

作者:雪夜漫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3 07:21:32 来源:9书院

“你好,是《收获》吗?我是武汉这边的代理,新刊我卖得不错,我这里还要八百本。”

“你好,我是王府井新华书店采购部的,《收获》三月刊还有吗?对,我们这儿要再进一批,二百册吧。四月刊要三百册。”

“你好,杭州新华书店的,《收获》新刊需要再加购一千册。什么?那加印需要多久?好吧……嗯,我这里开设了网上书店,是线上线下一起卖,需求量比较大,麻烦您快一些吧。”

“你好,先锋书店……”

“中国书店……”

“你好,我是当当网的……”

“老张,是我,刘万里,我这里要再进三百本啊,你们这期卖得不错啊,开窍啦?我就说嘛,你们选文章要选点好看的嘛。名头大,卖不出去有什么用嘛。”

“……”

四月中旬未到,《收获》杂志社的发行部就忙得团团转,来自各地的发行代理和书店都打电话过来要求加购,不仅当月期刊卖得好,甚至上个月的,也有要求加购的。

这种事情在《收获》杂志社,极难遇到。

《收获》作为国内一线文学期刊,但是销量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连《故事会》的零头都不到。一般碰到需要加印的时候,都到月份下旬了,而且加印册数也需要非常保守和谨慎。

一旦印得多了,卖不出去,成为过刊,毫无价值,只能折价卖给旧书店,或者干脆烧掉。

而像现在这样,不仅当月刊早早地被各地书店和代理吵着要求加购,甚至还要买上个月的,这种情况极其少见。

虽然《收获》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他们不会把销量看得过重,要守住作为一线文学期刊的格调,文学性依然是他们最重视的审稿标准。

但谁又会和钱过不去呢?

曾经也高举文学大旗的《萌芽》,就是因为实在卖不出去,穷极思变,不才搞出了个什么新概念作文大赛了吗?

整个杂志社,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对于发行部和编辑部的同事来说,杂志销量也是和他们的奖金挂钩的。

所有人知道销量骤增的原因,都是因为那篇《长安的荔枝》。

稿子质量高,引人入胜是一部分原因。但也恰巧适逢其会,媒体接连地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让程野出了一把名,成了文化名人,最近名声很大。

当读者们听说程野的一部中长篇在《收获》上连载时,很多人都想看看这篇文章,导致杂志发行量暴涨。

如果是《故事会》、《知音》这一类月销几百万的杂志,某一个月忽然涨个十几万册,他们估计没什么感觉。

但《收获》的基础销量不算高,所以导致增幅吓人。印刷厂也赶紧开工,为他们加印。

社长李小林很高兴,还专门去了趟编辑部,夸赞了程永新,说他这篇小说选的好,文学性和通俗性兼顾,这才是《收获》该有的质量。

程永新听说才半个月,就加印了四万册,看样子后续还会加印,也有些咋舌,这个月估计总发行量能翻个三番吧……

到下个月,下下个月,可能更高……

毕竟《长安的荔枝》全文八万多字,篇幅较长,要连载个好几期。

而且程野这小子通过文章吊人胃口的本事很强,很能勾着人往下看,当初他几乎是熬夜看完全文的。他相信只要看过前两章,会被勾着买第三期杂志的读者会不再少数。

李小林道:“这个作者太出色了,年纪轻轻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天才。他最近还有创作什么其它的长篇作品吗?”

程永新道:“有,《人民文学》有一篇他的小说,不过是短篇。《故事会》上也有他的文章,不过那篇文章属于类型文学,过于通俗了,应该不适合本刊。”

李小林感慨道:“唉,《收获》这个国内殿堂级文学杂志的名头成就了我们,但不得不说也束缚了我们啊。算了,不打紧,文化产业不想寻常生意,不能时时刻刻地把收益放在第一位的。”

顿了顿,又道:“但是放在第二位还是可以的。你们编辑部要多留心,再碰到这样既有深度,又能打动读者的好稿子,千万不能放过,也尽量培养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

“对了,听说这个程野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来的?老赵他们搞得很好嘛,小瞧他们了,还真给他们挖到宝了。你让编辑们尝试着向其他小作者们约稿,说不定还能挖到什么好文章呢。”

“一个高中生,能写出这种作品,估计能羞煞不少文坛的前辈人物了。”

程永新嘴上答应,心里却道:说的容易,哪儿那么好找,这种人属于异数,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至于向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其他选手这种事,他上个月就干过了。和程野的水平差距明显,而且是肉眼可见的明显。

