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胡服骑射 > 第十四章 山河风光

胡服骑射 第十四章 山河风光

作者:昨夜不知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4 12:10:26 来源:23小说

“胡儿犯边,老臣身负守土之责,不敢使太子忧心。此来乃为邀太子随军北上,由代入燕,以行王命。”赵戈恭敬道。

“老公叔此言何意?莫非这林胡之兵欲袭代地?”赵章有些不解道。

林胡一族的活动区域多在白翟、河套一带,往日侵扰、也多是沿着汾水河谷南下而劫掠河东之境,这次为何向北?

“今日正午,老臣收到了代相的请兵急讯手简,楼烦已出吕梁合兵林胡、恐欲叩关句注。”赵戈一脸慎重。

楼烦!

赵章顿时一惊!

楼烦是狄人别支,然与一般戎狄相较,其族在平王东迁之际便效仿中原立国,迁居草原,都始原阳(今内蒙呼和浩特)。自晋室兴起,便一直活动在阴山南北,其族以畜牧为生,善骑射,剽悍勇猛。

若说林胡是河套的过江龙,那楼烦便称得上草原的地头蛇,在这个月氏无影、匈奴未兴的年代,楼烦可谓是草原的绝对霸主。

此族一直是赵国在北境最为强劲的对手,且因其习性战法,赵人屡屡在这个戎狄身上吃大亏。

而早年为了抑制楼烦的入寇,赵国不得已沿着恒山、吕梁一线修筑了两个关隘:‘句注关’和‘楼烦关’。

而林胡、楼烦,两族向来不和,两族因地缘冲突,习性不同。(一个游猎、一个游牧。)常年相互征伐。

但这次两個打生打死的老冤家,竟然会合谋于赵。

只听赵戈又言:“胡儿此番来势汹汹,所图恐甚大,句注为代地枢纽,不容有失,老臣欲亲自率兵北上,以解胡危,故邀太子同行,好为伴驾。”

赵章怔怔地点了点头,随即目光看向楼缓:“大夫以为如何?”

楼缓起身揖道:“当遵太子之命。”

……

翌日天色方亮,休酣半旬的赵国使团便再度整装启程。城外的驿道上此刻已不复昨日的民间盛况。

兵贵神速,恐前方战事有所变数,皆不敢耽搁。

晋阳至句注关要塞约三百余里,不过河东驿道通达,复行五日当及,其速度比之在太行山中赶路,速度可谓是快了一倍。

一路上穿经数城,但都没有被侵扰的痕迹,显然此番胡儿叩边是有所针对的。

乃至雄关塞外,忽见尘土飞扬,鲜红的大纛在风中猎猎作响,隆隆的战车、顿踢的嘶鸣的声响,手持长戟的士兵,正犹如一道洪流向前缓缓涌进着,放眼望去,绵延数里的行伍,充满了肃杀之感。

句注山便是后世的雁门山,却非当今的雁门山。

赵国的国境线还要向北,比之后世大多数的中原朝代,赵国的北境地域要宽广许多。此时便囊括了整个大同盆地、蔚县盆地。

而赵人所称之的雁门山是在高柳城(今山西阳高县)以北的雁关,其以雁出其间而得名。

赵章站在句注石堡之上,目光眺望着更远的北方,传闻那里是先贤襄子毕生所求的‘无穷之门’,而赵章更清楚的知道,踏过那里便是一望无际的浩瀚草原,那里将再也没有能阻止骑兵驰骋的高山、丘陵。

try{mad1();} catch(ex){}

而他的身后,为当世西北高原最大的畜牧区。

代地为塞北马种的入口地,赵国在这里设有多个牧监,马产甚番。

代地的民众多不事农商,以畜牧为生,赵国的战马从在这里源源不断的产出。

对赵国而言,代地从来都不仅仅是抵御胡儿南下的一道关隘,更是一把进取那无穷之门的宝符密钥。

然而赵章此刻却不属于这里。

深深凝了一眼那盘旋于天际的雄鹰,别会了关塞外即将挥洒热血的儿郎,绵长的车队再度顺着桑干河道继续向前行驶。

复行旬日之后,一路穿过恒山支脉,当及尉文县(张家口蔚县)。

作为代郡的首府,曾经代国的都城,此刻的尉文却少了些往日的喧嚣。

战事在即,停居两日,车队继续向南,复入太行五台……

“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蜒百里山途。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赵章心中默默念道。

望着山道两侧悬崖绝壁如刀劈斧斫一般,其雄拔之势峭丽之状,不禁又暗暗感叹,真乃鬼斧神工。

飞狐峡!作为勾连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大漠草原极为重要的一条通道,赵国此刻却不能尽其地而用之。

和井陉一般,赵国只控制了其出口,另一端却为中山国所控。

如今这条战略要道,也权作为勾连燕赵两国的山间驿道所属了。

行走在这条险要宽阔的山途上,赵章越发感觉、此陉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成为赵国窥取中山的一条捷径。

沿飞狐向南再行进约五十里,及出峡谷,两岸景色骤然开朗,一个规模不大的山隘城邑出现在众人眼前。

此地唤作涞邑,为山中盆地,地处茫茫群山的包围中,据此向南可直抵中山鸱之塞(拒马关),向东可经蒲阴陉复通燕都蓟城。

于涞邑修整一日,继续沿涞水蒲阴向东,又复行两日,一座雄关再现眼前。

穷鱼关(紫荆关),自此关顺北易水而下,可直抵燕国下都(河北易县东南)。

但此刻这条路却是没法走了,如今的燕下都已为中山所据……

使团一行只能出穷鱼关沿涞水(拒马河)一路向北。

又旬日后,出燕山东麓,行约百里,一座夯土高墙终于是浮现在眼前。

从邯郸出发,至今已逾六十有三,从盛夏走到了初秋,行程超过千里,几乎踏足了赵国半数土地,对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赵章可谓是感慨良多。

对赵国各地的人文风貌也算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就客观角度而言:赵国地处中央之国,胡、夏之民杂居而行,民众轻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