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敛财人生之重启 > 客从何来(59)三合一(客从何来(59)老太太太...)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客从何来(59)

老太太太喜欢白白净净长的好看的女娃娃了,尤其是要屁股有屁股,一看就好生养的。她把匣子打开,从里面取出来一对老簪,叫众人都瞧见是啥了,然后又给放回匣子里,“拿回去收着,收着是个念想!”

林雨桐起身,赶紧郑重的接过来了。

这怕是老太太的陪嫁,却是祖上传下来的那种。

别人还没说话呢,王氏就先笑道:“我瞧着……”

话没说完呢,金大就咳嗽了一声,“爹娘还没说话呢,哪有你先说的道理?”

王氏尴尬了一瞬,她只是觉得祖母这簪子之前给自己的是一套。看起来灰溜溜的,不鲜亮,但却是真金的,老重了。但这种认亲的场合,抢话是不好。忙福了福身,坐在自家男人的侧后方不言语了。

楚氏看看对面的大爷,再看看大奶奶,眼珠子溜溜的转了一圈,就又低下头。她是第二个进门的,祖母给的是一个崭新的金凤钗,重倒是不重,不过是最新的式样。以金家这样的家底,也算是不差了。等三奶奶刘氏进门的时候,她也是亲眼看见给刘氏的簪子了,跟自己的大差不差,比不出来谁好谁坏来。

可到了这四奶奶进门,跟她和刘氏的都不一样的。

她倒是看不出来哪个更贵重,但这不一样……就不由的叫人要多想一些。

还有刚才大奶奶没说完的话,她说她瞧着那老簪怎么了?是跟她的不一样呢,还是一样呢?可惜话没说完,就被大爷给拦了。

周氏白了老太太一眼,想给不一样的,不会偷偷背后给吗?非得这么着!

老太太心里有尺寸着呢,儿媳妇对孙子媳妇能一视同仁,但做太婆婆的不行呀,否则,这就是伤了儿媳妇的心了。老二和老三是庶子,对庶子媳妇跟嫡子媳妇不一样,她就得先做出来叫下面看着点。对你们一样好,那是你们的娘疼你们。但你们得知道,你们到底是不一样的。自家这儿媳妇在几个孩子的婚事上确实是没有偏颇。给老二娶的媳妇精,给老三娶的媳妇明,只老大家的直,老四家的憨。老二老三家的身份上低些,可人能干。老大和老四家的身份上高些,但人单纯。真就是可着锅找盖的,都给搭配的好着呢。

林雨桐接了又放在老太太的边上,“您替我先收着,回头再拿。这不是得空着手跟爹娘讨赏吗?”

好好好!祖母都给你收着。

林雨桐起身,跟在四爷身后给公婆见礼。金泰安留着胡子,颇有威严,看的出来,年轻的时候应该是相当俊朗的。给儿媳妇见面礼直接给了两个小小的金元宝。周氏给了一对金镯子,“你们妯娌四个的都一样,刻着你们的姓氏,不怕混了。”

楚氏赶紧收回视线,她觉得这婆婆是在跟她说话的。

林雨桐笑着接了。

再亲近的便是周二叔和二婶了,两人昨晚在老太太的院子里歇着的,今儿赶上认亲。给的也不少!

随后就是平辈妯娌,是个意思就罢了。

林雨桐给准备了针线,其实她也就缝了两针,都是家里针线房的手艺。每人都是皮毛大氅,这个季节穿最好。给老太太用的是貂皮的,给婆婆和婶婶用的是狐皮的。给公公和二叔用的是熊皮的,给其他几个兄弟用的是狼皮的,给妯娌用的猞猁皮的。

还剩下两件,林雨桐将其交给周氏,“这是给两位姨娘的。今儿不见姨娘,请娘代为转交。”

周氏满意的点头,见这两件虽是羊皮的,可也是最柔软的羊羔子皮,做工配色都好。这不是给两位姨娘面子,这是给老二和老三面子呢。她就接了,“本要来见礼的,可家里的杂事多是两位姨娘照管。城外住着族亲,昨晚一夜的大雪,也不知道缺什么不缺,正忙的过问这些事了。以后进进出出的,且有见的时候。”

