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六百八十三章 都别想好过

大明春色 第六百八十三章 都别想好过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八月下旬到九月初,明军二十五万步骑、数万壮丁分八个军,保持着相互能增援的队形,一直在行军。大军已经进入了鞑靼人经常活动的地区。

沿路不再有城池村落,更没有官府驿站了,一片荒凉。方圆数百里之内的所有人口加起来,应该没有明军这股军队的人数多。

这个季节的草原上很少下雨,这么多人行军,必走有足够水源的道路。除了河流,朱高煦时不时会看到湖泊,名字都叫淖尔,因为是蒙古人先取的名字、音译过来的。

前面的一个“淖尔”周围,此时正浓烟滚滚,火光闪烁。朱高煦率众拍马冲到了湖边,他拿了一块布巾蒙在自己的口鼻上,观望着湖畔的一片片大火。

空中烟灰弥漫,黑灰在空中乱飞。

一个武将过来抱拳道:“禀圣上!原先这里的牧场上,应有一个鞑靼部落,他们知道王师要来,提前跑了。不过鞑靼人的东西没有全部带走,最多的是那些成堆的牧草,囤积了过冬用的。平将军的前锋军路过此地,没抓住人,便把牧草烧了!”

朱高煦应了一声。武将躬身让到一边。

这时身后有人愤愤地骂道:“入冬之后,先饿死他们的牛羊,再让那帮人都饿死。”

朱高煦听到这句话,没有理会,心道:这个部落不会向别的部落借牧草、或用牛羊交换么?

大军从七月间就离开了北平布政使司,近两个月天天跋涉,啥也没捞着;将士们似乎渐渐已有些烦躁气愤……不停地走两个月路、天天面对荒凉的地方,大伙儿有这样的情绪,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于是朱高煦没怪罪那个武将,因为连他自己也有点心焦。

他寻思了片刻,调转马头面对身后的一众武将,众人纷纷在马背上欠身鞠躬。

朱高煦开口道:“当初朕与江阴侯在广西作战,两军在广西布政使司地盘上绕了一大圈,追逐了数月,才终于分出胜负。尔等可以问吴高。”

吴高正好就在人群里,脸上有点尴尬,忙抱拳一拜。

朱高煦大声道:“大丈夫成事,耐心必不可少!猎物尚且不会主动送到箭矢面前,何况是鞑靼人?”

许多双眼睛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朱高煦脸上。

他一副踌躇满志的神情,指着附近的大火又喊道:“鞑靼人虽然可以四处迁徙,但草原上的生计十分脆弱。很快入冬了,如果他们抛弃所有东西逃跑,严寒的天气就会要了鞑靼人的性命!大明王|师扫|荡整个鞑靼蒙古,敌军无处可逃!”

众将纷纷抱拳道:“圣上英明!”

又有武将大喊“万岁”,附近的将士们也跟着呐喊起来。一时间,气氛似乎已不再那么沉闷。

中军扎营,便在大火的附近,因为这里有一片湖泊。天气已渐渐寒冷,成堆的大火,倒也能让人们感到些许的温暖。武钢车列在周围,仿佛一座临时的城池;帐篷搭建在中间,便形成了大营。

数万人聚集在一片营地里,人声马嘶非常嘈杂,让人有一种热闹喧嚣的错觉。

然而,人们只要眺望营地之外,仍是一片荒芜、仿佛死气沉沉的大地。偌大的牧草堆未燃尽的烟雾笼罩在空中,那些烟灰、远远看去好像北风刮起的落叶,十分萧瑟。

地形不太平坦,但也没有高山丘陵,地平线上是起伏平缓的曲线;还有一些熔岩台地、挡住了视线,视野并不太开阔。

朱高煦站在中军大帐附近,观望了良久。

他回到帐篷里时,看到美丽的贤惠翁主与段雪恨,心情才稍微舒坦了一点。

贤惠翁主上前行礼后,面有期待地问道:“臣妾先前听见将军们高呼万岁,是不是前锋军打胜仗了?”

朱高煦摇了摇头。他又见段雪恨也在留意着自己。

帐篷里现在没有文武官员,朱高煦的情绪一松懈,摇头罢,便叹了一口气道:“不管情况糟糕与否,朕都不能露出沮丧与忧虑。不然将士们怎能相信、朕会带着他们打胜仗?”

