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敛财人生之重启 > 客从何来(60)三合一(客从何来(60)王氏再进...)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客从何来(60)

王氏再进桐桐这屋子,微微愣了愣,之前的富贵之气荡然无存。屋里整洁干净雅致但也素净。那架子上摆着的,跟城墙根下面那些捏泥人的弄出来的东西一样,不过是上了些颜色,叫这泥捏的东西更绚烂了一些,还有那是石头吧?石头上几笔勾勒出个美人图,就那么放着,或是一素净的白瓷盘子,在盘子上作画,也就那么靠着。

就是一水的外面花几个大钱就能买到的东西,可她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还能这么归置。

正厅里方桌小几圈椅摆的规规整整的,却不见人。等听到一声‘大嫂’,顺着声音找人的时候才发现,门两边靠着窗的位置都有窄炕,炕上铺着红毡,放着炕桌,炕下放着脚踏,炕两边有圆凳随意的放着。一个俏生生的小媳妇才从炕上下来,站在炕边,上身一件鹅黄的小袄,配着一条石榴裙。手里正拿着干了一半的活儿,笑盈盈的站在那儿,“大嫂,过来坐吧!炕上暖和。”

门上挂了厚厚的帘子挡住了外面寒气,这边虽是挨着窗户,寒气也重,但一则炕上铺的厚实,二则,炕上这搭盖在腿上的,绝对不是棉花的,应该是极好的羊毛,暖烘烘的。炕也烧的热,光是正厅的炭盆就好几个。此时,屋里有一股子焦香味,怕是给炭盆里埋了什么吃的在烤呢。

林雨桐招呼人家坐,又叫小桃,“也别倒茶了,把梨汤盛一碗来。”

小桃应了一声,利索的把铜壶提过来倒了一盏梨汤,梨汤浓浓的,金黄的,却又透亮。冒着滚滚的热气,可见一直就是这么吊着的。

然后这丫头是个坐不住的,拿着火筷子怕是扒拉吃的去了。

林雨桐就说跟着大奶奶的丫头,“是叫小丫吧,跟小桃去玩去,她在里面的炭盆里埋了栗子,恨不能守在边上。你去瞧瞧,挑几个好的剥了给你们奶奶拿来。”

大奶奶看了小丫一眼,点点头。小丫福了福身,跟着小桃去了。林雨桐才道:“有她们杵在边上,倒是妨碍咱们说话。大嫂别见外,您随意就好。”

王氏这才瞧林雨桐忙什么呢,感情是用绢布做仿生花呢。

这个绢花首饰店有,都是买了簪头发的。但真正的富贵人家用的却极少,除了宫里出来的,甚少有上头的。这也是上次听自家这大姑奶奶说了一嘴才知道的。她倒是喜欢这个,以前每年过年,若是能添几支这样的花,那都是叫人欢喜的事。

可瞧着这个大朵大朵的,也不像是簪头的。

林雨桐利索的弄好了一朵,然后放在边上的小花篮里,“自己做个摆件,摆着玩的。”说着就笑,“都是没法用的绢布了,之前学剪裁,被我剪坏的。想了想没甚用处,闲来无事,摆弄摆弄。”

王氏一翻那料子,可不是,好好的竟是剪成这个样子了。于是便笑,“以后有甚裁剪的活计,只管叫我,这不费事。”

林雨桐利索的应下来了,跟王氏商量起厨房的事,“我是娘家近,求助方便。回头少不了给厨下要个人来帮衬。大嫂你那边,人便更少了。若是只你和大哥,倒也忙的过来。就怕是隔三差五的长辈过去用饭,便是再如何也是紧紧巴巴的。按说伺候长辈,亲力亲为是应该的。可这若是来了客人要招待,您这大奶奶总不能老在后厨呀?再不济,也得个在厨下洗洗涮涮的人。若是要找这样的人,咱们怕是不行,得男人们出去,在外面找人牙子问问,各自挑了人才好。”