一说俩姨娘,金泰安就不安,他屁股下面跟长了钉子一样,然后轻咳一声再一声,“不早了,是不是该用饭了……”

周氏斜了他一眼,这才道:“那就用饭!”然后喊外面,“摆饭吧。”

老太太的暖阁,男女分席。男人们大方桌上一坐,六个人基本就把桌子占满了。

这边是在老太太的炕上,两个炕桌这么一拼,这就齐活了。

金家的丫头都粗壮,两个大丫头端着个方木盘,木盘里该有的都有,汤盆小菜碗碟,一下就上齐了。林雨桐站在边上一看,哎哟!这叫一粗糙!

水盆羊肉一大盆,热腾腾的烧饼一簸箩。油辣子一大碗,生蒜一大碟,不知道啥菜腌的,反正就是小菜两样。一人分一个粗瓷碗,一副筷子,这就齐活了!

偶尔这么吃,林雨桐是可以的!但长期都是这么糙,别说四爷了,她都受不了。

从这饮食上看的出来,周氏还是延续了西北那一套。今儿这是个特殊的日子,所以准备的是羊汤,赶明了,估计就是一盆南瓜汤,然后一簸箩的馒头,几样小菜了。

再看金家人的状态,好家伙,男人那边一人一海碗,馒头往里面一泡,油辣子来两勺,抓个蒜瓣,开干。四爷坐在其中,特别的‘鹤立鸡群’。人家吃的呼噜呼噜的,四爷搁在那里拿着个烧饼掰开,给里面抹一层油辣子,塞点小菜,一口烧饼一口汤的就着吃。

周氏就发现,小儿媳不动筷子,老盯着老四瞧。

楚氏噗嗤一下就笑出来了,“别瞧了,在家里还能饿着?”

林雨桐朝楚氏笑了一下,“我是想叫他少喝点羊汤,睡炕本就爱上火,再吃油辣子喝羊汤这大热的东西,更爱上火。”

老太太马上道:“老四,少喝点,听你媳妇的。”

四爷巴不得呢!关键是这羊汤的味儿当真不成,“牙根子肿着呢,今儿就吃这半拉子烧饼了。”

老三把四爷的汤直接端过去倒自己碗里,感觉自家这四弟养的吧,跟养了个姑娘似得。本来就娇,如今娶了个媳妇,这就更娇了。牙根子疼怎么了?我的老天爷呀,这个不敢吃那个不能吃的。咱没事,咱粗糙惯了,就觉得这样的饭食好的很!

周氏忍着没说别的,喊丫头,“砸点黄连泡一壶过来。”叫你娇气!

林雨桐给拦了,“没事,娘!我出来的时候吩咐丫头了,屋里泡了金银花,还叫嬷嬷在银铫子上炖着雪梨汤呢。回头炖好了,我给您也送一壶来。”

周氏:“……”婆婆的绝对统治就是这么被一点一点打破的。

她看小儿媳,人家正叫边上的丫头,“叫后厨切点香菜末来,要是有青蒜也切末端过来……”

这种天,你知道香菜和青蒜有多贵吗?厨下估计剩下的也不多了,就那么一小撮估计也是怕有客人留饭,特意留着配菜用的。

林雨桐挨着老太太,给老太太把烧饼掰的碎碎的,“您别急,多泡会儿,等泡的软烂了,撒上香菜末青蒜末,那味儿一下子就出来了。”

老太太忙不迭的点头,“你也赶紧给你掰去!”

然后挺贵还不好买的青菜被这败家媳妇一顿给糟践干净了。可人家给老太太扒拉了大半,剩下的给婆婆和婶婶分了,几个妯娌都没有。就连一家子男人都没份,你能说人家怎么了?这也不是她自己嘴馋呀!

