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八七,立志成为实业家! > 第51章 开始建厂(一)

重生八七,立志成为实业家! 第51章 开始建厂(一)

作者:拂面不周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1 02:40:05 来源:9书院

王仲良的办事效率很快,第三天上午就打电话来,表示合同已经拟定好了。实际上他第二天一早就去向领导表功,还得到了夸赞。

于是周有武便和崔林明一起去签合同,仔细看了一遍后,在酒桌上提的要求都明确列出了条款,也没有任何法律或者约定漏洞,于是爽快地签了字,并按照约定交付了租金。

合同到手,场地的清理工作就可以开始了。

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好处,在这样的人情社会下,很多事情甚至不需要周有武刻意去联系打听,比如找施工队的事情。

与王仲良吃饭喝酒的当天晚上,回到家后跟父母聊了两句,周有武表示已经看上旧粮库那块地了,过两天就去找一下施工队。

周建国当即表示,要不他帮忙问问?

原来周建国有个棋友,是位退休的职工,他儿子前年就拉起了一支小施工队,就在县市各处接活儿。

周有武觉得可以谈一谈,于是顺利拿到了联系电话,那这事儿就好办了,双方很快就谈妥,随后工人就入场开始清理杂草和库房里的陈年垃圾。

此前两个多月的连续奔波考察,周有武和崔林明参考了县农机厂的布局,大致做了一份厂区布置图。老爹周建国也给了些意见,还跑去旧粮库的清理现场看了两天。

最后一份车间布局图就确定了,可以合理利用那些较大的粮仓,小的粮仓改造一下,当库房或者宿舍都可以。

只是毕竟快二十年前的老房子了,修缮粉刷就得需要一段时间,周有武和崔林明把下一步的工作再次讨论之后,崔林明就留在家里,负责场地的修建指挥。

周有武则和徐召远一起再次出发,他得将考察期间属意的生产线和一些机械设备定下来,还要跟一部分零配件生产商再谈一谈合作。

理想状态下,当然是考察期间就能把所有的合作谈妥确定,但现实毕竟不是理想,所以这些事还得周有武一件一件去谈。

于是用了一个月多一点,周有武终于将各项业务都谈拢,然后再一次地回到了省城。

虽说沿海地区私人企业遍地开花,但毕竟这里是内陆省份,在一些政策方面还是略有保守,尤其是家乡的小县城。

所以周有武和崔林明通过崔叔的关系,与县农机厂的王厂长谈好了条件,对外的名义,周有武的工厂属于公私合营,借用县农机厂的名头。

王厂长也大气,表示都是自家厂子职工子弟创业,不需要付钱,只希望周有武的厂子建好后,招工时多考虑考虑农机厂那些待业的青工学徒工们。

然后周有武准备好了材料,准备去工商局注册,这时候小县城的人情社会再一次发挥作用,县工商局的一位科长,他的妻子跟大嫂是一家单位的。

有了这层关系,这位科长就对周有武说了些实话,建议他晚一些再来进行注册,因为国家已经在讨论放开私人开办企业的限制,估计年底的两会就有结果了。

但崔林明已经等不及了,等到年底的话,又是两个月过去,总得联系生产线和机械设备厂家,让对方发货不是。

而且将来国家政策调整,企业性质发生变动,再补手续做变更就是,绝对不能耽误时间。

所以将材料提交后,工商局还在走流程,周有武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了。好在毕竟也是托了关系,注册流程走得很快,于是周有武就顺利地用新厂的名义,签订了一系列的购置和供货合同。

忙完这些,接下来就该招一些业务骨干了,周有武的打算,是生产线和机械设备到位安装调试后,就进行试车生产,这个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的熟练工人。

但总归是得找一些懂技术的人来指导,只是电动自行车这个行业此时还没有形成,为此此前考察期间周有武专门跑了一趟松江,但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他还和崔林明三人开车跑去了渝州考察,寻思着挖一些摩托车制造的相关人才来,但很多人并不看好什么电动自行车,于是便也没什么收获。

说白了,还是这个时代石油价格便宜,燃油料也便宜,对于有出行需求的广大百姓而言,摩托车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既然一时挖不来人,那就自己找。周有武和崔林明商量后,觉得可以将宋晓光找来,不管怎么样,这位是去学了摩托车维修的,去听一听他的意见也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周有武还打算找另外一个人。

于是夜幕降临后,一辆黑色桑塔纳缓缓停在了一个小区门口的修车铺前。

小高师傅正蹲在地上,摆弄着面前的一辆摩托车,一双手套满是油污,胳膊上戴着的袖套也满是油渍。在他身后,小小的修车铺里透出白炽灯昏黄的光,铺子里摆满了各式工具和零件。

有个年轻的声音喊:“高哥!”