王氏忙不迭的点头,特别实诚的说了一句:“该俭省的地方还得俭省,该体面的时候还不能不体面。这就是燕京不如边关的地方……”

林雨桐一下子就笑出来了,“大嫂说的对!拿人家普通人家过日子的银子维持体面,就是看一个当家奶奶的能为呢。”

王氏又看了林雨桐几眼,这一点都不像是个憨憨的孩子说出来的话。人家这做事说话不知道有体面,多体谅人。她不好意思的笑,“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以后有不懂的,还得来麻烦弟妹。”

“您只管来。平日里四爷也不大在家,偶尔也要出门会友,或是做什么东西,现在屋里摆弄不开,都在外院。您带着针线只管过来便是。咱们姐俩作伴说话,岂不方便?”

王氏也忙道:“我也做不俩啥精细活儿,四弟的鞋底这些,你娇娇小小的,这个笨活伤手,回头缺了你告诉我,我做别的不成,但纳鞋底子快!”

谁家的手不是越护着越娇呢?

林雨桐当然也不会麻烦人家,但这人这么实诚,她就能放心跟人打交道。

王氏没多坐,话也不是很会说,但这么一来,林雨桐就知道,王氏嘴笨性子直,但心里却透亮,之前送的银子到底是咋回事,王氏明白的。

亲兄弟为这个银子的,说谁欠谁的就生分了。如今拿了你的,那是手头紧。等手头松了,当老大的,那自然就想着还回来了。但这都不说,那就是彼此的情分。

人要走了,林雨桐又叫大嬷嬷给包了几两燕窝,“今年外面乱,这有些好货京城都不好找。这是国公府送来的,我这里还有些。大嫂先拿去用,老太太若是在您那边用饭,晚上给添一碗燕窝,一个人吃,这也能支应些时候。等明年了,或是您找到好的了,或是我再碰到好的,咱们再商量着买。”

“这可太贵重……”

“那么些枸杞,都是野生的,上上品的货呢……”

“那不值什么。”

“在西北或是不值什么,可在燕京这样的货也不好找。大嫂给娘家去信,少不得要麻烦亲家叔婶,像是这样的枸杞,还有西北的大红枣,都是好东西,可稀罕了。以后有好的,千万给我留着,我泡了酒要往国公府和宫里送的。”

王氏只有欢喜的,对娘家来说,给自己这边送礼也是为难,送的贵重吧,家里送不起。送的中规中矩吧,又怕拿不出手。如今这些惠而不费人家又表示很稀罕的东西,那是再好没有了。只在信里提一句,要往国公府送的,就足以叫娘家受益。老国公在西北的威望极高,军中哪有不给老国公面子的?

等人走了,小桃回来就笑,“三奶奶回头怕是要打听咱们给做什么了。”

林雨桐就笑,这楚氏挺有意思的。可能她的思维模式就是那样的吧,想讨长辈欢心,偷偷的总想弄点不一样的。之前小刀回来,瞧瞧的告诉小桃,二奶奶的丫头出门去了,说是在门口打听在哪里能买到燕窝。不用问都知道什么意思。她这里不缺燕窝,也就大房该是想不到的。刘氏不笨,最后轮到她家,光是打听也打听出来三家都准备什么没准备什么,燕窝这个家家都给做呢,她不可能不给准备。何况,跟楚氏门挨着门住着呢,有一丝一毫的动静她都听的见。哪有不准备的道理?