吃了饭了,周氏赶紧给儿子和媳妇们放假了,回去吧!都回去歇着吧。

一件婚事赶着一件婚事,金家从上到下,就没有不累的。四爷跟林雨桐要带许多见面礼,走在最后,出去的时候其他三房都回了。四爷带着桐桐把金家大致的看了一遍,谁住在什么地方,哪里是干啥的,都瞧了。遇上下人,林雨桐就叫小桃赏下去。总的来说,金家还行。

四爷和桐桐住在东边的院子,跟老大这边紧挨的。

东边为贵,嫡子住东边,这也是常理。

进了自家这边院子,院子里已经是打扫干净了。金家的门第不高,林雨桐这乡君也不是多高的爵位,朝廷对侍奉的人数都是有规定的。在这个上面,孙氏从不逾矩,也不叫林雨桐逾矩。就像是贴身伺候的,都是死契的下人。这回就带了小桃和大嬷嬷,再就是林家四房从来家带来的丫头,林雨桐挑了两个,都只是老实而已。孙氏承诺将来给陪嫁送嫁的,平时这两人就听大嬷嬷差遣干点杂活。

自己这边四个,四爷那边更可怜,只一个,叫小刀。

如今小刀晚上是住外院的,内院不得允许,不能随便进出了。

自家这个院子也不大,长不过七八米,宽不过四五米。还是纵深浅,宽度比较大的那种院子。进了院子,一个照壁挡住去路,两边是风雨游廊,地上铺着青石板。院子里平平展展的,铺着大青砖,没种一棵树一根草!

雪这会子还下着呢,两个丫头在院子里扫雪。林雨桐就叫暂停了,“等雪停了再清理,有游廊不妨碍走道儿就行。”

回了屋子,大嬷嬷把屋子里整的暖暖和和的,林雨桐就赶紧问了,“大灶上的饭食吃的惯吗?”

肯定有点不习惯。可吃着吃着就习惯了。

金家不是苛待下人的主家,主子们吃的是羊肉,但下人吃的也不是杂粮窝窝。这不是羊杂羊头羊蹄子嘛,炖了出锅,大白馒头不限量,吃吧!也就自己和小桃不习惯,从晋中来的这俩丫头可习惯的很呢。从厨房里要了醋加到羊汤里,再加上点羊血,好家伙,一人一顿饭吃了五个馒头。

没瞧见吗?主子说叫歇着,两人也不歇。吃的这么好,咋好意思啥也不干呢。

林雨桐就发现,真的!在金家生活可能真没林家那么便利。很多事情,估摸着得自己亲力亲为了。

便是四爷,也不能闲着了。

这以后就是家了,这得拾掇的像个过日子的样儿。

趁着外面风大雪大,啥也干不了。咱商量商量,看这日子以后咋弄。

四爷指了一屋子的摆件,“林家的意思也已经到了,谁都知道你嫁妆丰厚了,所以这些东西就能收起来了!”

是!是得收起来。

摆件重新封箱,箱子放在角房里一个一个的摞起来。可这空着的什么也不摆,就显得空的很。四爷把这些东西早准备好了,在倒座房里塞着呢,都是搜罗开的各种藤编,或是奇石,或是根雕,要么就是造型各异的瓶子。

瓶子摆上去,四爷还从柴房里挑了树枝过来,林雨桐在那枝丫上,用红蜡烛给做成一个个红花苞,跟一支红梅似得。

大嬷嬷之前还盯着,怕姑娘砸了手。结果瞧见俩孩子玩的不知道有多好,也就退出去不管了。她甚至都觉得,她跟来都是多余,这姑娘不知道有多省心。

房间这么一布置,立马就变的简朴又清雅。

中间里是厅,一水的黑漆家具。茶具都换了外面最常见的。

东边是卧房,西边是书房带四爷的工具房。

两个角房,一边留着放东西,顺带给大嬷嬷和小桃住。一边被林雨桐给改成了茶房。四爷早又预备,叫小刀偷着买了许多个外面砌的红泥小炉子,这会子把炉子固定好用转封起来,就成了大灶了。案板菜墩子锅碗瓢盆的都能从倒座房里给找出来,这就是随时都能开火的呀!

