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穿越时空的蝴蝶 > 第六卷 八十二、天下何人不通贼?(下)

八十二、天下何人不通贼?(下)

八十二、天下何人不通贼?(下)

第一bo讨伐军的不战自溃,并没有让英明神武的康德皇帝感到气馁。

相反,这一挫折还让他从中吸取了教训,推演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打仗这种事情,靠临时纠集的“志愿兵”似乎是不行的,还得用正规军才好。而且,正所谓打虎还需亲兄弟,上阵更需父子兵,既然汉人书呆子和阉人太监都不会打仗,那么就索xing派出自家亲戚好了。

正好在这个时候,有几批江西、皖南等地官府组织起来的绿营兵,大约三万余人,奉了朝廷先前颁发的号令天下兵马勤王诏书,刚刚赶到京城郊外。康德皇帝闻讯顿时大喜,立即下令将这批生力军集结起来,组成攻打镇江的第二bo讨伐部队,由军机处领班大臣庆王亲自挂帅出征。

为了让自己的好弟弟庆王能够打赢这一仗,康德皇帝这一回真是下了血本,居然从腰包里咬牙掏出了二百万两的内帑银子,交付给庆王犒赏士兵。又请芙蓉圣女占卜了良辰吉日,并且在出京开赴战场之前,把那些什么登坛拜将、赐尚方宝剑之类的仪式,也都做了个十足,光是庆典huā费就高达十几万两之多。

而庆王初次上阵,也有心要弄个开门红,在开拔出征前后,也是每日宴请将领,犒赏绿营,仗着皇帝老哥给的款子,huā钱如流水一般。又找了些魔教神棍劝兵出战,指望着能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那么,在庆王这位皇族统帅不计成本地大把洒钱之下,这些早已腐朽败坏的绿营兵痞,能不能瞬间脱胎换骨,变成愿意为国效命的忠勇之士呢?

———————————————分——割——线————————————————————

——在朝廷的第二bo镇江攻略展开了半个月之后,这阵子一直蜗居于苏州老家的江东征讨行营总管,文华殿大学士费立国,便收到了一封来自镇江前线的信笺。

信是费立国的一个学生写的,他目前正在镇江大营担任书办,亲眼目睹了攻城战事的实情。

总的来说,这些从江西、皖南过来的绿营兵,跟京畿的兵油子们并无任何差别,同样是“见贼如鼠,见民如虎”。各级军官无心作战,脑子里只晓得如何克扣军饷、倒卖军械,大发国难财。士兵们则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非但军饷乃是传说中的神器,可望不可即。自己打工赚来的钱,还得定期向军官上供,个个潦倒不堪,形貌犹如饿殍乞丐——由于地方官府在出征之前筹集的开拔费,尽数都被各级军官们侵吞,底层士兵在抵达金陵之前,居然已经断粮三天最起码饿死了五百多人

纵然朝廷在战前厚加赏赐,也都被一层层盘剥干净,没多少银子能入手——康德皇帝下令动用内帑,给每个士兵发十两白银的犒赏,合计三十多万两。结果银子还没出宫,就被诸位公公们先扣去了两成,然后又被户部、兵部相继过了一遍手,再挪用和扣掉一大半,只有不到八万两银子送入了军中。

但就连这剩下的不到八万两银子,也还要被经过总兵、副将、参将、管带等等的一路盘剥,最后发到每个士兵手里,只剩下了五文铜钱,刚好够他们在街头早点铺子上吃一碗面条……

结果,士兵们为了不在半路上饿死,只好一路烧杀劫掠,还没跟**党交手,就先抢了朝中不少勋贵的庄子……好不容易走到镇江郊外,开战在即,庆王踌躇满志地下令道:“明日先出五成兵马,试探攻城。”谁知将士们却鼓噪说:“这般天冷yin湿,谁肯打仗,最多只出两成人马才去”

——说起来,这也怪不得士兵惫懒,实在是因为军官吃空额吃得太多,根本没有哪一路兵马的缺额是在六成以下。因此除非诸位军官们学会了大变活人的法术,否则到哪儿去找这五成兵马去攻城啊?

庆王这位少年亲贵,如今刚刚手握大军,正是希图建功立业,心头一片火热的时候,却被这样一盆雪水浇下来,一时间懊恼无比。只是他好歹还有些涵养,便让了一步道:“……至少也要出兵四成”

众将领退下去盘算一番,发现大家全都吃空饷吃得太happy了,就算把老弱病残都算上,要凑出四成兵额都很勉强,而且阵容也很难看——总不能弄一群蓬头垢面的叫huā子去打仗吧

如此一来,众将就只好跟庆王顶牛,坚持只出两成兵马,否则就要抗命不动。庆王终于大怒,下令擂鼓聚将,在帅帐之前点兵出战,结果全军将士纷纷推脱,有的说自己得了伤寒,有的说自己脚上生疮,有的说自己的队伍已经三天没吃饭了(这个倒是没说假话),谁都不肯接下将令。