果然,晚上刘氏打发了丫头过来,问林雨桐这里有没有多余的燕窝,给她先匀二两出来。林雨桐早叫大嬷嬷准备好了,若是刘氏没准备,提前给刘氏送过去。谁知道这位机灵的很,压根就没客气,直接叫人上门来了。丫头是来递话的,跟来的婆子说是灶上的手艺也行,但就是一般的农家饭农家席面能做,像是这种东西没做过,叫过来问问。大嬷嬷细细的给说了,才把人给打发了。

这家里周氏当了半辈子的家了,儿子个个都是手把手带的,今儿一天这都发生什么了,她是洞若观火。几个儿子她了解,老大这回领悟到什么,只他自己知道。但这点领悟,比之前说多少句都顶用。老二呢,大钱上不跟家里藏,但攒下来的都是小钱。像是哥几个一块吃饭开销,老大总是掏钱的那个。这不是说谁坑谁,老大觉得他是当老大的,得让着兄弟们。这笔钱省下来之后,老二跟老三比呢,老二心里又算计的比老三清楚,老三是跟朋友出去特别慷慨,因此,他便是有银子,也都是三瓜两枣的,够一顿酒钱的。老二呢,出门不可能不花钱,但哪怕关系再好的兄弟,□□叫他花钱,那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为啥老三没银子置办,跑后厨去了。老二就还能凑活的原因。

老二是大姨娘白氏生的,可性子却当真不随白氏。白氏是大而化之,压根就没有算计那根弦。老三是二姨娘李氏生的,李氏是个小抠,老三这大手大脚的毛病几乎没把李氏给气死。这两人不仅管着家里的事,当年她还给两人置办了小庄子,百十亩地,一年也好几十两银子的收益,比正经的富户都过的滋润。这些年是啥心不操,银子攒着。日子萧遥。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两人倒是找来了,说愿意把攒着的银子拿出来,家里有难处嘛。她没要,还告诉两人:“不许给老二和老三补贴。”她就打比方,说这个狼和狗原本其实是一样的。只是狗呢,被人喂得饱饱的,所以只能给人看家护院。狼是没人给喂,所以学会了吃人,行千里都不用担心。她警告两个人,“我养儿子养出了狼的本事,可还没激出狼的野性。不遇困顿,永远都不会想着出去找肉吃!”

白氏就担心,“主要是怕媳妇娇生惯养的,跟着吃苦!”

“咱们看着呢,还能饿着谁?真没法子了,我还能真看着?儿媳妇进了家门,就跟闺女是一样的。你们当只有男人需要本事,女人就不用了?能腾挪的叫家里的日子过下去,这也是学问。我扒拉着掌家的权利不撒手,那她们这辈子就都这样了。以我这身板,再活个二十年,都是少说了。到那个时候,她们都当婆婆了……啥也不会,日子怎么过?”

下了死命令,只许看着,不许插手。

然后老二老三就这点好,再难不跟他们的姨娘伸手要。老二有些积攒,但也就暂时够用。想稍微过的好点,非老二媳妇贴补不行。老三是这边凑凑那边将就将就,媳妇再补贴几两,也能凑活。再加上需要的砖头匠人,老四直接把料一起买了,匠人一起请了,这笔钱三家都省下了。

可以说包括老四手里有钱补贴兄弟这一点,她都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儿媳妇是真会办事。叫她办,她也未必这么体面。柔柔顺顺的,却无往不利。

跟着她的嬷嬷就笑,“到底根底厚实,那陪嫁过来的不是乳母,说是伺候过老王妃和老郡主的人了,怕是教养嬷嬷……”

周氏也点头,怕是如此了。有嬷嬷这样指点上,有个几年,也该有些样子。

第二天一起来,金泰安就问:“今儿真去老四那边吃饭?”

真去!怕什么的?

周氏也起来了,先去院子里打了一趟拳,然后等金泰安练完了,洗漱了,这才接了老太太叫了两个姨娘,走吧!