小高师傅抬起头来,然后惊喜地说:“这可是有半年时间没见了啊,小周!”

周有武便蹲下身,递了支烟:“高哥现在也开始修理摩托车了啊!”

小高师傅便费力地摘了手套,接过烟叼在嘴里,看到周有武掏出个打火机凑过去,便点着吸了一口,他注意到那个打火机看上去很不错,于是顺手看了一眼香烟,是华子。

“去年的时候就跟着我师傅学维修摩托车,这不断断续续学了一年多,总修自行车也不是事儿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八七,立志成为实业家!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重生八七,立志成为实业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站起身来,将手套丢在一旁,准备从屋里搬个小板凳,这时才发现徐召远也站在一旁,于是顺手拿了俩小板凳出来。

“小崔没跟你一起啊?你们在忙什么呢?”

“我们俩在老家县城建了个厂,准备造电动自行车。”

“嚯,那你们可当真是有本事发达了啊。电动自行车是个啥?”

周有武便简单介绍了一番,然后说:“高哥常跟人打交道,觉得这电动车有前途和市场不?”

小高师傅便沉吟了起来,说:“这一段时间来我这里修摩托车的人也多了些,他们就抱怨加油票不好搞,毕竟省城的摩托车越来越多,小汽车也越来越多,到处都在建新加油站,但总归还是不能满足。”

顿了一顿,他又说:“你也知道,咱们这个小区比较老旧。几个月前市政改造,两条街外的菜市场又搬远了,好些大爷大妈都得挤公交车多跑两三站路去买菜呢。”

“所以我觉得,你这个电动车还是有市场前景的,不过有个小问题,省城老是按片区停电限电,或许对电动车的充电有影响吧。”

小高师傅说完,就笑着说:“我也不大懂,就这么随意一说。”

周有武却忍不住想要鼓掌,因为就听了他简单的一番介绍,小高师傅就能够准确地说出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定位,这就是能力!

“高哥说的已经很好了,旁人还未必能看到这一点。我和小崔的厂子估计明年五月份左右就能试运行,到时候请高哥去指导一下啊。”

“我就是修车的,谈什么指导啊?”小高师傅连连摆手。

“对了,认识高哥这么久了,还没有正式自我介绍呢,我叫周有武。”周有武便将一张写好了地址和联系方式的纸递了过去,他还没来得及印名片。

“我叫高志华,今年三十。”

“啊?我一直以为高哥二十多岁,比我大不了多少的。你不是在我们县插过队吗?”

高志华便笑了起来:“我15岁就下乡了,不过我下乡晚,73年才去的,回城也晚,82年才回来的。”

又闲聊了几句,看到有人推着自行车过来修,周有武便站起身:“那行,高哥,我就不耽误你做生意了。等我厂子建好,再给你打电话,你一定要去看看啊!”

他与高志华告别,便驱车离去。

高志华原本只是以为周有武念旧找自己聊聊天,但是看到周有武坐着车离开,顿时意识到,这位小周也混成了老板,便将周有武给他的联系方式小心地叠好放在了上衣口袋。

第二天,周有武又提了礼物去拜访了省城工学院的几位教授,这些教授都是考察期间他和崔林明三人到处打听并且上门请教过的。

这几位都是电气、蓄电池等方面的专家,也是周有武设想中未来技术研发中心的重要人员,他已经决定了,一旦自己的产品可以流水线生产并且打开市场,他就立刻与工学院的领导们合作,把研发中心确定下来。

于是在省城忙碌了好几天,把一切工作安排就绪,俩人才朝县城而去,准备回家。

出来这一个多月,崔林明每天都要给周有武打电话,汇报各种工作进度。现如今整个厂区已经清理干净,场地也大致平整,一些破损不那么严重的粮仓也简单修缮了,有两处大粮仓正在改造。

另外还有两处厂房马上要动工,砖混大跨度结构,这样有些车间和生产流程就得做出调整,因为已经有一些机械设备发货到场并且接收了。

周有武坐在后座上,疲倦地揉着额头,先前建设工厂的方案,他和崔林明讨论了许久,又多方打听和咨询,本以为考虑得很周祥了。

但事情真正开始着手时,才发现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这对于崔林明来说,显然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但是,万事总归是开头难,如果连厂房都搭建不起来,未来遇到的更多困难,该如何面对呢?

周有武思虑了很久,他这些天睡眠也不怎么好,于是便合上眼,头一歪,倒在后座睡着了。

喜欢重生八七,立志成为实业家!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重生八七,立志成为实业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