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仙唐:从传授谪仙月炼开始 > 第五十五章 见缝插针,吐蕃野心

崔希逸和多数只为了自己高官厚禄的门阀之后还是有些不同的,或许是担任过刺史的职位,知晓一些民间的疾苦。

后来又长期在边疆等地驻扎,军中历练,明白战争并非是短短奏报上的几段文字,那是无数人命,钱粮堆砌出来的战功!

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他没有太多的兴奋,反而是颇有些忧心忡忡。

可是他又知道,对于陇右的战士们来说,在这里经受边塞的艰苦,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出人头地,没有敌人的首级,怎么出人头地?

不过他内心还抱着几分可以维持两国和平的想法,给朝廷发了几份建议的奏报。

虽然他知道能够得到同意的可能性不高,至少也尽了他的心力了。

而他的军帐之中又多了两个小小的参军,先锋营内增加了一个校尉,这种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几乎不可能留在他的心中多久。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来的三人似乎是受了长安城内贵人推荐来的,倒是有些不一样。

但...能来这边疆厮杀搏一个富贵的,又有多少不一样呢?

...

比起盘根错节的长安权贵阶层,就算是李白也搞不清到底谁和谁敌对,甚至出身不低的杜甫很多时候也只能随波逐流,不敢对任何人有不满。

在军中就简单多了。

作为参军刚刚来军中,倒是没有太多利益纠葛,很多人就是为了混一個资质,也有有才学的,那得日后才知道。

平日里处理的大多数是上面分发下来的杂事,固然有些琐碎,可是涉及军务,还真不能随便看待。

至少前面这一段时间里,岑参和李白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这也让不少同僚看到了,知道这是刚来的新鲜感,就把自己的任务也拜托给他们。

自己找了一些机会就回堡城或者军帐内喝酒去了。

说到底周清都还是高看了这个年代的军队军纪,别说是李白这样喜欢喝酒的了,哪怕是日日招妓到军营之内的,也不在少数。

都是高官子弟,跑来边疆受这战乱苦寒之苦,还不能让他们平日里享受享受了?

本以为长安城已经糜烂不堪,未曾想这边疆两国对敌之处居然也差不多。

这倒是让李白和岑参二人有些无法理解,不过除了这些出身门阀的世家子弟比较奢靡外,其余人倒也算是遵守军令,除了偶尔喝酒倒也没有太多的犯禁之处。

似乎和这些来混军功的贵族之人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刚刚步入军中就已经看到了这么多隐藏在明面上的暗流,就连李白和岑参两人也因为是受到权贵推荐而隐隐受到不少人排斥,这才让他们明白,天底下何止是长安城要步步登高难?

就算是拿命搏,在军中一样有着数不清的各种门槛,一道道焊死了你的未来高度。

而相比较已经看清楚了陇右军中如今各种情况的李白和岑参,还在艰难的寻找自己的定位,准备以自己的才学获得更多认同的时候。

高适进入先锋营就简单干脆得多了。

一方面他本身门第就不差,渤海高氏一脉,祖父高侃更是陪葬乾陵,在军中也有人脉威望留下。

另一方面,他入的可是最危险,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先锋营,这里面不少都是桀骜不驯的军中刺头,以及死囚之类的,才会来这先锋营当先锋军。

try{mad1();} catch(ex){}

这就不是简单来混功劳的权贵之后了,这是真正有本事,有野心的高门子弟。

在军中不少人眼里,就是自己的一类人。

只不过能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一员,还得展现出自己的本事来。

当然,高适第一时间进兵营后,就以四阶百人斩的修为,一人击溃先锋营百人队,立下了武威之势,也是给他加了极多的分数。

至少作为先锋校尉,他的武艺已经是十足十的合格了!

实际上因为修行了一部分周清都传授的新仙道,已经开始有了更多感悟的高适,在那一场竖立下自己威望的切磋当中,就连五成的本事都没拿出来。

但就凭着他拿出来的东西,如今在先锋营内的整顿军纪,训练武艺,就已经是一言九鼎了。

哪怕是先锋大将,对有这么一个校尉越俎代庖也没有意见。

说白了先锋营干的好,功劳大半还得落在他头上,剩下的才是高适和那些先锋军分。

更何况高适受到的推荐以及他本身的出身也为他加分了不少,不要以为先锋营很危险,先锋大将就是一个很容易捞到的活计。

哪怕是有着门第,要担任一军先锋大将,那也是得各方面都极出挑才行。

而如今的这位先锋大将正是后世著名大将,李光弼!

站在这位身后的,便是如今的河西节度副使,威震外族的大将,王忠嗣!

...

与巨唐的厉兵秣马,准备许久不一样,吐蕃就算和唐朝和亲,多有被那些公主带去的中原文明文化,也依旧不改其部族奴隶制的本色。

对吐蕃来说,要大战不过是一场掠夺罢了。

集聚军力对大唐开战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就算吐蕃的国主赤祖德赞也很难支撑起这样的消耗。

不过日常的劫掠,偶尔的开战,却可以磨砺兵马,顺便获得不少吐蕃少有的物品,这也算是吐蕃诸多财货的重要来源之一了。

实际上在去年之时,吐蕃就已经上表,要求定界互市。

赤祖德赞在表文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只不过上表到了长安的鸿胪寺后,李隆基一直留案不发,其一是当时寿王已经有了几分迹象,他要判断举世,其二朝廷内部钱粮压力大,他倒也有些愿意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