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赵氏虎子 > 第592章:六七月

赵氏虎子 第592章:六七月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4:09:3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PS:今天有点事,短了点,抱歉。』

————以下正文————

如赵虞所预料的那般,关朔一死,他麾下的长沙义师立刻崩溃,其麾下刘德、徐宝、田绪、翟尚、黄康等将领,徐宝、田绪被薛敖所杀,翟尚被王尚德所杀,余众四下逃窜,唯剩刘德、黄康二将率残军逃奔荆楚义师,随同后者撤返荆州。

长沙义师,至此名存实亡。

随后的追击战,薛敖大胆采取了他在梁城咸平县时所用过的战术,即由他率骑兵先抵樊水,拖延叛军渡江的时间,待王尚德与李蒙率领大军赶上,前后夹击。

面对人心惶惶、斗志几无的荆楚叛军,薛敖的战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六月初,车骑将军薛敖、南阳将军王尚德、以及河南都尉李蒙,率近十万大军追至樊水,将数万荆楚叛军围困在邓县至樊城一带,除少数叛军将领逃过大江,其余叛军士卒,大多在慌乱之中、或在晋军的逼迫下,试图跳下樊水逃生,一时间,樊水上尽是浮尸,险些堵塞江道。

尽管荆楚义师的将领们,包括刘德、黄康二将,侥幸逃至了大江对岸的襄阳,但谁都看得出来,荆楚义师的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另一边,薛敖的兄长、虎贲中郎将邹赞,则率领着十万‘太师军’,攻入了被江夏义师占据的汝南郡。

由于此前陈勖放弃了汝南郡,率参军向东投奔江东义师去了,这就导致汝南郡境内的江夏叛军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根本不敢阻挡邹赞率领的十万大军。

得知邹赞率领大军攻入汝南郡,汝南郡境内的剩余叛军纷纷望风而逃,或向南逃至江夏郡,或向东投奔陈勖,这就导致汝南郡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要知道,义师并非贼寇,他们在打下城县后,也会接受管理,取代原先的官员,继续维持治安,而现如今,由于畏惧邹赞的十万大军,这批江夏义师的将领、官员逃了,这就导致汝南郡境内各县的治安一度败坏,一些不安分的家伙,趁机作乱,杀人、抢掠、奸淫,为所欲为。

更要命的是,此前作为义师附庸的一些绿林贼,并没有跟随陈勖投奔江东,而是选择了南下,当汝南郡各县的治安败坏之后,这群人正好趁虚而入。

得知这一情况,邹赞倍感头疼。

说实话,他宁可与江夏义师大战一场,也不想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权衡利弊后,邹赞唯有放缓攻势,派出无数使者前行到各县劝降,招降那些叛军余部,避免混乱进一步扩大。

但可惜效果微乎其微,毕竟‘义师失败’的消息早已传入了汝南郡,原本驻扎在境内各县的叛军,还没等到邹赞派来的招降使者,就卷带着财物、粮食逃跑了,邹赞派出的使者又劝谁去?

无奈之下,邹赞唯有加快收复各县的速度。

此时他的敌人已经不再是江东义师,而是那些趁机作乱的家伙——包括绿林贼。

他得抢在这些人将局面彻底搅得稀烂前,收复各县,继而恢复秩序。

然而,汝南郡那可是一个将近有四十个县的大郡,郡土面积是颍川郡的两倍,甚至还要多,纵使邹赞统率有十万太师军,也赶不及在数日内收复全境。

截止到七月,足足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邹赞也只是收复了包括平舆县在内的西部十几个县,而东部各县,此时已是治安败坏、群寇丛生,局面一度还不如被江夏义师统治的时候,甚至是远远不如。

在这种情况下,邹赞一边催促麾下各将尽快收复东部各县,一边想方设法筹集粮食,毕竟军队与粮食,是维系治安、稳定民心的最佳利器,哪怕是再混乱的县城,只要派驻几千军队,再筹集个十万石粮食,这个县城的民心立刻就能稳定下来。

但遗憾的是,邹赞手中的兵力虽然足够驻扎汝南郡的每一个县城,但粮食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汝南西部各县还算好,残余的江夏义师由于慌着逃跑,并没有对县内的粮仓动什么歪脑筋,然而东部各县,除个别几个县的粮仓是叛军在撤离时放火烧毁以外,其余几个县内的粮仓,基本是被当地人抢掠一空,尤其是地头势力。

这些人,显然不会老老实实将抢掠的粮食吐出来。

当然,就算这些人愿意吐出来,也未必够整个汝南郡的百姓吃的。

从哪里筹集粮食呢?