可没米一样做不成呀?

小桃兴奋的很,跑进来就道:“倒座房里还有一笼子鸽子,之前还当姑爷养着的玩的……还想着是姑爷怕鸽子冻着给放屋里了,现在想,怕不是玩的,那是买来吃的!”

四爷就说小桃:“果然机灵!”

行!中午肯定来不及了,晚上吧,咱们晚上喝鸽子汤。

中午肯定没法凑一块吃饭了,雪大,都是各院的下人去厨房拎的。好家伙,两大碗肉臊子汤面两个油饼,再加一碟子酱瓜子就是午饭了。

怪不得四爷一直瘦骨嶙峋的,抱着都硌得慌,感情就是吃不顺口给饿的呀。

那还顾虑啥,鸽子笼子呢,拿来!

然后王氏才吃了饭,从外面窗台上拿了冻柿子给泡水里,就听见奇奇怪怪的声音再加上一点点血腥味。

她使劲闻了闻,是血腥味没错。在娘家的时候,每年冬天,几乎是天天的,她都跟着自家娘在厨房杀野兔呢。这味儿她熟悉。

大嬷嬷瞧着自家姑娘干这个,她也没法说,毕竟,据说这姑娘是咬死过人的,不怕见血。但是杀鸽子不是这个杀法,因为鸽子血是大补,一般这鸽子应该是闷死,把血留在体内,哪有专门放血的?

林雨桐放血有放血的道理,“这个我要单独做个血豆腐!”

楚氏半下午上大奶奶这边来,也想着要不要叫上这个大嫂,上四房看看去。结果才一转过来,就闻见炖汤的香味了。她先上王氏这里,王氏这边只一个丫头,不知道上哪去了,她走到屋门口了才搭声,“大嫂,我来了!”

王氏赶紧叫进来,还不等下炕呢,楚氏就进来了。

这边是个大开间,没那么细致的还专门隔开。一脚踏进屋门,整个屋子就一览无余。王氏正坐在临窗的炕上,正要下来。

“大嫂,不用下来了,怪冷的!”楚氏都没脱斗篷,只把衣服上的雪抖了抖,然后看炕下面的炭盆,“这么大的屋子,就这一个炭盆呀?”然后又看炕上的针线簸箩,“这是正给大哥做鞋呢?”

“他们啥也不费,就费鞋。我进门到现在两月不到,都穿了三双鞋了。紧赶慢赶的,赶不上他抛费。”王氏哈着手,摸了摸茶壶,“茶凉了,等等,我喊小丫。”

小丫是王氏从西北带来的丫头,进来的时候袖子上还沾着柴草,显然这是烧炕去了。

楚氏瞧那手脏兮兮的,忙道:“别折腾了,大冷天的,我不渴!”

王氏又把泡的冻柿子拿给楚氏,“你尝尝这个。”

你这屋冷的跟冰窖似得,我再吃一泡冰水,作病呢吧!

楚氏推了推:“才吃了来的!”她说着就又打量了一遍,“大嫂,你这屋也太冷了。咱们娘儿们经常在屋里呆着,你说你不弄暖和些,这日子咋过呀?”

“悖∥沂窍肮吡恕!蓖跏喜灰晕意,“咱家这日子也不轻省。大爷之前跟我说了,家里拉下饥荒了,怕是得俭省着过几年,才能把饥荒给填上。这里大手脚的花点,那里大手脚的再花点,啥时候能还上呀?不冷就行,暖和不暖和的,不打紧。”

这不是犯傻吗?

但楚氏没法说这个话,朝隔壁指了指,“我闻见炖肉呢,那边开火了?”

王氏使劲闻了闻,“我这鼻子不好,香的臭的都闻不出来。哪里还分的出来炖肉不炖肉的。”

楚氏看了王氏一眼,也不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只得问道,“我过来就是问问大嫂,这四弟妹初来乍到的,咱要不要去看看?”

