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128章 大唐使团缓出行

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128章 大唐使团缓出行

作者:博带青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5:50 来源:9书院

李宁向康艺全透漏,吐蕃内大相论莽热可能献粮求归之意。

康艺全随后眼睛顿时瞪得老大,惊讶中带着些愤恨得说:“去岁至今,京畿虽有常有灾情。若得河南、江南、剑南等地粮食,自可缓解。吐蕃内相狼子野心,岂可纵虎归山。”

李宁也不满得说道:“大唐与吐蕃征伐不断,不通使、不互市,互为死敌。吐蕃撕毁盟约,背信弃义,屡屡犯边。唐朝坚守阵地,不断扩军,年年防秋。朝廷断然不会资敌弱己。”

李宁接着叹气道:“吐蕃此时示弱求好,如若不允,两国必然剑拔弩张。”

康艺全反驳道:“剑南一役,吐蕃损兵十万之多,国力大减,数年之内不能出兵。如今国君薨逝,想来时局不稳。”

李宁知道吐蕃赞普并未去世,内乱之说必是论莽热派人散布,以此蒙蔽朝廷。

李宁接着问康艺全:“吐蕃与我朝并立近两百年,康将军有何看法?”

康艺全答道:“吐蕃世居高山之地,不通礼仪,不服王化,强硬蛮横。”

中原华夏民族,历来鄙视番邦异族。康艺全虽是西域粟特人,但归顺唐朝已久,家中世代从军,已被汉化。

李宁听到这番言论,并不过多稀奇。他回道:“昔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番两国也曾结舅甥之盟。然则两国和战不定,征伐不断。我朝败多胜少,先后失河湟、陇右、河西、西域大片领地,吐蕃则欲战欲强。”

康艺全听得哑口无言,他也不得不承认吐蕃强大。

李宁接着问康艺全道:“国之强盛,必有其理。康将军可知吐蕃军政、律法?”

康艺全答道:“吐蕃全民皆兵,军事强悍,每到一处便烧杀抢掠。至于政事、律法,我虽不甚了解,也知其远不及我朝。”

李宁在后世虽然也曾看过关于吐蕃的研究资料,有王位之争、君臣之争、将相之争、贵奴之争、苯佛之争。但如今吐蕃局势,他尚不完全清楚,看来必须得好好一番,以便日后布局。

现在眼前就有一个在吐蕃生活了十几年的好耳目,奈何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了。

正在此时,李宁看到袁同直袖中掉落一封信件,康艺全捡起后递给了李宁。

李宁一看,这封信竟是他昔日好友吕温所写家书,收信之人是吕温二弟吕恭。

吕温正是揭露元稹渣男本性、帮助李绅传扬《悯农》一诗的河中名士。(详见第043章:有心栽花花不开)

李宁当初还用活字印刷技术,将吕温为其父吕渭编撰的《吕君载集》印制成册,广为流传。

吕温是蒲州书香世家,其父吕渭官终湖南观察使、祖父吕延之曾为浙江东道节度使、外祖父柳识乃天下名儒,外祖叔柳浑官至宰相。

吕温之父吕渭曾为礼部侍郎,知贡举多年,也是名儒。吕温又从陆贽治《春秋》,跟梁肃学文章,博采众长,才华惊世。

另外,吕温之父吕渭还任过太子右庶子,算是太子李诵的恩师,也曾提携过太子侍读王叔文。

所以吕温丁忧之后,凭借着家族强大背景,加上太子一派的推荐,轻易官拜左拾遗。

吕温作为此次出使吐蕃的判官,数日前已到达陇右洮州,正好碰到了袁同直。

吕温惊讶之余,写了一封家书请袁同直代为捎回,还写了首《临洮送袁七书记归朝》的诗记录此事,诗曰:

忆年十五在江湄,

闻说平凉且半疑。

岂料殷勤洮水上,

却将家信托袁师。

“平凉劫盟”发生在贞元四年(公园787年),而吕温出生于公园772年,正好十五岁。

此番袁同直被俘十七年后能够归国,李宁猜测是唐朝与吐蕃私下协商达成的。既然有求于人,就改有求人的姿态,把当初抓走的人,现在还活着的人放回来,不然没得谈。

皇帝李适圣上极为重视此次出使,特派秘书监张荐为吐蕃吊祭使,加封工部侍郎、御史大夫。

张荐表字孝举,深州陆泽人,小说家张鷟之孙。他敏锐善辩,曾护送咸安公主和亲回纥,后又出任回纥吊祭使,是位外交人才。

张荐还精通文史,执掌秘书监,是位博学大儒。唐朝的秘书监负责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兼修史书,尤为清贵,是天下文人表率。他常年任职于此,可见其能。

此次吕温正是作为判官,陪同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吊祭。他的官职也因此由从八品上的左拾遗,骤然升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官轶直接上升六阶,不得不感叹升官之迅速。

当然,吕温如此升迁之速,自然和出使吐蕃分不开。大唐和吐蕃征战将近一个世纪,陇右、河西、西域之地尽失。两年前终于打了个大胜仗,这两年,年年来使,似有缓和之意。

李宁听康艺全说:“窦拾遗固辞不受,这才落于吕拾遗。”

李宁知道吕温胆大心细,刚正豪爽,适合做外交工作。他言下之意,似乎吕温并不是皇帝李适首选之人。于是李宁问康艺全道:“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康艺全慢慢回到:“听说,圣上本来属意窦拾遗,奈何窦拾遗固辞不受。”

李宁知道窦群这人,他还用窦群布衣而仕的事迹劝谏过孟郊,成功把孟郊拐走。(详见第098章:陆鸿渐煮茶听书)

说来也巧,窦常和吕温同时在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前为五月后为八月)被举荐,都是担任左拾遗一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且两人都是书香门第,更巧的是两人都以兄友弟恭、家学渊源闻名于世。河中四吕:吕温、吕恭、吕俭、吕让,具有才名。关中五窦: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皆工词章。

五窦之父窦叔向,擅长写五言诗,名冠当时。他少时和常衮为同窗挚友,因常衮拜相荣升左拾遗、内供奉,也因常衮罢相外放溧水县令,卒于江南。

窦群在常州毗陵为父母守墓多年,节操出众,且精研《春秋》,著书立说。所以常州刺史韦夏卿才会两次推荐于他。

窦群曾跟随“盛唐三贤”之一的啖助弟子卢庇者学《春秋》,在任左拾遗后为皇帝李适讲过《春秋》,深受天子赏识。

或许因为张荐和窦群二人都是经义大家,所以皇帝李适才让他二人一同出使吐蕃。

奈何窦群以布衣得官从八品上左拾遗才仅仅两年,不想再次升为从六品下侍御史。所以他给皇帝李适说:“陛下即位二十年,始自草泽擢臣为拾遗,是难其进也。今陛下以二十年难进之臣,用为和蕃判官,一何易也?”

窦群谦逊之举再次赢得皇帝赏识,被留在李适身边得以重用。他虽然没去出使吐蕃,也被晋升为侍御史。

而吕温与窦群关系要好,皇帝李适只好让吕温出使吐蕃。

吐蕃三月报丧,四月二十二日,使者论乞冉到达长安。但是十日后的五月二日才任命张荐和吕温等人出使。

礼部侍郎,天下文魁权德舆特意写了一首《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为张荐践行,诗曰:

殊邻覆露同,奉使小司空。

西候车徒出,南台节印雄。

吊祠将渥命,导驿畅皇风。

故地山河在,新恩玉帛通。

塞云凝废垒,关月照惊蓬。

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

监察御史、后辈英杰刘禹锡也写了一首《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送别张荐,诗曰:刘禹锡

月窟宾诸夏,云官降九天。

饰终邻好重,锡命礼容全。

水咽犹登陇,沙鸣稍极边。

路因乘驿近,志为饮冰坚。

毳帐差池见,乌旗摇曳前。

归来赐金石,荣耀自编年。

说来也怪,张荐等人五月二日出行,直到十三日才到达唐蕃两国边界,行驶速度可谓极慢。

欲知其中缘由,且听下章分说。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