都说天冷不用老太太跑,可老太太不乐意。人家腿脚利索,就想趁着这个空档出来转转呢。自从新媳妇进门,还是头一次来这边呢。两口子已经站在门口等着呢,笑盈盈的把人迎进去。正厅里的方桌上已经摆上饭了,是四爷陪着金泰安吃的。炕上一桌,是老太太和周氏连带桐桐的。给两位姨娘摆了个小几,就在炕下面,坐着两个小圆凳。菜色饭食都是一样的。但这男女分席,尊卑之序,一瞧就规矩。

主食是酱肉包子、葱油饼、鸡蛋卷。小菜四样,不是腌制的,都是现做的,凉拌的菜心、凉拌的三丝、圆葱豆腐干、炝莲菜。考虑到周氏喜欢油辣子喜欢生蒜,又调了吃包子用的料碗。然后粥有两样,一样八宝粥,一样枸杞牛乳粥。

这玩意吃到嘴里,是顺口!像是金泰安习武,不吃肉没劲儿。偏爱酱肉包子,四爷那边给拿了三笼屉,小笼屉那种,可一笼也有拳头大小的包子五个,金泰安一个人干掉了十二个,菜更是一扫而空,两样粥都喝了两碗,很不雅的打了个饱嗝。

老太太年纪大了,像是八宝粥这种甜味儿重的她喜欢,用葱油饼蘸着料碗也吃的挺好,吃了两个饼子一个酱肉包,还不足兴,还想吃鸡蛋卷,林雨桐给拦了,这才罢了。

两个姨娘在林雨桐这里吃饭,是有些拘谨的。这现在就是嫡子也在养姨娘了。林雨桐见那样也不多招呼,只跟周氏和老太太说话。

论起来用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了吗?没有!只牛乳这个不好买就是了。但没有牛乳这顿饭就失了颜色了吗?

没花多少银子,但吃的饱吃的好。要是有个庄子,自己种些,那这基本的家用并不是多大的负担。

说实话,这样的饭吃一年,花的银子还没老四捡一块石头卖的钱多呢。

周氏想夸,嘴角恨不能翘起来,但还得矜持着,看看,看看再说。

吃了饭男人忙他们的去了。林雨桐把周氏和老太太连同两个姨娘都留下了。若是手里有活,叫丫头取了过来做针线。若是不忙,就陪老太太乐乐,打打牌,说说笑笑的,半晌就过来了。

然后果子点心这就摆上来了,果子就是雪梨削皮切块,点心是麻油卷,酥脆。晌午还是按照周氏的喜好,面食。一样的吃面条,但光是配料就摆了一桌子,汤的,干拌的,酸辣的,麻辣的,芝麻酱的……各种口味的尝了小半碗,饱了!

晚上几样炒菜,也都不复杂,什么豆角干,茄子干,干木耳干蘑菇,再加点肉沫肉丝,吃点米饭喝完热汤。这一天就齐活了。

老太太回去,随后林雨桐叫小桃送了一盏燕窝,头一次就算是支应过去了。

周氏回去就扒拉算盘珠子,“这要是按照羊肉算,咱们这么些人,怎么不得七八斤羊肉,这得多少银子?可今儿老四家的那顿饭,三斤羊肉的钱都花不了!”除了给老太太的燕窝除外。

她还问丫头,“是四奶奶亲手做的吗?”

是!“小刀早上帮着打的水,看见做的,连中午的面都是早上活好一直醒着的。”

好好好!出身高但不清高,这个媳妇简直是娶到了心坎上了。

第二天上老大家吃饭,哎哟!早上起来大饼小菜豆腐脑,中午一大盆的烧兔肉,配着馒头面条都行。晚上白花花的米饭,什么炒兔杂,卤兔头,再搭上两个素菜,这就能下饭。

周氏都好奇,这啥时候买的兔子她都不知道。结果专门一打听才知道了,老大媳妇接济后门外的小乞丐,说了,这些野味你们弄到都送来,照样给钱。不仅给钱,家里的小厮穿旧了的棉袄,或是老大穿的没法出门的衣服,她叫小丫给改一改,叫给小乞儿送去了。这些人有的是法子弄到这东西,昨儿一天就收了五只兔子。昨儿吃了一只,后面还挂着四只。兔皮说是她自己能硝,回头要给乞儿做成靴子再送回去。

心善、肯变通,不一味的跟老四这边攀比,尽自己所能里里外外的照顾的好好的。老太太都夸了,“这个长媳没选错。”