“我听着四弟还在院子里呢,没出去。”王氏就道,“咱们这一去,叫四弟呆都没法呆了。要不,等啥时候四弟不在院子里了,我叫小丫去请你和三弟妹,咱一块去找四弟妹聊聊?”

也是!这院子都逼仄,是不大方便。

楚氏又说了几句闲话,这屋里呆着冻脚了,她也坐不住,起身告辞了。这会子出去,外面的肉汤味儿更浓了。这要不是另外开火了才奇怪了。

她回去就琢磨自家也自己开火的事,说实在的,她也吃不惯这个饭食。每日里要不是有偷摸买来的点心,她都得挨饿。

不过,这得等等,等等再看。看婆婆知道老四家自己开火,是个啥态度再说。

结果晚上的时候,就有丫头提了一个砂锅过来,里面一只鸽子和一砂锅的汤,人家丫头是这么说的,“我们奶奶给老太太做鸽子血豆腐,放了血的鸽子虽不能大补,但吃起来滋味却也不错。在砂锅里炖了,一房能分一只。”

这鸽子倒成了给老太太补养身体之后的下脚料了!

那这以后,四房的‘下脚料’怕是就多的很咧!

楚氏就笑,“这炖起来怪费事的,费柴火的很。”

“没事,我们奶奶还在学灶上的手艺呢,大嬷嬷给备了不少练厨用的炉子,能用。”

哦!人家还能打着继续学手艺的旗号。

周氏看着送上来的鸽子豆腐,鸽子汤,还有半罐子的梨汤……没有恼怒,只有窃喜。

这可太好了!正想着叫他们各自开火呢!家里真拉下饥荒了,这大家不好当呀!没银子的紧吧日子,谁过谁知道。那有些人家,家里为啥处不好?不用问都知道,要么就是钱太多,要么就是钱太少。自家还不至于因为钱多而烦恼,但接下来要是这么过下来,八成会因为银钱短缺叫家里人心里有些不痛快。这当家的要是做事不大方,才会显得偏了这个偏了那个的。再这么下去,自己这公平待人的形象都快维持不住了。

还是小儿媳妇贴心,瞧瞧,这不是现成的借口吗?

各自开火去!我们两口子和老太太以及两位姨娘,一家轮一天。大灶留下就是给下人开的,这个放权叫管家看着就行,日子好了吃好点,日子不好吃孬点,有点怨言也不怨不到主子身上去。她还省心了。

于是第二天,她把人都召集起来,咱们把家里的事安排安排。公中的产业不能动,这个是要攒着的。每年咱们总一次账目,除了人情往来公中的开支,其他的结余要攒着,争取每年给家里添置一份产业,“……你们也都长大了,成家了,是个男人了。是男人就得养家糊口,就得想法子自己挣一碗饭吃。你挣的多,老婆孩子爹娘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你挣的少,那老婆孩子爹娘就跟着你吃糠咽菜。老大老二老三都有差事,也都有俸禄银子……老四虽然没差事,但好歹有手艺,我不管你们靠啥本事赚银子去,只要不作奸犯科,不伤天害理,我跟你爹都不管的。咱们从明天就开始,轮换着来。本来先得是从老大家开始的,但老大家那边连个灶都没有。那就从老四家开始,给老大家一天的时间……”竟是多等几天都不!

“可一天未必能置办好呀!”王氏大着胆子说了一句。

“不够你慢慢来嘛,灶收拾不出来,从外面买俩大饼这都算数。”周氏特别通情达理的样子,“怎么样?成不成啊?”

成肯定是成的!可这日子实在紧就算了,还啥啥都没说给,叫人咋办?两口子两个肩膀扛着脑袋回去,面面相觑。

除了四爷和桐桐,其他人都有这个想法:难道不给点分家安家的银子?

周氏省钱准备还债呢,分什么银子。她想的可周全了,“以后遇上过节或是大日子,轮到我们在谁家吃饭,这一天谁家就得管一家子的饭。若是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在谁家吃饭,那一天谁家置办席面招待客人……其他各家再给添一道大菜,这就齐活了!就这么定了!”