邹赞唯一能想到的也就只有颍川郡了。

目前大河以南的各郡中,唯有河南郡、梁郡、颍川郡在今年全面恢复了农事——济阴、济北那些地方不算,因为那里仍是叛军掌握的地方,收获的粮食也不会听从朝廷的调遣。

而其中,颍川郡是唯一一个去年也有不错粮食收成的。

问题在于,今年颍川郡支援了河南郡、支援了陈郡,同时还收容了大批从河南、陈郡、陈留逃奔过去的难民,是否还有余力支援汝南郡呢?

事实上,就连邹赞也没有什么把握。

但没办法,他必须要得到一批粮食,否则就算他收复了汝南郡全境,却因此导致境内一半百姓饿死,那他到底在保护什么?

一半的汝南郡百姓,那可是几十万人呐!

在权衡后,邹赞亲自写了两封信,派人送往颍川郡,一封交给颍川郡守李旻,一封交给颍川都尉周虎。

而与此同时,在颍川的许昌,赵虞则带着牛横、何顺等人接到了陈太师、毛铮一行。

没错,这位让赵虞亦有些战战兢兢、生怕秘密被识破的老头子,他又回到了颍川。

“又要麻烦贤弟了。”

跟随陈太师一同前来的毛铮,笑吟吟地与赵虞打着招呼。

然而赵虞却笑不出来。

似乎是感受到了赵虞的心情,陈太师玩笑般说道问道:“怎么,居正,不欢迎老夫么?”

赵虞还能说什么?

他只能违心地说道:“岂敢岂敢。……老大人能来,卑职欢迎还来不及呢?卑职只是觉得有些不解,您作为征讨叛军的总帅,此时不应该在前线么?”

其实他倒也不是讨厌陈太师,事实上,他也觉得这位老大人挺有意思的,他只是心虚而已,生怕这位老大人识破他的秘密。

听到赵虞的话,老太师捋着花白的长髯笑着说道:“南阳有仲信与那王家的小家伙在,足够了,相比之下,老夫更在意你颍川这边……居正,关于春耕之事,你颍川进行地如何?”

赵虞顿时就明白了,这位老大人原来是来视察他颍川郡的农田情况的。

想想也对,考虑到南阳郡那边,薛敖、王尚德、李蒙三人正一路高歌猛进,确实不需要这位老大人操心什么,相比之下,他颍川郡今年的收成,反而让这位老大人记挂。

一刻时辰后,赵虞将老大人请到了他的都尉周府,出于礼数,他还唤出了他的夫人静女与陈太师相见。

静女自然也知道这位陈太师的身份,在后者面前表现地恭敬守礼,看得陈太师连连点头。

随后,赵虞便将今年春耕的事宜告诉了陈太师,还信誓旦旦地保证:“鄢陵、定陵、召陵等几个县,卑职采取了老大人的建议,暂时搁置田地争议,先把粮食种上,目前,各县都有我郡军驻扎,每日按时巡逻。”

“唔。”

陈太师满意地点点头,旋即又正色说道:“老夫这次前来,行程较为紧张,明日你带老夫去南边各县看看,随后老夫要去一趟河南郡,估算一下河南郡今年的产粮。……今年,就要靠你颍川、河南两郡了。”

赵虞点点头,旋即又问道:“老大人不去陈郡么?少严兄目前正驻扎在陈郡。”

陈太师犹豫了一下,随后摇头说道:“之后再去吧。”

赵虞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陈太师的想法:今年陈郡各县都因为战事而延误了春耕,指望不上能产多少粮食,因此重要程度显然得排在颍川、河南两郡之后。

