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限制级末日症候 > 第2008章 开门

限制级末日症候 第2008章 开门

作者:全部成为F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10 14:29:44 来源:泡书吧

我早就做好了准备,从不会在推开这扇门的时候犹豫,但是,畀呢?我看向她,她有些紧张,有些犹豫,仿佛向这扇门前进一步,都需要花费比之前更大的力气,但是,她只是稍稍停顿一下,并没有彻底停下来的意思。

我想,我已经明了她的意志了。

“你很坚强,畀。”我对她说。

她只是用疑惑的表情看向我,仿佛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说,仿佛这句话很没意思,没有半点营养。我们之间的不理解是存在的,心和心的隔阂始终存在,但是,我却能够从她的表情中,从那在或许在她看来毫无意义的废话中,感受到来自于她内心深处的温暖。

和她利索干练的战斗不同,其实畀是一个很柔软的女性。

“知道如何打开这扇门吗?”我问。

“找到开关就行了。”她这么回答到,理所当然的回答,但是,她没有明白,我为什么这么问。在动力鞋的推动下,她飞速在周遭找寻了一遍,观察着线路和机关的走向,试图从中找出隐藏起来的开门方法。但是,她没有找到,或许有更多的时间就能找到了吧,但是,我阻止了她。

在我离开她之前,我尽力想要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她。

“真正的开关并不在眼睛里,而是在心里。”我指着自己的眼睛对她说:“不要用眼睛去观测,用心去感受,你的直觉会告诉你打开道路的方法——如果唯物上,这么做是错的,那么,请仔细想想,唯物的物和唯心的心到底有多大的距离呢?其实,两者之间的距离,比你所认为的还要短,还要模糊。在这个世界,意识态和物质态从来都不是那么分明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其实是你的态度、意识和视角所决定的,是一种十分主观的区分。”

“……我不是意识行走者,也没有储备灰雾。”畀这么回答到,对她来说,我所说的东西,似乎只在意识行走者身上,只有统治局的灰雾技术才会体现出来。但其实,这种认知是十分狭隘的,也许她暂时无法理解我所说的话,但是,只要种下了这颗种子,或许在某时某刻就会发芽,在最危险的时候帮助到她吧。

我平静地点点头,说:“没关系,看着,我也不是什么意识行走者,也没有灰雾。”

她指了指我手背上的魔纹。

“也不需要使用魔纹使者的权限。”我笑了笑,说,“我并不是天生的魔纹使者,也不是天才的魔纹使者,我的魔纹力量甚至可能都不是我自己的,也许只是一种病态的象征——我不是意识行走者,也不是灰雾技术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我只是一个愚笨的,患了绝症的病人,即便如此,无论在哪里,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做事情,一定不会是错误的——哪怕现实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没关系,只要你是用心去看,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就一定能够从那让自己感到痛苦的结果中汲取到温暖的力量。”

——在末日幻境里,这种温暖的力量比任何人所想象的,还要强大。

这是我所找到的,唯一不会让自己停下脚步,唯一可以在疯狂中保存自我意识,让自己不畏惧恐惧和绝望,乃至于超越自我人格死亡的力量。也同时是在每个人和非人的表现形式中,都存在着的力量。它是如此的普遍,如此的深刻,如此的难以捉摸,从而让许多人仿佛都下意识忽略了它,转而去找寻那些看起来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升级”的力量。

我不认为他们的做法是错的,但是,我希望让畀理解的,是这种温暖的力量,而不是其他表现形式的力量。

我太过于愚笨,而无法亲手挖掘出畀内心的力量,而只能让她自己去体会。我只能通过行动,表现出这种力量的强大,从而在她的内心中留下种子——这力量本身并非无法观测,但是,人的局限性让人难以观测到它,但是,仅仅观测到它施加于外物的效果,对此时的我来说,却是可以做到的。

“怎么做?”畀简单明了地问到。

“你用眼睛是怎么做的?无非就是看到开关,然后打开它。用内心也是一样。”我尽量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说明,但是,我愚笨的口舌,很难将之说得直白且正确:“用内心去看,然后拨动。那在感觉上,就是一种直觉,一种突如其来的直觉,当你想要开门的时候,它在你的心底,用似乎是你自己的心声,却其实不是的声音对你述说。你听不清楚每一个字,但却能够意会它的意思,并下意识地自行在脑海中用你所知道的语言将之拼接起来。它有时像是一种明悟,有时像是一首歌,一首诗,是一道一闪而过的灵光。于是,你的想法随之起伏,并强烈地希望事情会变成那样,然后,你所期盼的,就会以某种线索,某种表现,某种方式出现在你的面前——这种表现方式或许并不那么直白,有时更像是一种巧合,是一种偶然间的连锁反应,但是,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偶然的事情,一切都是必然。”

——当你用心去看,用心去拨动的时候,必然的连锁就已经开始了,从思想到付诸行为,产生可以观测到的物质态变化,其实已经是后半段的过程。

“你的意思是,一件事情的开始,当你开始想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开始了吗?”畀如此问到。

“不是具体到某一件事情的开始,但是,当你开始想的时候,在你看不到的层面,就已经有反应在发生了,并且,这个反应将会继续发生连锁。”我回答到,“当你开始做某一件事情时,你所曾经想到的东西所产生的那些你所没能观测到的反应,将会切实影响到你的行为和最终达成的结果。”

