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 第120章 两宫议政谴重臣 伯涵献策围安庆

同治四年(1865年)。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却无法驱散朝堂上那凝重的阴霾。

两宫太后端坐在御帘后,同治帝坐在前面的龙椅上。

慈禧太后那双凤眼微微眯起,透着一丝寒光,而慈安太后则面露忧色,静静地坐在一旁。

“诸位爱卿,如今湖州太平军竟从左宗棠的包围圈中突围,又相继占领了池州和安庆。这等事态,实在令人愤慨!”慈禧太后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带着几分威严与焦虑,“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请罪折子已经呈上,你们说说,该如何处置?”

在慈禧太后想来,天京沦陷后,这些太平天国余孽已经成了秋后的蚂蚱。她担心湘军尾大不掉,好在曾国藩识情知趣,主动裁撤湘军。朝廷借机培植了同出于湘军系的李鸿章和左宗棠来平衡湘军各部,防止出现某系一家独大的局面,却不想给了太平军苟延残喘的机会。

恭亲王奕?对于慈禧太后的心思了如指掌,俗话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恭亲王知道她需要有人唱红脸,不然不会问该如何处置。

他站出身来,一身裁剪得体着朝服,衬得他愈发的威严不凡。他挺胸抬头,声音沉稳有力:“回太后,左宗棠未能将太平军余孽消灭在湖州,导致其西犯徽州,有轻忽失职之嫌。而李鸿章没能依照朝廷懿旨阻止太平军突围并占领重镇,确有失职之嫌。臣恳请太后治两人失职之罪!“

醇郡王奕譞也是人精,此时见恭亲王奕?已经说到了要追责,秒懂这里需要自己给出治罪轻重,便出列道:“启禀太后,左、李二臣虽有过失,但湘军裁撤后东南防务全赖淮军与楚军支撑。臣以为当薄惩示警,令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而曾国藩作为湘军的缔造者,以 “忠勤” 立世。深谙功高震主之危,之前主动裁撤湘军,既保全名节,又缓解清廷对汉臣的猜忌。这次李左两人出事,朝廷特意将自己找来京城奏对,他知道这是朝廷再一次的敲打。曾国藩对李鸿章、左宗棠的过失虽感痛心,心底仍以 “湘军系” 整体利益为重,希望两人能戴罪立功,巩固淮军、楚军势力。

于是,曾国藩微微躬身,沉吟道:“太后,如今战事紧急,他们仍在前线指挥,若此时严惩,恐影响军心。臣以为,可先对他们进行警告,命其戴罪立功,务必尽快收复失地。”说到这里,曾国藩等了一会,见帘后的慈禧太后没有出声,便接着道:“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军事行动虽有不力之处,但太平军的突围也实属意外。臣以为,除了警告他们,还应调整军事部署,加强围剿力度。或许可以调派更多军队增援,形成对太平军的合围之势。” 慈安太后性子虽软,但再维护大清统治的大是大非上还是有自己的坚持,她看向身边的慈禧道:“妹妹,我看此时追究责任,不如激励他们奋勇杀敌,以挽回损失。且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湘军仍是平叛的主力,不可轻易动摇他们的军心。”

慈禧太后听着大臣们的建议,心中权衡。她深知此时稳定局势最为重要,严惩李鸿章和左宗棠虽能平息朝堂上的一些议论,但可能会导致前线军心大乱,影响整个战局。正好慈安天后出面,自己正好卖个人情给慈安,敲打曾国藩的目的也达到了。

于是,她点了点头,说道:“姐姐说得好,那就依诸位爱卿所言。恭亲王,拟懿旨,对李鸿章和左宗棠进行警告,命其戴罪立功,务必尽快收复池州和安庆。同时,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调江西的刘坤一增援,加强围剿。”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回荡在大殿内。 待旨意下达,慈禧太后又转向曾国藩,问道:“伯涵(曾国藩的字),你作为这个总体战略的负责人,可有何具体的围剿计划?” 曾国藩拱手道:“太后,臣已拟了一个初步方案,还望圣裁。“

帘后的两宫太后互相对望一眼,都对这个老臣做事周密,考虑详尽的风格颇为赞赏。慈禧太后微微颔首,示意曾国藩继续说下去。

曾国藩清了清嗓子,详细道:“首先,我们要加强安庆和池州周边的防御工事,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防止太平军借此进一步扩张势力。沿线州府应准备足够的木材、石料等物资,确保工事的坚固与耐久。命江西巡抚刘坤一安排精锐部队驻守关键位置,确保防线的稳固。 其次,由李鸿章率领淮军主力从水路进攻,利用淮军的水师优势,封锁长江水面,切断太平军的水上补给线;左宗棠则率领湘军精锐从陆路进攻,凭借湘军的强悍战斗力,正面冲击太平军的防御阵地。两路大军相互配合,形成合围之势,将太平军困于安庆和池州之间,予以歼灭。再次,加强情报收集工作。臣已安排专人负责与前线的谍报人员联系,及时了解太平军的兵力部署、军事行动以及内部情况等信息。同时,与地方官员和百姓保持密切沟通,广泛收集民间的情报资源,以便随时掌握太平军的动向,及时调整围剿战术。” 慈禧太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曾国藩继续道:“此外,臣还考虑到了后勤保障问题。为确保大军的粮草供应,已安排专人负责筹备和运输粮草等物资。同时,建立了多个临时粮仓,用于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在运输过程中,加强护送力量,确保粮草安全抵达前线。 “最后,臣认为要注重对太平军的瓦解工作。通过发放传单、喊话等方式,向太平军宣传朝廷的政策和优待条件,争取其内部的投降和叛变,从而削弱太平军的战斗力。” 慈禧太后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伯涵考虑得十分周全,此方案可行。望你尽快将其付诸实施,务必早日平定叛乱。”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太后所望。”曾国藩恭敬地回应道。

随着朝堂议定,一场针对太平军的大规模围剿行动迅速展开。清廷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汇聚,大有对池州和安庆形成合围之势。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接到懿旨后,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分别指挥淮军和楚军,积极准备反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