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回到汉末篡江山 > 第一百一十三回 举贤何必避亲友

回到汉末篡江山 第一百一十三回 举贤何必避亲友

作者:醉酒枕红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14:15:04 来源:泡书吧

说起来,羊安这县令新官上任,拜访顶头上司也算理所应当,何况又事涉宏车取水之钱。不过事有公私、缓急,如今之计,还当以县中事务为重。

稍待整理头绪,羊安又道:“正好佐治提及县中吏治,我这也有一事要与诸君商议。”

郭、戏、辛三人道:“县君,请说”

羊安于是道:“毋极诸事凌乱,初来乍到又无得信之人,安欲请诸位就事县中,以助一臂之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三人相视一眼,郭嘉先笑道:“一家人何来两家话,此来中山便为助你。有事只管差遣便是,何必客套。”他没甚旁的心思,自家大外甥有求,他自责无旁贷。

辛毗亦拱手道:“县君之请,毗敢不从命。”虽说因太守有举孝廉之权责,此时的寒门、旁枝出仕多自郡吏起,县吏之职难免寒碜,不过他此行所为不过历练一番,此刻自然求之不得。

戏志才却不急表态,只问道:“不知县君欲使我等出任何职?”

羊安料想对方有心考验,稍作整理,回道:“功曹掌县中诸吏考评,又参诸曹事。其权之重,可比公府之西曹。安欲请兄长出任。”说着,羊安朝戏志才拱了拱手,戏志才忙还礼。

“主簿掌文书、籍薄、印鉴,亦当择亲近、公正之人。佐治可谓当仁不让。”羊安说罢,又面向郭嘉,道:“至于奉孝,县中虽无兵员,然寒冬将至,太行群寇恐来劫掠,我欲招募乡勇,以保县中太平。这兵曹一职恐怕非奉孝莫属。”

说罢,羊安又瞧向戏志才,道:“此外,太史子义武勇刚毅,可为兵曹史。潘大忠厚正直,可当仓曹掾。兄长以为如何?”

戏志才显然对此番安排颇为满意,直捻须含笑点头。然未待他开口,侯三却突然插道:“阿郎好生偏心,众人皆有差事,何以单单少了侯三。”

羊安笑问道:“怎么?你也欲在县中供职?”未待侯三答话,羊安又道:“侯三啊,侯三,你说你这文不成武不就的,能在何处供职?”

“这……”

“这样罢,潘大伤势未愈,看在你平日做事也算机警,且任你个仓曹史。”

“阿郎,这……”

羊安瞪眼道:“怎么?可是嫌这差事无关紧要?我可告诉你侯三。县衙无小事,毋极县仓更乃重中之重。旦逢灾疫全县百姓可皆命玄于此。莫要说你侯三不愿意当这仓曹史,便是交给你,我这心里还不踏实呢。你要当就当,不当拉倒。”

眼看羊安话带怒意,侯三忙笑嘻嘻道:“阿郎息怒,侯三当了这仓曹史便是。”

“怎么,倒还是我求着你了?”

“阿郎明鉴,侯三绝无此意。”

“既如此,咱这丑话可说在前头,但凡这县仓少一升米,便要你提头来见。如何,可还愿当这仓曹史?”

侯三忙拜道:“侯三领命,愿任仓曹史。”

“行了起来罢。”

侯三这才拜谢起身,可他刚站定,却又问道:“阿郎,既要更换县吏,何不将那丞、尉一并换了。”

他这一问,却让堂内众人啼笑皆非。

侯三不明就里,问道:“诸位,何故发笑?可是侯三又说错话了?”

辛毗道:“侯三哥有所不知,县君故能辟除县中诸吏,然丞、尉这般长吏,却是由朝廷任命。除此之外,县中诸大乡有秩,任免亦在郡府。”

(笔者注,汉乡级长官,大乡郡置称有秩,小乡县置称啬夫,其大,小乡界限不明)

此事既已议定,众人继行查验。其中问题虽有不少,羊安却不急于处理。在他看来,当务之急是先行拜会甄氏,一来治理毋极少不了甄氏支持,二来为示尊重,县衙的人事调动也要打声招呼。

甄家如今的主事人乃是甄俨,今年岁不过十四。许是家中突逢变故,又许是年纪轻轻便要背负家主重担。羊安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一脸疲惫,眼神中亦是涣散无光,仿佛悲伤中又带着些彷徨。

这一幕似曾相识,羊安仿佛从甄俨身上看到了当初的自己,此刻竟感同身受起来。只不过两世为人的他自认自认自己当初可比如今的甄俨坚强不少。

说起来,那甄俨本是甄逸次子,只不过其兄早夭,这才轮到他继承家业。其下还有弟妹六人,最小的甄宓仅有三岁。

想到甄逸享年不过三十有三,膝下竟有子女七人(八人),羊安心中忍不住就要吐槽一句种马。

然当他瞧看风姿绰约的甄家未亡人刘氏时,那一刻,他又不禁想起泰山孀居的郭媛。他下意识的赶忙扯开思绪。心道:说来也怪,宗家的甄逸不过上蔡令,分家的甄举却官至执金吾。

然转念一想,羊安又想通其中环节。嫡系血脉的延续固然是靠继承,然士族、豪强的延续,更多的则是依靠传承。如此一来,便为干弱枝强提供了可能性。

譬如着名的汝南袁氏。其始于袁昌,兴于袁安。袁安有三子,嫡长子袁裳,次子袁京,三子袁敞。其中长子袁裳继承家业可视为嫡支,然三子袁敞却是三兄弟中成就、官位、声望最高的那一个。

往下一代袁裳嫡子袁着其官不过郎中。而袁京这一脉却异军突起,其长子袁彭为光禄勋,次子袁汤两度任三公。

再往下一代,袁着后代已不见于朝廷,袁彭、袁汤两兄弟的五位嫡子却相继任职二千石以上。而这五人中,声望最高,最早出任三公的,又恰恰年岁最小的袁隗。

可见,所谓嫡系宗干不过在礼法上拥有家族产业继承权,及一定话语权。然一个家族的繁衍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更取决于其枝叶的茁壮。可以说士族、豪强中家族与个人,宗家与分家之间是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关系。

至少汝南袁氏能在东汉末年,经久不衰,靠的不仅仅是其嫡系子孙的强大,而是各代各支的人才辈出。以及这群人与社会各个阶层,朝堂中各方势力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至少汝南袁氏能在第一次党锢时逃过一劫,袁敞之子袁盱功不可没。

待拜祭完甄逸,羊安便被甄俨请入正堂谈话。陪同的还有甄家未亡人刘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