“那么,你想了吗?门打开了吗?”畀用平静的声音向我质问。

就在她停下的时候,挡在我们跟前的大门发出了渐渐的动静。畀愕然地看去,三百多米高的大门上,直径数十米的转轮正在徐徐转动,发出宛如摩擦锈迹的声音。

“那就像是一首歌,一首诗,一个一闪而逝的灵光,一声轻轻而模糊的耳语……”我在畀的耳边轻声述说着。

畀似乎也被正在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似乎一时间无法整理好思绪。放在过去,这大概就是一种神秘现象吧,不,哪怕放在如今,如果无法串联所有的线索,而仅仅是得到“门自行打开了”这个结论,也完全就是一种神秘。用人类的逻辑去思考,就必须猜测“肯定是用了某些障眼法”,但是,这些“障眼法”是什么?如何用的?其过程如何?操作者是谁?则完全找不到证据。倘若是平庸的科学论者,肯定又要说“这绝对不可能”之类无聊的废话了。我不觉得畀会是那种人,但是,她的确是无法看到导致“大门打开”这个结果的“连锁反应”本身的,那些连锁的因素已经超过了她的观测范围。这不是谁的错,而是存在形式本身所具备的局限性的有力证明。

“……就这么简单?”在大门徐徐敞开的时候,畀终于打破了自己的沉默。

“是的,就这么简单。说简单也简单,但没有头绪,没有感觉的话,也不可能做到。”我解释到:“我也并没有深入研究过这种力量的产生和反应过程,我同样无法观测到其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从效果来说,的确有这样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我们可以观测到的结果的发生。我不推荐你深入研究,太过深入的话,不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反而可能会陷入更深的迷宫中。”

“原来高川先生你是那类不问究竟的人吗?”畀深深吸了一口气,说到。

“原来我也是追根究底的人,但是,在追根究底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不是天才的我无法追寻到真正的根源,这种与生俱来的局限性无法在末日毁灭一切前完成突破,所以,我放弃了。”我这么回答到,并且,这也是我真实的想法。

无论是在末日幻境里作为一个神秘专家,还是在病院现实里作为一个病人和实验体,我都有心去追溯“病毒”的来历,捕捉它的真面目,为消弭它带来的危害做出贡献。但是,残酷的事实就摆在眼前,哪怕是比我更加天才的研究员都只能承认“病毒”的无法观测性。“高川”死了又活,活来死去,仍有天才们摆弄,利用人类自诩的集体力量,也没能在根本的问题上有所突破,即便算上“系色中枢”和“超级桃乐丝”的努力,也没能改变末日症候群患者的处境——不仅仅无法预防发病,也同样无法缓解病痛,就算自己编织了“剧本”,放在这个末日幻境里,结果也没有阻止末日的来临,没能揪出“病毒”的真身,更没能弄明白,它到底是以何种方式存在于何处。

那些看似高深而正确的,仿佛可以解决宇宙内所有问题的理论,那些仿佛能够让人成为神明,属于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理论中最高端的理论,没有一个能够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更无法提前发现尚未发生的问题。仅从“可能性”来说,的确让人怀抱着信心,但从实际效果来说,何止是没有达到预期,简直就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这是十分尖锐的问题:无法在必要时刻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手段,到底有什么用呢?一个在结果尘埃落定之后才能有所进步的理论,真的是最重要的理论吗?毕竟,人是不可能总是活在理论的世界里的。

好奇心和追根究底一向被视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但是,如果好奇心和追根究底无法解决问题,也无法得出真正解决问题的理论,或者超过了解决问题的时间,那么,浪费在追根究底上的时间,又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未知到底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在真正达到全知全能之前,根本无法证明。但在达到全知全能之前,神秘就已经出现了,似乎在告诉人们,未知是无限的。然而,在神秘之后,末日也接踵而至,来告诉人们,看似无限的未知其实也是有限的。如此一来,对自己所未知的一切追根究底,完全就是一个在有限时间内的无限螺旋,理论上一定存在达成的一天,但却实际上不可能达成。

倘若在人类得以存续的时间线里,探索未知和神秘的梦想,或许还可以通过种族和文明的延续不断传承下去。但是,在这个世界,人类就要灭亡了,传承文明和梦想的载体,就要从实质上毁灭了。一切“未知终将被探明”的想法终将成为空谈。

“不仅仅是我,还有其他人,都已经不需要追根究底了。在这个世界,追根究底就是一个梦魇。”我半警告半劝告地对畀说,我十分清楚,如果她继续任凭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态驰骋,究竟会陷入怎样的困境中。她和我最相似的地方,就在于,她同样不是一个天才。她要理解一件事,总结出一套理论的时间,和我是差不多的。这样蠢笨的脑子,这样危险的环境,这样窘迫的时间,想要对这神秘的一切追根究底,就相当于要让卵子从还未受精的时候就烙印了整个地球文明精华那么困难。

不,我有时候会怀疑,即便从卵子时就烙印了整个地球文明的精华,然后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学习,积累五千年的时间,在面对宇宙的深邃、广博和黑暗时,又到底可以解释多少未知呢?在天文单位中,五千年实在太过短暂,哪怕用恒星,乃至于用星系的寿命来计算,也同样是短暂的。

从天文单位去思考“神秘和未知”的问题,这个问题就会扩大到一个完全无法想象的范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