可论起风声郑重,还得是老二家。专门从外面的馆子请了厨子,肥鸡大鸭子,这种天里鲜活的鱼,都给整上。七大碟八大碗的,样样菜都有来历。但只今儿这一天,这花销得在七八两上下。

周氏不说媳妇的不对,还是只有夸的。楚氏应该是想炫富的,证明她在这个家里是有资本的。那就炫嘛,花的是你的银子,你怎么花都行。

到了老三家明显就朴实多了,农家饭嘛,南瓜粥南瓜饼小咸菜,粉皮瓜菜干就是一盘菜,炒菜的时候放些腊肉添个味儿。怕不吃肉没劲儿,但咱这猪下水做的好了也一样出彩。

这一圈看下来,周氏就说金泰安,“如何?”

金泰安呵呵笑,“都是您的功劳!”

那是!

周氏不怪楚氏显摆,只要显摆的起,那就不是罪。

于是,金家几乎是在三五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家庭分工的重组。

然后作为金家的男人,很快就会发现,这不上进,好像真不行。不上进,媳妇就永远都抠唆着过日子。尤其是金大爷,看着屋檐下冻的硬邦邦的兔肉站了半晚上。管长辈第一顿饭,用的是兔肉,那么下回呢,下回又怎么办呢?媳妇又得想其他啥法子了吗?他若是能挣来那份家业,媳妇何至于靠着一个‘省’字过日子?

作为长子,不说照顾弟妹,但是养活父母亲长的责任是该有的。如今这么着,虽然兄弟们之间公平了,可这种公平,之于当大哥的而言,就是觉得羞臊。他想的是,若是我有能耐,之于叫爹娘这家吃完那家吃吗?回去他就跟王氏商量,“我想着……换个差事。”

王氏连想都没想,“外面的事你当家,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有这两百两银子,我就支应开了。如今是要过年了,啥也干不了。等开了年,我就拿银子在外城盘个小铺子。小丫这丫头挺灵性的,西北的小吃她做的可好了。给点本钱,这铺子就能撑起来,有那些小乞儿帮衬着,叫在店里打杂,这买卖就做起来。她六咱四,一个月怎么着也有三五两银子,家用足够了!”说着,又想起什么似得,“这要谋差事,可还要送上官点啥东西?我手里的压箱银还有些,要不先用那个……”

不用!这个找老四递话,毅国公那边还是能去的。外面都在盛传,城防营要调往营州了,但总要留一部分人手的,他想调过去然后留下,这是个机会。一个抓住了就能平步青云的机会!

老二又想的不一样,老二想去巡捕营。巡捕五营,只维持京城治安,既要跟三教九流打成一片,又要跟权贵子弟说的上话,属于事杂但油水大危险小的差事。

老三也想找另外找差事,可这去哪儿他完全没主意。

这哥俩是不约而同的来找老大,碰上四爷了,被四爷给带回院子里。老大的屋子两个隔断都没有,这一去吵的大嫂就没法歇着了。四爷在院子里喊了老大过来,林雨桐又叫请了王氏来,两妯娌去厨房,切了一盆猪头肉,然后就是好酒放上,两边的窄炕,一边坐着四兄弟,一边坐着俩妯娌。

那边的酒还没开坛子呢,刘氏过来了,豆腐干油炸花生米带了两盘子。楚氏来的晚,但带的东西多,七八盘子,林雨桐都没看是啥菜,只叫小桃给那边添了个炕桌,就不管了。四个妯娌坐在这边的炕上。女人不管男人的事,这也是头一回四妯娌凑的这么齐全。

林雨桐手里拿着绣活,是给孙氏才生的根哥儿做鞋呢。孩子的鞋好做,她一边做着,一边跟刘氏搭话。楚氏坐在那里把屋里看了一遍,见没那么些贵重的东西,反而是有什么摆什么,瞧着……倒也不算不伦不类。

