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调教大唐 > 第六百六十九章 壮士断腕?还是弃子?

调教大唐 第六百六十九章 壮士断腕?还是弃子?

作者:牛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14:30:26 来源:泡书吧

高士廉在天策府一系中素有老好人的美誉,很少能见到他大动肝火的时候,不然的话也不会与当世鸿儒国子监祭酒虞世南一直交好,而且交情甚笃。

要知道,虞世南这等清流从不攀附权贵,也从不拉帮结派,能够被这样的人引为知己,可见高士廉的心态之祥和。

长孙无忌见着高士廉因为郭业冲自己发起火来,赶紧安抚道:舅父,你先别急,你听我说

说什么?什么也不用说!

高士廉并不买账,继续喷道:无忌,你要扳倒萧瑀、裴寂,要将武德旧臣一系在朝中连根拔起,我懂,我能理解。但是,你如果这么做,将置郭业那小子于何地?他之所以提前派人送来加急信给你,无非就是想让我们这些同系前辈能够伸出援手,好到时候将他拉出蜀王那个是非漩涡,将他置身于事外。你倒好,居然为了打击异己,扳倒武德旧臣系,连同系中人都舍得抛弃。你让各道各府的天策府系人马如何看待我们?

高士廉声色俱厉,说得长孙无忌一脸的神色难看,房玄龄几人亦是深有同感地笑声低头附和称是着。

舅父!

长孙无忌突然一声厉喝,不顾身为外甥身为晚辈的礼节,冲高士廉严词数落道:舅父,你这是妇人之仁!你知道我们等这个机会等多久了吗?整整十几年啊!!

说到这儿,长孙无忌忽然竖起一根指头,数道:武德三年,殷开山大将军病逝征战途中。时为秦王的陛下上奏,上奏时为皇帝的太上皇要求赠予谥号,好让殷大将军死后哀荣。可是裴寂干了什么?向太上皇谗言,导致太上皇驳回了秦王的请求。

殷开山正是领军卫府大将军殷天宗的父亲,也是早起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老臣子。

现在突然听着长孙无忌旧事重提,心中也是隐隐作痛,整个人陷入了悲戚之中。

紧接着,长孙无忌又竖起一根手指,数道:武德四年,秦王麾下罗成将军战死沙场,本该追赠国公爵位,可萧瑀又干了什么?又是进谗言,说罗成之父罗艺曾经与大唐为敌,死后不该有此高规格殊荣。好,太上皇耳根子一软,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您知道这寒了多少将士的心吗?

武德八年,萧瑀、裴寂、陈叔达等人曾经暗中协助过太子李建成打压过秦王,迫害过我们天策府的文武臣工,卢国公程知节更是曾被一度削了兵权。舅父,您忘了吗?

还有,太上皇在位的这武德十年间,秦琼、李茂功、程知节程咬金等诸人为何一直处处受打压,无法擢升吗?就因为武德旧臣这些贼子整日在太上皇他老人家敲边鼓,说他们是瓦岗山寨出身,匪性十足,野性难驯,恐及将来干出头生反骨之事。舅父,这事儿无需我提醒您吧?

还有,您自个儿酸酸,整整武德十年间,天策府出身的各地官员,有多少受到裴寂、萧瑀等佞臣的打压,迫害?舅父啊,还有在场诸位大人,这些人都是为我大唐立过汗马功劳的,为我大唐江山社稷流过血负过伤的,有的甚至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业毁的下场啊!

逝者已矣,活者更应铭记苦难,谨记深仇,片刻不能忘怀啊!裴寂、萧瑀等武德旧臣一日不除,良臣忠骨便难以瞑目九泉,更是难以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

长孙无忌越说越激动,最后振臂一呼,满脸煞气地喊道:不将这些佞臣贼子连根铲除,哼,陛下便一日受到他们的掣肘,受到太上皇的牵引。陛下乃是有为之君,一代明主,如果因为这些而无法施展他的宏图大业,那么身为股肱之臣的我们,又有何脸面再在朝堂之上立足呢?又有何颜面再大放厥词,大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呢?舅父,还有在座的几位,你们好好想一想吧!!!

静!

长孙无忌的措辞犀利,抑扬顿挫,又是翻旧帐,又是占领为人臣子的道德最高点,顿时令在场几人都哑口无言,半天说不出一个不字。

就连高士廉也默不作声说不出话来,他又何尝不认同长孙无忌的说法呢?

