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宫斗宅斗 > 江户旅人 > 36.经费来源须确定

江户旅人 36.经费来源须确定

作者:秽多非人 分类:宫斗宅斗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6:05 来源:9书院

任是谁,这会子都看出德川家定的动心。而德川家定动心,便意味着这件事可以推行,起码在幕府中枢层面上,可以推行。整个幕阁,暂时也没有顶着将军办事的老中在,那还不是将军说啥就是啥。

其实忠右卫门说《教育御令》这玩意儿,不仅仅是为了对小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其实也有投德川家定所好的意思在里面。

作为一个领导,还是最大的那种领导,诸位觉得德川家定想不想在青史上留下点笔墨?

一定想!

钱、权力、美人,凡俗之人所追求的东西,德川家定都已经拥有了,只要他想,这些东西随时随地都能摆到他的面前。什么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他都不在乎了。

那么他需要啥?无非就是青史留名咯。总不可能想着遗臭万年吧,就算是昏君,可能也指望着史官别把自己写的那么糟糕啊。要不然怎么会有杀史官编撰,以及大规模修改删除起居注和实录的事情发生呢。

任是哪个封建统治者,他大抵都是要脸的!

既然要脸,而且要快速的得到脸,事情就得往速成的那种方向上面办。到了后世,那些老爷特别喜欢搞形象工程,就是为了这个。三五年建一个形象工程,既可以当成政绩,又可以宣扬自己的官声。

或者就去办那些大活动,有本事的就承办世界级的,没本事的就承办国家级的。实在不行的,就搞点品类博览会,乡土展览啥的,总之得打响一个名气。

保不齐要是德川家定知道有世界博览会这么一个玩意儿,你看他有没有那个兴趣,在江户办一届。

现在盖什么形象工程,是肯定来不及了。可能重修近代化的江户城,勉强算是一个功绩,将来能够落到青史上一笔。但是这玩意儿是大地震之后重建才有的,总归起因不美,不太适合大肆宣扬。

可办小学,颁布《教育御令》就不同了。

很简单啊,第一年当然只会引起一阵讨论,但形不成什么太大的声势。等到第二年第三年,所有的小学生都会背诵《教育御令》之后呢?

到时候,江户每日的清晨,除了军营内奏响《将军将军御马前》的军歌之外。大大小小的街町小学内,传出所有小学生背诵御令的声响。那种情景是多么的美妙啊,起码对德川家定而言,一定是美妙的。

他开创日本历史上首次的四年义务制教育,同时还是免费教育,免费午餐,这将在青史上大大的留名。

如此速成的留名青史之法,最适合时间不太充足的德川家定了。所有人包括德川家定自己,都知道他不是那种长命百岁的人,他所欠缺的就是时间。

他可能看不到日本从一个农业国,演变为一个工业国。他也可能看不到幕府新军十万,一匡天下的盛景。甚至有可能,他连拾丸的成年都看不到。

唯有今年办,明年成的小学,他看得到!

事实就是如此,就是这么简单,直接击中了他心间最痒的那一处。

“天领内创办小学校,四十万够不够,若是不够,可酌情再加!”德川家定兴致被挑了起来,今儿相当的高兴。

“四十万创设小学校已然足够,只是次后每年,须得添设经费,资助办学,此事尚需再议。”忠右卫门笃定德川家定会答应,趁着他在兴头上,最好把之后的教育经费给敲定了。

日清战争之后,明治政府将一千万日元的赔款,用于设立教育基金,投入到教育之中。也是得益于此,日本的小学教育,从四年制,扩展到了六年制。而且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女童,也得以进入小学学习。

一时间,日本全国的小学校,增设至五万四千八百所。当然主要也就是小学了,中等学校,一共也就二百所冒尖,大学更是只有几所罢了。这钱的大头,还是落在了小学上面。

如此想来,仅仅只是天领内创设小学的话,除了头期的四十万两黄金之外,以后每年固定开支可能也就十来万罢了。至于中学和大学,中学那就可以收费了,只有极少数优等生,可以免费就读。

大学?大学现在就一所,江户大学是不招收一般学生的。都是御家人考试,或者幕府和诸藩挑选的武士就读,门槛不低,其中一半多还都会继续出国留学。

等小学生念出来,那都是十来年以后的事了,到时再考虑大学不大学的事情吧。

回到小学经费上面,忠右卫门的意思是直接从海关上面拨,海关的关税结余,每年都在增加,明年专款专拨个十几万,充当教育经费应该没有问题。

虽然盯着这笔钱的人不少,可是毕竟增长的那一部分还是未知数,暂时没有人争。要是实在缺乏的话,就从足尾铜山的盈利上面支出。

足尾铜山因为大规模的开采,开始出现水源地污染,附近农田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除了将附近的农民土地逐步收买,同时将老百姓吸纳为矿工,使他们另有生计以外。

为了保证将来足尾铜山不至于引起巨大的争议,现在做点捐资助学的好事,也好平衡一下将来的骂名。

毕竟开采铜矿这种东西,想要做到完全无污染是不可能的。起码凭借现在技术手段是不可能的,既然一定会坑害附近的百姓,那还不如早点预备起来。

反正忠右卫门已经命令大鸟圭介,将附近能够吸纳的百姓,都往矿山上吸纳。眼下足尾铜山附近的镇子上,已经汇聚了上万户,五六万人生活。全都是围绕着铜矿,以及精炼厂生产生活的,因此暂时还没有爆发出什么大的民怨。

解决了钱的问题,剩下就是免费午餐的粮食问题。这个米的话,忠右卫门认为可以用江户城下那些备荒的官仓粮食支应。

有一说一,只要能够支应粮食出去,阻力一定会很小。管理这些救荒米官仓的官吏,巴不得幕府天天有米粮支出呢。

有支出,才有做账的机会啊。

喜欢江户旅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江户旅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