贤惠翁主脸上的微笑渐渐消失,神情有点异样地看了朱高煦一会儿,忙道:“臣妾给圣上倒碗热茶上来。”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一屁|股坐到了一张案旁的蒲团上,顿时疲惫便布满了全身。倒不是骑马一天之后累,而是有时候心情不好、便是动也不想动一下。

大明朝是农耕国家,不熟悉草原荒漠上的一切;何况是在鞑靼人的地盘上作战。信息似乎不太对称,明军大军还没到,对手好像已经知道明军到哪里了。

朱高煦率军走了一千多里路,到现在为止毛|也没摸到一根,他渐渐感觉到:鞑靼人应该在有计划地回避、撤退。

自古以来,中原深受游牧军队的袭扰,却很少有皇帝愿意到草原上来清|剿敌人。那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些事、或许本来就无法预知结果,大多时候可能一无所获,只是偶尔才能得到一点满足罢了;主观的信心,并不能改变什么。说到底还不是在赌?!

不过,之前他鼓舞士气的那番话,他自己也认为、并非全然没有道理!

鞑靼人确实可以四处迁徙,但是此时的任何地方,运输能力都极为有限。鞑靼人想及时跑掉,便不得不扔掉很多赖以生存的东西,甚至饿|死牲口。

如果明军在各处水草丰富的地区扫|荡一圈,恐怕够鞑靼人受的;所以他们不一定只会消极逃避。

这时贤惠翁主把热茶端上来了,她柔声安慰道:“远在朝|鲜国的人,也知道圣上能征善战,您一定能打胜仗。”

朱高煦微笑着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段雪恨居然开口说道:“圣上早知如此,仍然北征,不管怎样也值得。”

朱高煦意外地转头看着她,段雪恨如潭水般的眼睛里、有鼓励的神情,她看着朱高煦慢慢地点了一下头。

“有道理。”朱高煦若有所思地答道。

贤惠翁主顿时用意外的目光,望着一向沉默寡言的段雪恨。

朱高煦瞧了桌面一眼。他吸了一口气,伸手握住桌案上的剑柄,目光一凝,心道:要战便战,谁也别想好过!有些事,不应该全用利益权衡;即便是一无所获、耗费糜大,这也是反击的决心!

旁晚时分,诸将到中军大帐议事。

朱高煦下达了新的军令,对各军队形进行了调整。除平安的前锋军之后,前军、中军、后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七军,重新部署;各军将沿东西横向一字摆开,相邻两军间隔约十里。

大军这两天将会形成八十里左右的宽度,从南向北进行扫|荡,杀|光一切牲口和活物,烧|掉一切能燃烧的东西。

而且每个军的将士壮丁人数在四万多人左右,携带了大量武钢车;若遇敌军攻击,几万人防御难以被迅速突破,而临近的军队半个多时辰便能赶到增援……

新的部署,似乎起到了一些作用;也或许只是因为、大军离鞑靼人活动的腹地越来越近了。明军在沿途不断有所斩获,但大多是没跑掉的部落牧民,人数不多。军中对俘虏进行拷|打,不过那些人根本不是鞑靼可汗的贵族,对于一切甚么也不知道。

从三十万人规模的军事行动来看,明军直到现在的战绩,无疑相当于一无所获。

此起彼伏的宏大脚步声、马蹄声响彻天地;然而喧嚣的道路两侧,依然荒草山石遍地,除此之外甚么也没有。将士们从上到下,低落的士气在悄然蔓延。

见惯了村庄、城池、江河、庄稼地的明军将士,在这样的地方越走越远,还会产生不安全感。长达近两千里的行军过程,战斗从来没有发生过,武将们也难免还会急躁。

最近朱高煦时不时会出现在各军的营地上。曾追随他南征北战的京营官兵,常能见到皇帝,才士气稍定。

朱高煦又下令随军文官宦官,在军营里讲述、洪武朝明军在捕鱼儿海(贝尔湖)大破北元的往事,让弟兄们坚定信念:道路虽远,却一定能找到鞑靼人的王帐,建功立业!

不过这一切只能维持住自己人的士气,没法影响敌人的行动,情况毫无改观。

九月下旬,天气更冷。草原荒漠上,几乎已见不到一叶绿叶,树木也光秃秃的、仿佛已经枯死了。第一场雪已经下过、很快雪停,寒风呼啸空气干冷异常。

平安的前锋军来报,最远的前锋斥候已经活动到捕鱼儿海(贝尔湖)南面,但没找到人。

牧场上发现了营地、牧草堆、烧过的牛|粪等诸多痕迹。显然鞑靼部落、曾在捕鱼儿海南部放牧,毕竟那里有不少水草丰盈的上好牧场;但此时各部落已经撤走。

捕鱼儿海周围的地区,曾经可以养活超过十万人的北元宗室人马,明军正是在此地大破北元军队。

现在,大明军队再次到来,却甚么也没捞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