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220章 挑战宰相待遇权

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220章 挑战宰相待遇权

作者:博带青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5:50 来源:9书院

三月十七日,皇帝李诵加封宰相杜佑为检校司徒,兼度支盐铁使。三月十九日,李诵加封藩镇、商议更改宰相职权后,又让心腹王叔文担任度支、盐铁副使。

其中任命王叔文的诏书曰:“朕新委元臣,综厘重务,爰求贰职,固在能臣。起居舍人王叔文,精识瑰材,寡徒少欲,质直无隐,沈深有谋。其忠也,尽致君之大方;其言也,达为政之要道。凡所询访,皆合大猷。宜继前劳,伫光新命。可度支盐铁副使,依前翰林学士本官赐如故。”

诏书中用“精识瑰材,寡徒少欲,质直无隐,沈深有谋。”这十六字大赞王叔文之才能。

但是文武百官都知道王叔文当初以苏州司功参军入朝铨选失败,多方奔走才得一个无官无阶的翰林院棋待诏。是靠着精通棋道,才深受皇帝宠信。

王叔文靠着精通棋道,常去东宫这才被皇帝宠信。他在贞元后期为太子一党出力颇多,可以算得上是李诵头号心腹。

王叔文即非进士,又非明经,入京时已年过四十,实在难以在吏部铨选中脱颖而出,只好一心辅助太子。

王伾虽不是进士,但有明经功名,官职也做到从五品上阶殿中丞。他还兼任翰林院书待诏,虽只教授李诵书法,但也算得上帝师。王伾因此成为李诵第二心腹。

现如今中书侍郎韦执谊虽是宰相之尊,但在李诵未登基之前也只能勉强算得上四号心腹。

当初韦执谊替先皇李适宣旨答谢李诵时听闻王叔文倍受信重,所以才竭力交好。韦执谊丁母忧后,正是通过王叔文和李诵才得以担任考功员外郎。

至于三号心腹则是一直担任细作的前任鸿胪卿、现任京兆尹王权。

所以,皇帝李诵一党成员在外一般称作王党。

王党成员胡乱提拔其党成员之后,便有不少官员投靠广陵郡王李淳。

而李淳则听从李宁建议,请求早立太子,奈何被皇帝李诵以病情轻松化解。

随后,李淳将计就计,以皇帝身体有恙、群臣不安为由,让心腹武元衡、李藩、贾疄上书请求立太子,同时在朝中散步这一消息。

没想到,王党成员伙同宦官李忠言竟然直接取消了朝会,做出釜底抽薪之举。

李淳很快做出回击,午膳时调走李忠言,并通过其母王氏探病之时,将宦官俱文珍、薛盈珍送进李诵面前。

接着王氏和俱文珍向皇帝李诵提出召来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李程、王涯四人前来侍奉。随后,郑絪、卫次公两人便将这两天朝中请立太子之事上奏。

李诵作为一国之主竟然半点没有得以消息,心中不免对身边之人有所怀疑。但他又考虑到这可能是前几天朝局变动太快,有人不满才提出此议,用来阻拦改革之路。

但是,李诵这几天确实自知身体不如从前,加上不能说话,行动不便,为国家社稷着想,确实应该早立太子。

郑絪、卫次公二人在先皇李适驾崩当天抵抗宦官左神策护军中尉孙荣义、守护传国玉玺,坚决不起草任命舒王李谊的诏书,一力支持李诵即位。他二人本是忠直之臣,深得李诵信任,此时指出朝局之事,也是职责所在。

在李诵思考之时,郑絪在纸条上书写“立嫡以长”四字呈上。李诵考虑道广陵郡王既嫡且长,有德有才,这才缓缓点头答应。

一派或许是,李诵对王党成员有所提防,觉得树立一个对手才能更便于使他掌控朝局。

随后,金銮殿中翰林学士王涯、李程便开始起草诏书。

不久之后,翰林学士卫次公出言道:“进爵王位,册立太子之时,常更改名字,以示尊荣。还请陛下为太子赐名。”

李诵思考一会用手语比划着回道:“为人臣者当淳正律己,为人子者当纯孝侍亲。”紧接着,李诵便提笔在书桌上写下“纯”字。

随后,卫次公、郑絪拱手回道:“多谢陛下为太子赐名。”很快,王涯、李程也写好了诏书,呈送给皇帝李诵过目。

诏书曰:“万国之本,属在元良;主器之重,归于长子。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古之制也。广陵王淳,孝友温恭,慈仁忠恕,博厚以容物,宽明而爱人。祗服训词,言皆合雅;讲求典学,礼必从师;居有令闻,动无违德。朕获缵丕绪,祗若大猷,惟怀永图,用建储贰,以承宗庙,以奉粢盛。爰举旧章,俾膺茂典。宜册为皇太子,改名纯,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接着,李诵命人取出传国玉玺盖在诏书上,随后又命宦官将诏书传至中书省和门下省盖上印章,然后再去广陵郡王府中宣旨。

当宦官拿着诏书刚从金銮殿走至延英殿时,便碰到了翰林学士王伾、宦官李忠言。

原来,王伾、李忠言二人得到李诵姬妾牛氏传递消息,正火速赶来劝谏,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

王伾自知回天乏术,便紧随宦官出延英门往中书省,和宰相韦执谊同去皇城户部中找度支、盐铁副使王叔文商议对策。

而李忠言则是入金銮殿回禀事情并及时请罪。他自幼跟在李诵身边,深受信赖,此番只好以皇帝生病为由搪塞过去。

王叔文、王伾、韦执谊三人得知广陵郡王李淳,跨越王爵,直接被任命为太子,都大为震惊。

而王伾则后怕不已。因为,在李诵汤药中暗下毒手是王伾伙同牛氏所为。

王叔文劝王伾道:“此事极为隐蔽,难以查证。宫中并未派人审问,说明陛下不知此事。”

韦执谊也道:“许是陛下得知朝中请立太子一事,对欺瞒之举有所不满,这才推出李淳,借机敲打吾等。”

王伾猛然点头道:“定是如此,方才在宫中遇李常侍得知,王氏带俱常侍与薛常侍入金銮殿探望。而翰林院中郑学士、卫学士、王学士皆突然出院,定是被传召。”

韦执谊此时不悦道:“吾三人早有商议,吾入中书省,审核诏命,王散骑主翰林院,伴随圣侧,王副使执掌户部,管理财政。如今王散骑何故出此纰漏?”

王伾解释道:“今日翰林院张秘书与李拾遗向吾谈论书法,适才疏忽。”

王叔文道:“如今之计,只得推迟太子册封之期方是良策。”

王伾建议道:“可以科举之期为由推迟册封。”

韦执谊反驳道:“此法只能延期三五日,倒不如请司天监推延吉日。”

王叔文见两人似有争执,于是道:“两法均可施行,此外并无从郡王直接进封太子之先例,还可请求在太子册封前进封诸王。”

韦执谊补充道:“在此期间,吾等许早日清扫各自监管之地,勿要再出差错。”

随后几天,便出现了王叔文在中书省挑战宰相职权之事。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