唯一值得期待的是韩寒,他说自己在写一部长篇。

与此同时,在《故事会》杂志社,也迎来了又一轮加印。

不过在《故事会》,氛围就不那么热烈了。

毕竟是现月发行量三百万到四百万的杂志,一点点发行量上面的波动,不足以撼动他们的情绪。

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比起发行量,编辑部更在意读者来信。因为更能直观地接收到来自读者的意见和感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99华娱教父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1999华娱教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这个月的来信也明显增多了。

在读者来信较多的情形下,一般都是由编务们阅读来信,然后将读者意见转达给编辑们。

而这个月有不少读者来信,都提到了程野和他的新作品《诛仙》。

“之前看《故事会》的时候就很关注程野这个作者,觉得他的作品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样,没想到竟然真的成名了,更没想到还只有十七岁这么年轻,前途不可限量,我会一直支持他,一直支持《故事会》。”

“没想到《故事会》开始刊登长篇小说了,非常好看,是之前从没有看过的类型,有点像以前老派的香港武侠,但比它更有意思,期待下一期。”

“……”

夸赞者居多,在编辑会议上,夏一鸣念了几篇读者来信,说道:“这一期的作品反响还算不错,大家对《诛仙》的回应也都很好,算是开了个好头。”

《故事会》刚刚决定刊载诛仙的时候,程野的节目刚刚在京台复播,名气还没有发酵开来。

等到《诛仙》正式发表问世的时候,社会上也掀起了一股对程野的讨论

会上没人说话,齐国韬也吸溜着茶水,不发一言。

会后,何承伟找到齐国韬:“老齐啊,你会上有什么不方便当众说的,现在可以跟我讲。”

齐国韬道:“领导,我没什么觉得不方便的,只是之前我一直发表反对意见,让小夏对我有些不满,所以我还是闭嘴比较好。”

“不要这样说,来,坐,你也是编辑部的老人了,也是为杂志做过突出贡献的。大家都是为了杂志的良性发展,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跟我说。”

“也没什么,领导,现在杂志发展得不错,但是也不能让小夏这些不稳重的年轻人胡乱搞啊。”齐国韬说,“是,这次读者来信和发行表现都不错,但我们《故事会》一直以来卖得都不错,这和那个什么《诛仙》有什么关系?倒显得是这部作品发挥了什么重大作用似的。”

“还有啊,这期的发行量的确不错,但自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发行量一直都是上涨的趋势。出来一个有点小名气的人,就好像读者都是冲着他买咱们的杂志,这点不止我,还有其他的同事,还有一些作者,都觉得不满意。”

“如果这个人的名气真的能让我们的杂志卖得更好,那也就算了。可是我们的主要读者都不是那种喜欢追文化明星的人,那些扛大包的工人,进城务工的小镇青年,才是我们的主力读者,这些人知道什么文学明星?”

“而且我们杂志本来就有一个正向增长,到时候都算到了他的头上,这点很打击同事们的积极性。”

“最近已经有些我联络的作者也提出想要在杂志上发表长篇了,就算稿费打折也能接受,毕竟每期都能上刊,稳定啊!”

“这样下去,我们杂志的基本定位都模糊了,对杂志有害无益。”

何承伟点了点头,“老齐,你说得有道理。不过也没那么严重,毕竟只签了签二十万字的合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该只会刊登这么多字了。先观察观察嘛。”

齐国韬不肯含糊过去,“怎么样算是特殊情况?去年我们有一期发行量四百三十万册,那时候也没刊登过什么特殊作品……以现在的发行量增长势头来看,这个标准也不难达到,不能体现那部《诛仙》的优势。”

何承伟无奈,同时也隐隐觉得对方说得有点道理:“那就……超过这条线,并且拉开一定距离,而且读者回馈也要一直是正向的,否则就二十万字后自动截稿。就这样吧,老齐,不要再讨论这件事了。”

齐国韬离开办公室,心道:这下稳了。

还想连载一百万字,那岂不是接下来好几年,《故事会》都有一两万字的版面在夏一鸣和他的作者手里?想什么呢。

现在好了,续刊标准提高了。二十万后想继续连载,怎么着也要让《故事会》的发行量提高到四百五十万册以上才行。

靠一部作品拉高《故事会》这种杂志的发行量。怎么可能?做梦吧。

喜欢1999华娱教父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1999华娱教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