几个媳妇你看我我看你,现在好了,都不用争着当家了,人人都是当家人。这侍奉爹娘招待客人的,哪个媳妇敢不精心?谁都怕被比下去的呀!

周氏扶着老太太走了,差点没忍住给乐出来。

老太太恨不能拧周氏一把,“没你这么当娘的。”

狠心的娘才能有争气的儿!啥事都替他们操心了,他们永远啥也不会。她自有她的道理,“家业要兴旺,家里就不能养废人。男人们在外面拼功名,这媳妇们就得在家想法子开源节流,谁都甭想闲着。您放心,对于她们而言,隔三天伺候一次长辈,那都用心着呢。好的都得等着咱们一块吃。便是再想俭省的媳妇,在这事上不会马虎。这也就不会委屈我那几个大儿子跟着抠门媳妇过的太清苦。”

反正就是你天天好吃好喝的,还不用操心那闲的淡的,上哪找你比还轻省的婆婆去?

就连林雨桐也惊讶呀,这婆婆太利索了些。这叫之前四爷偷偷准备的那一套,都成了笑话。

四爷回去立马的,把倒座房那个水房给改改,这以后就是厨房了。以前这哪个院子都留着个水房,就是为了用热水方便的。现在立马就改,明儿都用不上的,但这还得抓紧给改了,要不然用小灶做饭,太费劲了。

大雪才停,四爷就出门去前院赶紧叫几个人过来搭把手呀!

林雨桐叫大嬷嬷跑一趟,“……现在采买怕是啥好货都买不到,叫酒楼给送吧,米面粮油什么都要点,回头再看看有没有合用的厨娘,请一个来。只要人可靠,银钱好说。”

我也不能天天的下厨呀!就是我乐意,林家也不乐意的。真叫林家知道了,回头孙氏得找来。

两人属于不缺银子的,这置办起来倒也麻溜。

王氏就抓瞎了,王氏跟别的妯娌不一样。她祖父是百户没错,但她祖父有七个儿子,她爹只是其中一个。这么些儿子得多少儿孙?家里子弟繁茂这在边塞肯定无人敢欺,要是夫家真有一天用到她娘家,那真能一呼百诺,但银钱上真没有多少。她出嫁时婆婆给的那点和娘家填补的,那银钱她不想动。自家男人手里有多少银子,她也不知道。

这回一说自己过,她就愁。回来对着自家男人,一下一下的拽着衣襟,“我粗粗的算了算,光是灶上那一套置办齐全,直接能开火,这就得二十两银子。以后咱们自己过火,每月没有二三两银子怕是不行。”

金大爷沉默了一瞬,他是家里的老大,自来不跟爹娘兄弟藏私,到了这会子了,他突然明白了每次自家娘看自己的那意味深长的眼神。

娘她老人家,是啥都看在眼里,可哪怕是亲儿子,她也不说。就是看着自己吃亏,看着自己作难,然后就明白日子该怎么过了。就像是现在,媳妇伸手了,才晓得一个大男人身上掏不出两大子是啥感觉。

他起身,啥也没说,急匆匆的往外走。

王氏追了两步停住了脚,她一个人站了半晌,想动压箱银吧,想了想还是放回去了。可事儿又不能不办,她从公公给的见面礼里拿了个小金元宝,这个不重,一个二两,能换二十两银子,先拿这些就简单的能操办起来。拿好了,然后喊小丫,“去瞧瞧大爷去哪儿了,把人找回来……”只这两个小元宝,也能撑些日子。

金老大能去哪儿?与其找老二老三去借,倒不如找老四。那俩有多少银子,他心里有数。可老四有多少银子,他确实是没数的。之前想着老四没收入,抽出个散碎钱来给老四零用,谁知道把荷包交给小厮,叫小厮去送了。小厮掂量了掂量就一脸为难:“……小的见小刀进进出出的采买,东西还都不便宜……四爷该是不缺银子。”他当时以为是自家娘偷偷补贴的,还说了,“这么着老二老三容易有想法。”

谁知道自家娘白眼翻了他之后就直接问老二,“你大哥怕我和老太太私下补贴老四,呵呵!我这几个银子老四可看不上。你告诉你大哥,老四的银子打哪儿来的?”