武德旧臣系的一干人,就是散落在偌大朝堂之上最讨人嫌的几颗老鼠屎。

可是

当即,他喟然长叹一声,摇头失落道:无忌,你说的都有道理。但这也不是我们抛弃郭业,将他作为弃子般一刀剔除出天策府的理由啊。人心,人心呐,无忌

长孙无忌缓缓低下头沉思片刻,猛然又抬起头来,目露狰狞,阴恻恻冷笑道:舅父,壮士断腕,无奈之举!郭业,我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保他不死,至少也要保他回陇西做个富家翁。也许对他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

你咳咳咳

高士廉怒目而视着长孙无忌,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再了解自己这个外甥了,陌生到让他感到可怕。

长孙无忌坦然面对着高士廉的无言以对,面容冷静地回道:舅父,这就是政治,这就是党争,永远都是残酷的,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啊!我们要想胜出,就必须付出代价,也总有人要作出牺牲。只能怨郭业自己摊上了蜀王都督府长史的差事,不幸被蜀王这个蠢货卷入了这个漩涡中来。

罢了罢了,高士廉意兴阑珊地挥挥手,深感无力地叹道,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恻隐之心。此事一了,老夫便会上奏皇上乞骸骨,再也不想理会这些是是非非了,告老归田过些怡儿弄孙的日子吧。政治,党争,太残酷也太血腥,无忌

说罢,高士廉瞬间仿佛苍老了几十岁一般,颤颤悠悠地走回自己的位置,静静地坐了下来自顾沉思了起来,仿佛在假寐,又像是在默默地自赎着。

殷天宗、唐俭三人没有发出不同的意见,显然已经被长孙无忌的言词给说服了,心中默许,都站到了长孙无忌的立场。

不过房玄龄还是提出了自己的顾虑,问道:长孙大人,之前我们都说过,陛下至仁至孝,肯定会念及与太上皇的父子之情。如果我们这么大张旗鼓地一闹,便会变相地帮助蜀王李恪扩大了事态,将事情严重化。到时候,是否会陷陛下于两难之境啊?毕竟陛下也要体面,也要面对天下悠悠众口,让他对太上皇老人家发难,恐怕

呵呵,玄龄,你多虑了!

长孙无忌轻轻一挥手,问道:你能明白陛下真正的心思吗?

房玄龄摇了摇头,自惭形愧道:要说揣摩圣意,房某肯定不及长孙大人啊。还望长孙大人明示。

殷天宗和唐俭也都有房玄龄同样的担忧,这时纷纷用期翼的眼神看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淡淡地说道:陛下自然不想让天下人指责他不孝,但也实在受够了太上皇他老人家的掣肘。所以,我们此次计划行动的底线就是不能触碰到太上皇他老人家,我们的目标就是裴寂、萧瑀这些人,这也是陛下最想打掉的阻碍。他们这些人就如同太上皇的伸进朝堂干扰国事的手臂,只要将这些手臂统统斩断,太上皇他老人家纵是以后再想染指朝堂,也是有心无力。懂了吗?我们可以陪着蜀王李恪将事情闹大,也可以借着梁世道在蜀州这些谋逆举动向萧瑀他们发难,但是必须掌握尺度,不能将火烧到太上皇那儿

很快,长孙无忌便将自己腹中的计划缓缓说了出来。

最后,他冷笑推断道:这次事情最后的结局显而易见,武德旧臣这些余孽,从此滚出朝堂,如过往云烟般退出了舞台。自此,三分天下的朝堂就变成了我们天策府一系与魏征、韦挺等人的角逐了。至于蜀王李恪,呵呵,玩火者必**,以后也只能被皇上隔离在了边缘,也算是替我的好外甥承乾扫清了他将来问鼎大宝的阻滞。简直是双管齐下,一箭双雕啊。时也,命也,机遇也!

房玄龄几人纷纷点头,各自若有所思地陷入了沉默,消化着长孙无忌脱口而出的整个行动计划。

霎时,整个书房中再次鸦雀无声,陷入了一片寂静。

长孙无忌重新走回自己的位置,心中突然有了几分的不舍,暗道,郭业,你的确是一把好刀,可惜啊,你居然连我长孙家的两个外甥都不看好。那么,我也只能忍痛将你这把好刀扔进火炉中熔掉了,否则等着将你这把刀磨锋利了,噬主伤人呐!

长孙家的两个外甥,自然都是系长孙皇后所出的皇子,一个是太子李承乾,一个是魏王李泰。

貌似与郭业都彼此不对付

两天后,蜀王李恪都督府麾下户曹何雍,率着七百人大队押解着蜀州刺史梁世道及一干从犯,正式抵达长安城,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城中。

此消息一出,整个长安城震动,很快,朝野皆是现出一片风云变幻之色。

同日,被长孙无忌禁足在家的第三子长孙羽默偷偷翻墙离家,找到帮郭业送信来的刘振轩,两人连夜策马离开了长安城,朝着蜀中方向奔去。

长孙羽默偷出长孙无忌的腰牌,沿路之上都是拿着长孙无忌的腰牌在驿站换马,昼夜不停连连换马,目的就是尽早见到郭业一面,将天策府人马聚会的内容,还有长安的消息动向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郭业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