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208章 召故相名臣回京

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208章 召故相名臣回京

作者:博带青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5:50 来源:9书院

新帝李诵正式登基后,用《即位赦文》开启革新之路。他明确下令整治宫市,次日又下停止盐铁使进献。

负责宫廷采买的宦官和当权宦官虽有些关联,但牵扯不算太深。宫市只是他们收取钱财的一种小手段。

各地官员进奉大批钱财时,常常会通过监军宦官和宫廷宦官传达,自然会给他们部分好处。这才是宦官们快速便捷的来钱之法。

唐朝的基本货币是铜钱,一枚开元通宝量为一钱,一千枚铜钱称为一贯或一缗。

而唐朝一斤为十六两,一两又为十钱。所以,一千铜钱有一百六十枚,一贯钱约有六斤四两。

诸道藩镇一次“月进”钱财少则数千贯,多达几万贯。若以一万贯计算,便是六万两千五百斤。

唐朝一斤大概等于现在六百八十克,这一万贯换算下来有四十二吨五千斤。如此之重的钱财,至少也许十艘大船才能运送。

各地藩镇总不能每个月都派十艘大船运送钱财,这样整个漕运必将瘫痪。所以,他们便将进奏院用作柜坊,并辅以纸作飞钱兑换。

当然这种柜坊多是供给自家进献、或本地富商。而飞钱也必须加盖官府印信,还有一些取钱暗号,这才能够使用。

进奏院是藩镇驻京办事处,掌报递章奏,承转诏令。本是藩镇进京报告情况、呈递表文之人寓居之地,并负责传达朝廷诏令给诸地。

各地藩镇均在长安城都设有进奏院。后来,它逐渐成为藩镇在京城的探子。因为,进奏院兴建运营费用全出自藩镇,院内进奏官也是藩镇之人。

不仅不受朝廷管制的藩镇节度使设有进奏院,后来连各道观察使、处置使也纷纷建立进奏院。

因此,进奏院既有上通下达之责,又成为招待本镇进京官员之地,并成其联络朝臣之所。

除了之外,进奏院还承担承担起银行的汇兑职能。藩镇们为了省去来回运输铜钱的麻烦,便制作飞钱。

如此下来,藩镇进献和富商贸易均能得到便利。所以,越来越多的商人纷纷和官府联合,运用飞钱。

如今,宫市被整治,进奉被暂停,宦官们失去了来钱的重要渠道。

这些宦官虽是皇帝家仆,但是势力遍及京城禁军和各道藩镇,势力绝不容小觑。

显然新帝李诵一党并未并未清楚得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在变相打压宦官势力。

三天后,二月二十八日这天,朝廷正式派遣使团向吐蕃、新罗等国告哀。

吐蕃去年在河湟、陇右、河西三地收服吐谷浑、党项、羌氐及吐蕃贵族没卢氏,同时向原州增兵,严防死守,还派遣使团嚣张前往大唐。

不久之前,吐蕃还派人传信要释放平凉劫盟被虏官员和吊祭使团之人。

先皇李适临终前仍旧奈何不得吐蕃,没能收复原州,更别提陇右之地。现如今,新旧交替,中央不稳,更不应该主动发起战争。

若是吐蕃知道大唐皇帝李适驾崩,说不定会携大胜之势,趁机攻打大唐边疆。

所以,唐庭便采取能拖则拖的办法,没有立刻通知吐蕃,并让西北军队采取守势,严加防备吐蕃来袭。

现如今,李适驾崩已经超过一月,吐蕃应该已经得到消息。此时正是派遣告哀使团的最佳时机,一方面传达大唐善意,另一方面打探吐蕃消息。

所以,告哀使团官员尤为重要,紧要能言善辩又要通晓军事。

皇帝李诵只好召来心腹韦执谊、王权、王伾、王叔文、归登五人商讨出使之人。同时还叫一批投效于他的武将,如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左羽林卫大将军李愿、右领军卫将军、左神策军将军李元奕、右神策军将军苏光荣、右威卫中郎将浑镐等。

最终一众帝党商议此次告哀使团像昔日平凉会盟一样,由武将担任主使,有大臣担任副使。

宰相韦执谊本想让有过出使南诏经验的袁滋担任主使,但是皇帝李诵并未同意。

因为,袁滋能文能武,在军中多年,是李诵身边第一武将。李诵还需要袁滋为他在军事上出谋划策,统帅整个禁卫军呢。

袁滋出身士族,深得李诵信任,这段时间一直替李诵拉拢禁卫军,可以称得上是武事第一人。

韦执谊作为宰相乃是文政第一人,此时推荐袁滋为主使,正好可以将袁滋排挤出朝廷,方便他独揽军政大权。

袁滋便推荐了他的属下:左金吾卫将军田景度为主使。

田景度曾跟随袁滋出使南诏,又随袁滋在潼关带兵,还一同进入左金吾卫中为将,并不是个鲁莽之人。

至于副使,归登推荐了库部员外郎熊执易。

熊执易是洪州南昌县人,楚国王室后裔。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他进京赶考时遇到同为考生的尧山县令樊泽。当时樊泽突然患病、马匹死亡、钱财用尽,熊执易便把自己的马给了樊泽,还把全部钱财给了樊泽相助。

而后樊泽在贤良方正科考试中对策中上,并被宰相杨炎看重,荐为右补阙。而熊执易则在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考中进士,和武元衡、韦贯之是同年。

樊泽任过右补阙后升官至都官员外郎,又因熟知兵法出使吐蕃,与吐蕃宰相尚结赞相约来年正月望日会盟于清水,进而升为金部郎中,检校御史中丞,一力促成清水会盟。

随后樊泽任山南节度使行军司马,抵抗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嗣曹王李皋去世后发生军乱,他带领平定,直接升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熊执易守选期间曾去樊泽幕府任职,守选期满后,直接被樊泽推荐给朝廷,成为右补阙。他曾和阳城、归登等人为宰相陆贽求情。

熊执易和归登有同僚之情,又和促成清水之盟的樊泽关系莫逆,此次出使吐蕃也最佳人选。

所以,皇帝李诵便命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田景度,持节告哀于吐蕃,并以库部员外郎兼御史中丞熊执易为副使。

同时,李诵让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元季方,告哀于新罗并册立新罗嗣主,以主客员外郎兼殿中监马于为副使。

李诵派去一些臣子前往各国告哀,而他身边能用之人渐少,所以,他便准备将曾被贬出京的心腹和李适在位时被罢免的宰相名臣召回京城重用。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