那来处可广了,什么首饰铺子、字画店,珍玩摆件奇石木雕,没有他不玩的。从院子里捡了块奇奇怪怪的石头,洗了洗,给上面雕了几笔,被一位青云先生求去了。然后常不常的就有人送个什么东西来,过几天又取走了。但每次来都是带着东西的,东西被自家老娘入了公账了,私下有没有银子,可就不好说了。

因此,他知道老四手里肯定有散碎的银两的。

可跟弟弟借银子,那真不是好开口的。站在院子外面徘徊,可还是进不了门。

怎么办呢?转身又回来,不就是砌灶吗?我自己干!锅碗瓢盆这些,咱家的大厨房如今主子不用了,可东西还能用的嘛。总好过放在那里生锈。

他没进院子,绕到后厨去了。结果还没到后院,就听见老三在里面,“这个锅太大了,给把小的拿一个,碗碟不得整两套吗……不全了?没事!能盛饭就行。”

得!他扭身走了,没法跟弟弟争呀!

才一转身,老三又闪出来,看见他挺惊讶的,“大哥?你也来拿……”

“不是!”死鸭子嘴硬呀,“想着别叫人把不用的给糟践了,见你在,知道有安排就行。”

“那我肯定给安排好呀!”

那就行了,他扭身回院子。才到门口见小丫头在门口探头探脑的,见了他就跑过来,“大爷,奶奶正等着您呢。”

哦!他埋着头往屋里去,结果一进去就被媳妇塞了个金元宝,“我出不去,采买还得你打发人。这个……省着点用,讲究个实用不花哨,也是够了的。”

这钱压在手里沉手呀!

正说着话呢,听见小丫在院子里跟谁搭话呢。

王氏赶紧道:“小丫,谁呀?”

小丫忙道:“奶奶,是小桃姐姐。”

王氏就撩了帘子,“快进来,外面多冷的。”

小桃笑盈盈的,进去就递过去个匣子,“这是我们姑爷……不……不是,这是四爷叫我们四奶奶打发人给送来的。说是之前从大爷这里拿了些银子用,如今手里宽裕了,总不好叫大爷贴补着……”

王氏就去看自家男人,这个银子送的可太及时。

可金老大知道,老四并不欠他的。早两年,也只老四有老太太补贴,手里最松散了。现在就更不缺了。他知道,必是之前在门口转悠的事被老四知道了,猜到自己手里没银子,又怕自己在新妇面前没了脸面,打着这个旗号给送来了。

王氏看过来,他心里叹气,但还是点头叫她收了。

小桃笑盈盈的告退了,王氏打开匣子,里面大大小小的都是散碎的银钱,掂量了一下,得有个二百两上下了。她马上就笑起来,“原来大爷攒了这么许多。有了这银子,咱们就从容了。您把小厮叫我使唤,您要忙什么就只管忙去。”

大男人面对新妇,这种情况多少有些尴尬。他也坐不住了,直接起身就往出走。

等人走了,小丫进来,低声道:“奶奶,我瞧见四爷才从外院回来。”

嗯?

王氏之前没明白这是啥意思,直到小丫说,“我之前在外面扫雪,见四爷早早的就出去了。之前又听小刀说,四爷出门找了巷子口的李家,他家之前说是修院子,买了许多砖还没用,四爷出去找人家买砖去了。”

那就是说中途没时间回来,还吩咐四奶奶叫丫头送银子。

不用问,这必是那位四奶奶叫人给送来的。

王氏不傻,一下子给串起来了,“大爷是不是去了四房?”

“不曾,只在外面转了转。”

那就更得承情了,她叫小丫,“拿两斤我从西北带来的野枸杞,跟我去四房走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