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宫斗宅斗 > 江户旅人 > 11.传习队扩军募勇

江户旅人 11.传习队扩军募勇

作者:秽多非人 分类:宫斗宅斗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6:05 来源:9书院

担任着勘定吟味役的川路圣谟突然接到了一封调令,改任其为浦贺东西奉行,同现任的勘定吟味役相比,这个职位谈不上什么大的升迁。

大致可以比为财政部副长官改任省会城市市长,级别上差不多,如果不是为了后续升迁积累地方上的行政经验,这可能就是外贬了。尤其这年头大家当官只想在江户当“京官”,去外乡当知县啥的,简直比为流放。

但是川路圣谟却没有任何的不满,在他想来,他是幕府的一块砖,幕府需要把他往哪里搬,他就去哪里。

很快他就收拾好了包裹,去往距离江户四十公里外的浦贺。作为一名老练的幕臣,他一到任,就仔细的巡视了浦贺和富津的两座炮台。

他很清楚,浦贺奉行这个官,以前可能主要是管理进入江户湾的船只。现在则已经成为了幕府抵御外国势力进入江户湾的前线,什么都可以不管,这军备一定要看好了。

两座炮台是传习队的炮兵在驻守,一个月一轮换,除了吃饭是地方上面接济之外,其他的东西一概不用川路圣谟劳心。而且这个接济,其实也不过就是组织老百姓蒸米饭做菜罢了,传习队的老规矩就是掏钱买便当。

有外卖的地方,就有传习队!

传习队的士兵操练严格,军纪严明,管束的又相当到位,根本没有骚扰地方或者其他什么的恶行。绝大部分的事情,都在炮台附近驻扎操练,不需要川路圣谟挂心。

不过一旦战事起来,东西两座炮台,就都要接受川路圣谟的指挥。这是松平齐宣和忠右卫门千叮咛万嘱咐过得,也是幕府的章程。

巡视完了炮台,川路圣谟还办了一件事,他在富津炮台巡视之后,发现炮台不完善,于是便上书请求幕府添设款项,修筑富津北炮台。

咱们忠右卫门举荐他来浦贺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

换做别的官吏来浦贺上任,无非就是混一日是一日,能敷衍过去便是安泰。唯有像川路圣谟这样的官吏,才有可能在任上实心办事,查漏补缺,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希望幕府越办越好。

至于为什么忠右卫门不去提,反而让川路圣谟来提。理由也很简单,忠右卫门提了,咱就变成了提案人,很多话就没法说,不能够全力促成此事。若是提案人换成了川路圣谟,忠右卫门就能变成支持者,在幕阁之中到处游说,使其成案。

大小也算是利用了一下川路圣谟吧……

而且忠右卫门现在事情很多,江户大学草创,各种规章制度需要定下。幸亏之前建造校舍的时候圈了不少地,这会子不需要再迁移什么校舍了,省去了非常多的麻烦。

除开学校这边,传习队那里的扩军提案,也在幕府里面彻底走完程序,德川家庆在水野忠邦的建议下,准备把部队人数扩充至五千或六千,预算也已经编列了出来。就是兵源暂时不好找,需要再行商讨。

所以富津炮台的事情,忠右卫门只能旁敲侧击,帮着通过。确实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门为了多添设几门大炮奔走。

眼下还是先紧着募兵的事情办吧!

怎么办呢?幕府还是不敢跨出招收平民从军的那个坎儿。这回经过商议,换成了招收关东天领上面“苗字带刀”者家中的男丁。约等于是把招兵范围放开到豪商、豪农、地主、町人中有钱有势的那一部分。

这些人不是武士,但是有佩刀权,理论上在将军様打仗的时候,也会征召到他们的头上。将军様赐予他们苗字佩刀权,那附带的义务就是打仗扛枪呗。

有一说一,这个事情办起来,也没有太多的反对声浪。一来还是没有触及平民当兵的底线,二来就是幕府历年来,本身就大量的雇佣各种苗字佩刀者奉公。

尤其像是自数十年前开始的,对虾夷地区的探索和考察,大多都是雇佣这种有测量以及制图本领的苗字佩刀者。毕竟老旧的幕府武士团里面,很难有专门研习这些技能的武士。

咱们之前的侍从,天野八郎和寺泽新太郎,不就都是农家的次子出身嘛。换到隔壁大陆上面,这约等于是“良家子”,小地主家的儿子。有时间有金钱,读书识字,可能还学习了武艺,身体素质相对也比较好。

因为日本此时固有的长子继承家业的制度,如果家中有几个儿子的话,除开继承家业的那人以外,其他人一般连分家的资格都没有。大多数时候,都是送人或者想办法自谋生路。

幕府愿意出钱募兵,这对于他们而言,当然是一条好出路!

保不齐被松平齐宣赏识了呢?松平齐宣那可是未来的辅政大臣,得了他的赏识,将来必定一飞冲天啊。

反正就是消息发布出去之后,报名应募者极为踊跃。因为年俸黄金十两,营内管吃管穿,还另给一人份扶持米,这条件比给人做苦力强多了。很多“市民”也想要进来当兵,好混一份饷钱。

历史上传习队中就混杂了大量的市民,军队难以约束,甚至许多人拖家带口,老婆孩子就住在营外,夜里翻墙出去和老婆私会,天亮再翻回来。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

忠右卫门和松平齐宣严把招募的关口,就算工作量大,也尽量做到一一核验。毕竟就算只是苗字佩刀者,这玩意儿也不是好随意冒充的,无论是天领还是诸藩,对于有苗字者,一般都有相应的登记记录。

武士们最后一点子尊严,可不就是在这“苗字佩刀”上面?平头老百姓哪儿来的苗字?你地里刨食,刨几辈子也刨不出来的。

前后两个多月,甄别筛选,挑出来小三千人。兵确实是完全募好了,可是后面的问题也出现了,问题还很大。仅凭现在的幕府和传习队,是没有办法补充足够的军官进入新兵队伍中的。

喜欢江户旅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江户旅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