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203章 心腹入职翰林院

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203章 心腹入职翰林院

作者:博带青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5:50 来源:9书院

皇帝李诵出了孝期后,名正言顺得处理朝中大事,随后他便派多位心腹一同弹劾京兆尹李实。

李实残忍凶恶、横征暴敛早就惹得朝廷和百姓们都极为不满,前两年的灾情更是使得关中人民苦不堪言。

先皇李适在世时处处袒护,才使得李实横行无忌。自从李适驾崩、舒王李谊夺位失败后,李实虽然没有立刻被罢免京兆尹一职,但也不废而废,无法处理京兆府事务。

京兆府中京兆少尹也是舒王李谊一派之人,皇帝李诵上位后便找个贪污受贿的罪名将他拿下,同时让细作鸿胪卿王权处理诸事。

鸿胪卿王权和万年令房启执掌京兆府,经过二十天左右,将李实所犯种种罪状一一查证。

二月二十日,李诵出孝期的第一次朝会中上,王权、房启、韩泰、凌准、程异等一众皇帝一党之人上书弹劾李实七大罪状。

皇帝李诵立刻下令进行三司会审,严查此事。

三司中,御史台主官武元衡暗暗支持李诵,刑部主官刑部侍郎郑云逵是中立之人,大理寺主官大理卿韦渐虽然之前被舒王李谊拉拢,但李诵继位后便转投新皇。

三司主官都是皇帝李诵之人,所以他们都很卖力得审理此事。

李实自从李诵听政后便一直闲居在家,还被军士严加看管,他早知会有牢狱之灾。面对种种人证物证之罪状,李实只好承认。

三司会审进行极为顺利,半天便查清了李实种种罪状,随后将审理结果上奏给皇帝李诵。

李实封爵嗣道王,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虽然他所犯之罪足以定为死刑,但皇帝李诵也不好刚出孝期便直接定李实死罪。

朝中皇室宗亲之人不少,如召王李偲、丹王李逾、虔王李谅、宗正卿李纡等一众高官。李诵也得照顾到他们的想法,以免让人心寒。

而且,李诵素来以仁厚宽慈著称,若是一力处斩李实,也和他常年维持的形象不符。所以,李诵便免了李实死罪,只判处流放之刑,贬李实为通州长史。

李诵获罪一事随着朝会结束,如同炸弹一般很快传得人尽皆知。长安城中百姓欢呼雀跃,随后纷纷拥到出京必经之路上。

百姓们在袖子里装了瓦片、石子等坚硬物,在李适出京前往贬所必经的道路上等候,准备给予痛击,以泄心中怨恨。甚至有人还拿了烂菜叶、臭鸡蛋等污秽之物,准备砸向李实。

通州属于山南西道,出京之路必过西市,所以很多百姓围堵在西市北街两侧。

这种痛打过街老鼠之事自然少不了李宁,他早就蹲守在西市北街的香阁二层处,也准备了一些石子,暗中袭击李实。

李实出京之时,已过未时四刻,朝会也结束了近两个时辰。金光门到西市之间已经陆陆续续集结了不少百姓。

李实由刑部交接文书之后,直接被差役从朱雀门朝着金光门押运。

从朱雀门出发便有一波百姓守候在此,纷纷向李实仍石子菜叶之物。李实只得护住头部,掩面遮羞,但也有不少学子游侠准头甚好,直击李实面门。

李实慌乱之下只得催促差役快走,出了朱雀门后蹲守在街道两侧的百姓渐渐渐少,李实这才长松了一口气。但是,他路过太平坊,去往西市时看到了围堵之人增多。

甚至有一眼尖之孩童边向西跑边呼喊道:“狗官稍后便来,吾等好生招待!”

若是有人细细一看,便能发现这人是李宁之友、李振之弟:李拙。

不少人跟着大声骂道:“狗官!狗官!”

“恶贼!恶贼!”

呼喊叫骂之声此起彼伏,生事震天。李实见此情形,揉了揉额头淤肿,忧心不已,他估计走出不了长安城便会被乱民打死。

于是他赶紧从怀中掏出两锭银子,塞给差役并苦求道:“李某尚有些衣物在京兆府衙,恳请差役带吾前去,感激不尽。”

差役见到这两锭五两左右的官银,心中窃喜,于是把李实向南朝启夏门领去,正好可以路过光德坊京兆府衙。

李实没有去京兆府衙自讨没趣,还耽误时间,直接快步离开城中,这才避免被京中百姓围殴。

李宁没等来李实倒也没有很失望,毕竟李实这人奸诈油滑,贿赂一下差役,变道离京,倒也不出所料。

但是,从长安城到通州需翻越秦岭,走荔枝道,至于他能不能在差役盘剥下,平安到达通州,又有谁能知道呢?

次日朝会之上,皇帝李诵认命了鸿胪卿王权为京兆尹。王权之前便负责秘密查证李适罪状,在搬到李实一事上立下大功。

况且鸿胪卿王权假意投靠舒王李谊,给李诵传递了很多消息,更是在李实入宫叛变之时,传来确凿消息。

而且王权鸿胪卿一职是从三品,乃李诵一党官职最高之人。之前韦执谊未成为宰相时也是正五品上阶吏部郎中。

不过因为王权暂领京兆府查证李实一事,这才轮到韦执谊为相。要不然王权比韦执谊更有资格担任宰相。

李诵暗中承诺王权,京兆尹只是过渡,一年半载便让他成为宰辅。毕竟现在已经有贾耽、杜佑、高郢、郑珣瑜、韦执谊五位宰相,不好再加一人。

而先皇李适在位时的四位宰相都有大功于朝廷,声望浩大,更不能随意免去宰相之职。

李诵加塞一位宰相还可以,再多一位便有快速夺权之嫌。他想着贾耽年纪很大,估计每个一两年便去世,只是再让身居京兆尹这一要职的王权继任。

鸿胪卿和京兆尹都是从三品,但鸿胪卿只是街道使者的闲散部门,远不比京兆尹权势更大。而且不少宰相、节度使便是从京兆尹一职升上去的。

王权说是平调京兆尹,实际上是升迁,而新任鸿胪卿由殿中监浑鍊担任。

浑鍊乃是名将浑瑊长子,此人文武均可,但都不出众。他初为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升为中候,因其父功勋升为郎将,后又升为殿中少监、太府监、殿中监,袭封咸宁郡公。

同时,皇帝李诵以太子侍书、翰林待诏王伾为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以太子侍读、翰林待诏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

皇帝李适心腹王叔文、王伾二人入职翰林院,成为翰林学士。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