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 第36章 以工代赈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第36章 以工代赈

作者:亭云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25:50 来源:泡书吧

36

吕蜴不会计算,吕涛早已经粗略计算过,此军营原来直径六里,现在加一里外圈,也就是直径八里,占地总面积就是一万两千五百六十平方公里,约合一万九千亩。

此城墙外周长约等于二十五里,每半里一面马墙(墩台),需要砌五十个左右。

开挖两道四米基础壕沟,也就是需要挖五十里长度的土方量。

这么点人手每处墩台分不了几百人,一天才三四钱工钱,这么廉价劳动力差不多等于白给你干活,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为了提高效率,吕涛连夜指示木工作坊赶制移动龙门吊,高度为十五米,宽十五米,可升降万斤货物。

因为本地放倒巨木无数,所以赶制起来很简单,就六根巨木搭起来,下面安装木轮,上面安装滑轮组。

除此,还需先赶制高六米,宽六米小龙门吊百架用于挖地基打桩基。

六米龙门吊一轮立于两壕沟中间留夯地,一轮立于外侧,两沟对挖,用龙门吊吊出土方,虽然是人工拉升,但每次万斤的土方量(跨度越窄吊力越大),也让工程效率提高数倍,特别是越往下挖越能体现龙门吊的好处。

挖壕沟安排不下这么多人,剩下的人就去准备木桩拖运石块。

吕涛忙的脚不沾地,他是主将,军中大小事不断,加上工匠营,除此,他还设计了一款战舰,准备建造船厂。

是的,得建战舰,地点就在工匠营后的无名溪出江口,那里有个冲刷出来的小港湾,虽然他听说造船木料需要阴干三年,可他只能用阴干三月之巨木。

造船工匠相国府养得有,就在二兄吕慧处,所以一封信过去,吕慧把家中工匠,以及拐带部分官匠打包送了过来。

小匠先在港湾建造大型造船厂房住宿点,大匠天天在手工作坊造模型修改图纸。

吕涛不懂海军,更不懂造船,可他见多识广,他怎么看都觉得这个时代木船做工难度大于后世军舰。

就比如弧度,现在的木船弧度已经很大,后世其实更大,圆滚滚的是个汤圆。

可后世不管是052还是054,都是大直线条,尖梭状,也就是前窄后宽,前高后低,前尖后平。

按理,木头造大线条绝对比大弧线简单。

所以,吕涛设计的战舰完全摒弃这个时代木船形状,而是标准的后世战舰。

高而尖锐的船头,水面还有船鼻,船底尖刀状破开水波,越往后越平缓宽阔。

船内分三至五个水密仓,仓内有圆形密封门相连。

二层为水军宿舍和辎重仓,船侧无窗增加结构强度。

三层为大甲板,甲板中间有三层帆杆,用软帆,便于水军操作。

船头乃指挥操控台,舵手可操控方向。

船甲板四周有护栏和扶手杆,有大型弩弓数架。

造船大匠研究了半天问:“敢问将军,此船无风时如何航行?”

“江面不是时刻有江风吗。”

“若逆流而上吹倒风呢?”

“可左右之字行走。”

“这,某家意思,就不需要桨手划船吗?”

吕涛愕然,需要吗?好像是真的需要。

可这样的战舰,如果安排桨手,就大跌眼镜了。

于是吕涛带他看最新改进型蒸汽机,而后画出船尾螺旋桨问:“如果用蒸汽机带动船浆能否逆行?”

“某家不知,”

“那就先造艘小船试试,”

“试试便试试……”

于是,几个大匠天天在手工房做手工,先搓出米长小船实验,有问题改进,再实验,再记录数据,再修改,反反复复三四天,再建三四丈溪船在工匠营后边溪中实验。

吕涛还得每天往军械房跑,既然要打火力覆盖富裕战,强弓硬弩是必须的。

吕涛其实在刚建工匠营已经吩咐制弓匠人试制过反曲复合弓,他要的是骑弓,所以这个时代的大长弓必须淘汰。

和工匠反反复复实验,终于做出粗糙版蒙古反曲复合弓,但制此弓工艺动辄三年,所以一直让他们制作部件预备。

这个时代的弓箭虽然有了反曲弓影子,但大部分还是如英格兰长弓一般简单弯曲木头或竹片。

这样的弓当步弓没问题,可当骑弓就影响骑射,所以这个时代骑兵基本上只是上马步兵,最多当成冲锋陷阵的尖刀破阵用。

其实反曲复合弓并没有多复杂,他其实由三段木料组成,中间弓身,两边弓臂。

三段用鱼胶骨胶沾好,再打磨,然后内弓粘贴牛骨,外弓粘贴牛筋增加弹性,再用装饰物覆盖外表,一把尺寸小弹力大的反曲复合弓便制作出来。

这里面难点在弯曲三段木头,弓身弓臂都需要热煮塑型三年,但可惜,他这里最长塑型两个月,最短今天早上。

所以,目前制弓主要工作还是塑型,塑两万套弓备件,如此战争来临才能快速给骑兵鸟枪换炮。

除反曲弓便是大型弩弓,秦军强弩已经摸到宋弩的边际,他用了两张平行弓增加弹力,宋三床硬弩是三张弓,而且有一张是反方向安装。

如此强弩,据历史记载可将手臂粗巨箭射至三百余步,也就是五百米。

吕涛和工匠无数次实验改良,也只能把两公分直径大箭射至三百余米。

儒家记载基本上就是如此糊涂,好像记清楚记详细有**份一般,什么都是夸张,省略,大概,差不多,什么一炮糜烂数里,一炮城塌数丈等等春秋演义笔法。

有三百余米射程也够了,如果把三床弩架设城头墩台,或者战舰之上,就问你楚军拿什么抵挡。

不知道是不是楚国君臣用了阳谋,吕涛这边刚刚开工建造城墙消化掉部分劳动力,楚商立马加大输送人口力度,山越夷人一船船的送,以至于到了日夜有船泊岸的地步。

工坊不得已只能日夜开工换取钱财粮食,要不然真受不了密密麻麻的人口。

好在吕涛的独家商品够硬,每件商品都是不可或缺又无法取代。

而且旧商品热销未过,另一件更挣钱商品又出现。

比如轴承钢底盘马车架,每辆十溢金,合粮三百三三担。也就是需要333名山越奴隶换。

三百多人,从抓到运,历尽千辛万苦,就为了出门有辆体面马车,而且还得自己回家装修车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