她心里叹气,这要是换个人摆弄这个,人家得笑穷酸。可这身份一变,立马不一样了。好像贱东西被贵人摆弄了,身价都上来了一样。再看这贵女身上,头上只一根木簪,想来是小叔子的手艺。然后再就是手上,手指上一个细细的银色的戒指,纤巧的很,其他的一件首饰都没戴。穿的都是家常的衣服,好似也没那么些讲究。

就听她跟刘氏说话,“这些绣活会了自然是好,不会也不用强求。我娘就总说,花费那么些功夫在这些事上,是最不值得的。”说着就拿做着的鞋面给刘氏看,“这就是素面的,我简单的绣个样儿,几针就完事了。”

刘氏就咂舌,“以前听戏,那戏上的娘娘演的……咱笨想着,那就是喝金咽银呢,身上穿的不得金玉坠满的,那也差不多。”

林雨桐就笑,“娘娘们还嫌弃重呢,其实不管是中宫皇后还是宫中贵妃,都是极简朴的。”

楚氏一下子挨过去了,“四弟妹,这贵妃好看?还是皇后好看?”

林雨桐:“……”宫里说谁好看不是夸人的话。她只得道,“皇后贤德,贵妃端庄,都极和气!”

楚氏一时没明白这里面的意思,只当是她没明白这意思,才会答非所问呢。

大嬷嬷在边上倒了果子露来,打岔道:“三奶奶尝尝这个味儿,可还受用?”

楚氏对大嬷嬷特别尊重,双手接过来,还没喝呢,就忙道,“受用!受用极了。”刘氏赶紧就说起了其他,“……我想着,这要过年了,咱们是不是把日子排一排,看看哪一天得出门,哪一天得待客,得待多少客。这都入了腊月了,咱这年货也该准备起来了。还有这年夜饭,该是个什么章程。”

这可是个大事,然后拿了黄历,拿了纸笔,排排吧。

闹腾到子时前后了,也都才回去歇着去了。

四爷睡前要把院子里看一遍,回来桐桐已经钻被窝了。炕边的洗脚水冒着热气,四爷坐过去把脚泡里面,林雨桐才问呢:“都这么折腾,敢刚上乱的时候,有这个必要吗?”

四爷说的就是这个,“我跟三个人把厉害关系都说了,告诉他们如今一动不如一静。看要吃安稳饭呢,还是真就拼一把挣一回功名,结果三个人都缩了。”

林雨桐:“……”不得不说,金家这个教育,很特别。

这样的人家要发起来,除非有特别的机缘。

“然后呢?”林雨桐就追问,求前程不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吗?现在这条路不通,可别真去乱来。

“乱不了!”四爷就笑,“老二那岳家,是个能钻营的,又向来见着了机会就不撒手。叫老二出面跟楚家合伙做买卖,楚家出本钱,老二居中联络,老大联系他岳家和外家周家,在西北,周家人单力薄,不如王家好用。捆在一起,走通东西商路,多少银子赚不来?”

老三呢?

“叫老三的岳家和二姐夫一道儿,给西北供货。西北藏着那么些人,什么紧张,粮食布匹最紧张。粮食这东西太敏感,别碰。但是种棉麻纺线织布,去关外收了羊毛浆洗漂白……过一道手续运到西北……”

整个儿就把一家子捆在一起了。有自己和四爷,西北一路就畅通。谁没事找这个麻烦干什么?回头后面还勾着承恩侯府,承恩侯府连着皇后和大皇子。只要不从中牟取暴利,这其实是为皇上排忧解难了。西北藏了那么些人,物资必然紧俏。若是将东西直接过了毅国公的手,那这生意其实就是跟皇帝做的。金家只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就完了,卖给‘大买家’,人家拿货干啥去了,咱们管的着吗?

