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四日,皇帝李诵下诏宣布退位,自称曰太上皇。皇太子李纯经内禅正式成为大唐天子。
唐朝在李诵之前只有三位太上皇,分别是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
李渊是在其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退位。李旦是因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争权,在左右为难之下才将皇位让给李隆基。而李隆基则是因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自己导致安适之乱,避乱蜀地,威望大减,无颜为帝。
李诵成为太上皇的情况明显和唐玄宗李隆基不同,一来太子李纯并未僭越称帝,二来他自身并无过错。
李诵和李旦的内禅情况相似。王党和太平公主一样,是依仗皇帝信任才把持朝政。
两者不同的是,李诵不是因左右为难才退位。王党势力不如太平公主势大,且在李诵禅位时已完全失势。
李诵和李渊的退位情况也类似,都是太子已经掌控朝政,皇帝势单力孤。而且,禅位之前都有两股势力争斗且一方落败,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李渊退位前两个月,王党失势发生在李诵内禅前一个月。
不同的有两点,一是李纯并未通过发动政变而谋害兄弟,二是李诵得中风之症,身体极为不好。
至于两者究竟有没有受到太子逼迫,李宁从蛛丝马迹中也能放出一些。
李渊作为开国之君,自然有雄才大略,极有可能是被千古一帝的李世民胁迫。况且李渊退位后还生儿育女,又活了九年。
而李诵虽有才能,但重病在身,说不定很快便驾崩。李纯被立为太子已有四月之久,又得到监国之权,离皇帝之位不久。他不会冒着胁迫帝王之名,强行取得帝位。
在李纯获得监国大权之后,确实有个别人向他提议,逼迫李诵退位。
李宁自从被封为平原郡王之后,便有自己的王府。但他在少阳院仍有自己两间房屋,可以时常来住。
毕竟,李宁之母纪氏作为太子最受宠妾室,并需住在少阳院,已有一处小院落。
李宁一旬之内有小半都陪在其母纪氏身边,还能时常见到一母同胞的七弟与八妹。
李纯成为太子之后,朝中风波不断,他也会时常叫来李宁考问功课,并趁机教导政事。
李纯早就习惯儿子早熟聪慧,便将各别官员所提逼迫皇帝退位的建议,在发怒中故意透露出来。
李纯既有监国之权,又手握禁卫军,轻易能够逼皇帝退位。
毕竟,谁也摸不清皇帝李诵何时驾崩,一两年变罢,若是三五年就极为难办。
李宁听后怒道:“皇祖已将监国重任交予父王,国储之尊绝难变更。献计之人实乃狼子野心,父王切勿听信。”
李纯回道:“为父自知其中利害,不会因小利而损德行。”接着,李纯话锋一转又道:“昨日于麟德殿见朝奏官之后,吾已特意询问圣上龙体,御医并未直言。”
李宁答道:“昨日,孩儿也觐见皇祖,观圣容憔悴,不似从前。孩儿曾在皇祖身边侍疾,对圣体略知一二。皇祖若是静心安养,两三年自是无虞。若是有所操劳,便不知而知。”
李宁接着又道:“皇祖自即位以来,一直劳心国事,身体大不如从前。皇祖许是自知龙体有痒,这才令父王监国。”
李诵做了多年太子,纵然不能借助王党等心腹,可朝中忠正大臣数不胜数,均能为其所用,不会冒然放弃手中权力,让李纯监国。
李纯自知他虽有朝臣和宦官支持,但仍旧如法绕过皇帝李诵。他前日监国之后,便换了两位宰相,已让群臣和皇帝颇为忌惮。
昨日,皇帝李诵便安排李纯会见各藩镇进奏院主事之人,详细了解了全国各地的政事、资财、军力,耗时良久。
李纯正式通过此次会面才得知,大唐已是内忧外患,心中更想早日改变。
李纯思考一会道:“为父虽已监国,但吐蕃回鹘强势,河北藩镇割据,朝中弊政甚多,大唐何时能复贞观、开元之盛世?”
李宁心中暗暗思考,其父可能是怕李诵久在帝位,无法一展宏图。”
于是,李宁回道:“皇祖若是真能颐养天年,对圣体倒也极为有利。睿宗退位后荣养四年,玄宗回京后延寿六年,高祖禅让后享乐九年,”
李宁紧接着道:“皇祖近月以来少理朝政,尤重龙体。此事不可求快,关键还需看皇祖心意,可命人委婉问询。”
李纯点头道:“那边只得如此。”
李宁又提醒道:“问询之人不可是掌兵宦官,还请父王仔细斟酌。”
若是,李纯派俱文珍、刘光琦等掌兵宦官去问,自然有些逼迫之意,反而会让李诵不安。若是让李忠言、范日用或是牛昭容等受宠之人问询,则要好上许多。
随后几天,李宁一直在少阳院居住,且每天都去后宫觐见皇帝李诵、拜会祖母王氏,并未发现后宫有何异常。
李诵之所以退位还是因为身体不好,李宁觐见之时便能发现李诵气色不好。
至于,李纯有没有在饭菜或汤药中略施小计,李宁只得汤药并无异常。
李宁并未从殿中省尚药局程主药处得到有关密报。他曾救过程主药之父性命,因此让其将盯着皇帝用药,若是发现不妥便传信。当初李宁就是通过程主药得知皇李适病情。
不过,李宁并未在殿中省尚食局有细作。饭菜有无问题,他就不得而知了。
八月五日,李纯成为皇帝的第二天,太上皇李诵在兴庆宫,下诏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为太上皇德妃。
诏名《封册良娣王氏太上皇后等制》,诏曰:
人伦之本,王化之先,爰举令图,允资内辅。式表后妃之德,俾形邦国之风,兹礼经之大典也。良娣王氏:家承茂族,德冠中宫,雅修彤管之规,克佩姆师之训。自服勤萍藻,祗奉宗祧,令范益彰,母仪斯者。宜正长秋之位,以明继体之尊。良媛董氏:备位后庭,素称淑慎,进升号位,礼亦宜之。良娣可册为太上皇后,良媛宜册为太上皇德妃,仍令所司备礼,择日册命,宣示中外,咸使知闻。
八月六日,皇帝李纯贬左散骑常侍王伾为开州司马,前户部侍郎、度支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为渝州司户。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