庆王一时间暴跳如雷,下令次日全军出动,不留余力。诸将当面唯唯诺诺,到了战时却都一个个留足预备队。每个总兵都只出兵一营(400~500人),让其余将士等在后面打酱油。而各营管带又都留足了预备队,只出兵一哨(80人)。最后总共只有五六百个倒霉蛋被推了上去。

这些反复抽中坏签的家伙,自然是没什么士气和斗志可言,乱糟糟地走到镇江城郊的**党营寨前边,便丢下刀枪,席地而坐,隔着栅栏跟里边的叛军一起抽烟聊天,甚至还互相攀起了亲戚,列出了辈分……等到临近中午时分,就大呼一声,“该回去吃饭了”然后集体站起,对空喊杀一番,营寨里的**党也喊杀相应,还放了几响空炮送行。于是全军高呼一声:“杀贼不计其数”便笑嘻嘻回去吃饭了。

而此时的大营之内,一封告捷奏折也已缮写完毕:“……卑职奋战一日,杀贼不计其数……”

———————————————分——割——线————————————————————

如果说以上这些荒唐事情,在费立国大学士眼中还只是笑话的等级。那么这位书办在信中所描述的下一件新闻,就已经够得上惊悚的水准了……

——官军进抵镇江的第三日,这位书办奉命去某位总兵营中办事,途中遇见数名官军士兵擅自离营,朝着对面的**党营垒,悠悠闲闲地走了去,便随口问道:“……你们到哪里去啊?”

这几名士兵居然答道,“……那边有远房亲戚请客,大家一起吃饭去”

这位书办一时间惊诧莫名,在办事的时候,便将此事报告给该路军队的总兵官,可那位总兵的答复,却更令人啼笑皆非——“……那边有亲戚?随他吃去,这边正缺粮饷呢……”

又过了一天,这位书办才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些胆大包天的士兵,居然是去跟对面那些**党做生意,兜售军械和火药的这通贼都通到什么程度了?

更糟糕的是,为了争夺这笔生意,皖南和江西的绿营兵还互相竞争价格,最后被几个没有火药可卖,满心羡慕嫉妒恨的本地团练告状捅爆。庆王再次大怒,下令严查,然后……然后就没下文了。

以这种官匪一家亲的攻击力度来看,朝廷就是把镇江城围攻上十年,只怕也拿不下来啊

望着信笺上的满纸荒唐言,费立国大学士不由得发出了无奈的苦笑。

然后,他又把目光移到了另一份公文上,也就是安尔乐和王启年两位活宝炮制的那份捷报:“……我部奉均命征讨上海,浴血奋战十余日,杀敌不计其数。只是敌人势大,我军死伤逾五千,实在无力坚持,只得撤回苏州整补,以待来日再战……计划征兵若干,筹饷若干,还请大人核准……”

——这两个hun账家伙,做出了那么多天怒人怨的缺德事,难道还以为老夫会被méng在鼓里,一无所知吗?

费立国大学士忍不住恨恨地想道,同时感觉额头上的青筋似乎一跳一跳地疼了起来。

虽然他如今早已对朝廷灰心丧气,不愿再为康德皇帝贡献自己这把老骨头。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完全放弃了对江东征讨行营的监控——实际上,光是王启年总办身边的亲随,就有不少是他安插进去的钉子,每隔几天就会传来最新情报。这位一肚子坏水的远方子侄,最近这阵子究竟做了些什么臭事,费立国大学士根本就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费立国也只是知道了而已,对于如何遏制这帮人的暴行,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办法——安尔乐和王启年这两人最近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些人口买卖,索xing公然开始打家劫舍起来。在绝对的武力之下,江南各地的地主富户就凭借那么几个武装家丁,根本无从抵御。而就算他们这些地主老财家中藏钱有方,直接把银子融了灌入地窖,变成那种几头牛都拉不动的“神仙愁”,也挡不住一支军队明火执仗的公然劫掠。

看着江东诸府县的父老乡亲,在最近的这些时日里连番遭殃,费立国大学士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哀叹:“……唉,古人云:国之将亡,必生妖孽。如今这朝廷里面,都已经只剩下妖孽了如何还能不亡啊?”

然而,尽管他明知道安尔乐和王启年两位活宝究竟干了些什么惨事,但除了流下几滴鳄鱼的眼泪之外,也只能捏着鼻子权做不知,对他们的要求一律照准——若是大家都装糊涂,或许还能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若是自己硬要把一切真相都翻出来,这些无父无君的乱臣贼子,天晓得会不会倒打一耙,直接提兵回师屠了费学士府,然后一封战报上奏朝廷:“……我部奉旨强攻上海,全军将士踊跃奋战,死斗不退,杀贼不计其数。只可惜主帅费大人不幸陷没于战阵之中,尸骨无存。还请朝廷酌情给予追赠和抚恤……”

事实上,继江东征讨行营沦为了洋人的捕奴队,镇江平叛大军整天忙着向世人秀下限、刷扑街感之后,朝廷的第三路,也是最后一路反攻部队,刚刚进驻杭州的福建水师,此时也遭遇到了覆灭的厄运。

——菲里.泰勒上将的那支“国际维和部队”,或者说“五国讨债军”,在经历了短暂的休息和整补之后,已经又一次浩浩dàngdàng地从上海租界出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