如此一来,其实家家都占着一股。就像是自己和四爷这边,不用明说,可他们难道不知道靠着谁做的营生。

用四爷的话说,这个机会不抓住,那么发财的机会可能就稍纵即逝了。趁着乱劲儿保命加敛财,还得低调的不引人注意,这事操作起来就得格外注意。

这么一嘀咕,哥几个一合计,这事能干,然后才给散了。

从明儿开始,一个一个的都去忙了,四爷哪儿也不去,回头分红少了谁的都不能少了咱们的。

知道了就安心了,她就不多问了。

但四爷第二天也没在即,出去置办回门礼去了。三朝没回门,这回九朝了,得回去的吧。

往林家去带啥东西呀?

林雨桐在家一天都没闲着,各种做法简单的点心做了九样儿,品相不好的都给金家各房散出去了,剩下的用四爷自己编织的小柳条筐铺上麻纸装了起来。四爷不知道找了谁,带了几筐子温泉庄子上产的菜蔬,什么菠菜青蒜还有水萝卜,又有叫人提前从冰面下捞出来的鱼,早前不知道在哪里养着呢,如今这样的天,只能一桶一桶的装在马车上,至少到的时候还都是活鱼。

这么大的动静,周氏能不知道吗?回门这事,其实还得是长辈操持的。她是把早年自家男人从山里收上来的野山参咬牙拿出来了,然后叫人给林雨桐送去。

楚氏在屋子里翻箱倒柜的,终于把压箱底的一盒香料给翻出来了。另外,又把从家里带来的一大块牛黄连同狗宝、马宝一块,装好带着就过去了。

香料倒是平常,有些香料喜欢的人就追捧的有价无市,但不喜欢的人就未必爱这个。而且,她这个香料不是原料,是一位据说是天庙出身的大家调制的,如今已是孤品。珍贵就珍贵在这里了。

林雨桐闻了闻就笑了,没言语。这个调制香料的大家不是旁人,正是程氏。自从她做了王妃,这些事她都不沾手了。但林雨桐闻见过这种香味。以楚氏的出身,怕是真没打听出来这玩意的具体出处,所以才送到自己面前。林雨桐没叫破,只夸了一句,就叫小桃收了。

不过剩下的三个,倒是真挺难寻的。不说别的,就这一块牛黄,以林雨桐的见识,见过比这个品相好的都不多。

说实话,这个礼下的有点重。

这三个东西她把盖子合上,没急着收,先问楚氏:“二嫂有事但说就是,这么贵重的礼,给我我也不敢收。”

楚氏尴尬的笑笑,“只是我一个小辈的心意。”

“若只是心意,这不值什么。”林雨桐就道,“上次二嫂拿来的茶就是极好的。我知道那是您娘家在南边的庄子上自产自炒的,给我把那个拿两斤便是了。晚辈给的,便是一张纸一根草,家父家母也只有欢喜的。哪里能收这么贵重的东西?”

楚氏揪了帕子,一咬牙,像是下定了决心,继而露出几分苦笑来,“弟妹,我不怕你笑话。跟金家结亲,也是家父权衡之后定下的。当初下定的时候就是冲着大姑奶奶嫁去承恩侯府……”可这大姑奶奶着实不好对付,一看那性子,就知道在侯府里,她是不得长辈喜欢的。那之前打算的事只能从别的地方想法子了。她尴尬的道,“我家中,兄弟姐妹四个。我上面有一兄长,下面有兄弟和妹妹……我那妹妹比我小些,生的却好,至今没有定亲……”

林雨桐讶异,“你们家想送姑娘进宫?”

楚氏脸涨的通红。

林雨桐倒不是瞧不起,楚家本就是商贾人家,自然奔着最大的利益去的。承恩侯府当年还不是小门小户,可如今呢?有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前,好似这些算计也不足为奇了。

选妃从民间选,楚家确实能送选。如果有人搭话,再有银钱疏通,说不得这事还真能成。

可如今这局势,进宫真的好吗?

林雨桐没这么问,只问楚氏说,“这事你跟二哥可提过?”

还不曾!

那你可太胆大了,你们两口子都不商量,你就敢求上门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