当晚,赵虞在自家府上设酒宴款待了陈太师。

在众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聊之际,陈太师向赵虞讲述了南阳郡当前的状况。

之所以是状况而不是战况,那是因为战况并不需要这位老太师操心,薛敖、王尚德、李蒙三人已经攻至了樊水,预期在今年年底前一鼓作气攻陷荆州,彻底剿清作为天下各路义师领袖的荆楚义师。

陈太师真正所担心还是两个字:粮食。

没错,南阳郡也缺粮。

虽说王尚德手中尚握着一批数量可观的粮食,但这些粮食只够军队食用,远远达不到救济南阳境内百姓的地步。

倘若王尚德不能想办法在入冬前筹集到足够的粮食,南阳郡恐怕会陷入战后的动荡。

好在那个时候,颍川、河南两郡当年的粮食已经收获,只要行动迅速,倒也来得及支援南阳,避免最坏的事情发生。

次日,陈太师在赵虞、毛铮等人的陪同下,先到郡守府拜会了郡守李旻,旋即,一行人马不停蹄地前往鄢陵。

由于提前收到了赵虞送出的消息,坐镇在鄢陵的褚燕早早就在城外等候。

褚燕此前就见过陈太师一面,倒也算陌生。

在寒暄几句过后,褚燕就带着陈太师与赵虞视察了鄢陵城外的农田。

这个季节,农田里的作物已郁郁葱葱,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作物,老太师颇感欣慰地点了点头。

期间,一行人经过一个难民屯。

褚燕解释道:“这些人,是从陈留、陈郡逃难而来的,我将他们安顿在此,供给他们食物。……这几个难民屯,我都派了百名郡卒监管,免得他们破坏作物。”

老太师心情复杂地点了点头:“拜托了,善待他们。”

“是。”褚燕抱拳领命。

他早就知道,陈太师出身陈郡,因此他对那些从陈留、尤其是从陈郡逃难而来的百姓格外上心,毕竟他也明白,这位陈太师某种意义上是他们的‘靠山’,只要取得了这位老大人的欢心,他们在颍川就愈发安稳。

此后,陈太师又带着赵虞视察了定陵、郾城、召陵几个县,由于行程仓促,有几个县陈太师甚至都没有进城,只是骑着马来到城外的农田看了一圈,然后就带着赵虞等人奔赴下一个县。

说实话,赵虞这些人从来都没有在马背上呆过那么长的时间,两三天下来,双胯内侧磨地生疼。

或许是觉得这几个县的农事都搞地相当不错,老太师心中的焦虑也有所缓解,见赵虞、牛横、何顺那群人连走路都倒吸冷气,他哈哈大笑,揶揄赵虞等人道:“还不如一介八旬老翁。”

赵虞等人无力反驳。

他们也纳闷,以老太师七十八岁的高龄,哪里来这么好的精力。

难怪薛敖曾表示,就算老太师年轻三十岁,他也没有把握能战胜这位老大人。

短短三四日后,陈太师便将颍川南部各县的农田视察了个遍,随后带着满意的心情回到了许昌。

此时,正巧邹赞的书信送至许昌,赵虞在看完后,亦将其交给老太师过目。

一开始,见邹赞在信中称呼赵虞为贤弟,老太师脸上还挂着莫名的笑容,然而等到老太师从信中得知汝南郡东部地区现如今的混乱局势时,老太师的面色就沉了下来。

“乱国贼子、祸国殃民!”

随着一声怒斥,老太师狠狠一拍桌案,竟是将那张桌案啪出了几条裂痕。

“老大人请息怒。”毛铮吓了一跳。

别说赵虞,就连跟随在老太师身边好几年的毛铮,都没有见过老太师如此震怒。

哪怕这位老太师提到叛军时,也只是发表了一些不合适的感慨而已。

原因很简单,叛军,或者说义师,终归还是有道德底线的,而那群趁机作乱的家伙,那就真的只是贼寇而已。

当即,老太师亲笔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至邹赞手中,命邹赞暂缓收复江夏郡,尽快剿清汝南郡境内的恶寇。

次日,老太师便带着毛铮,告别赵虞一行人,启程前往河南郡去了。

看着这位老大人以七十八岁的高龄,不辞辛苦、来往奔波,赵虞总算是明白,为何这位老太师被称之为‘忠义’。

只可惜,即使是这位忠义的老太师,也阻挡不住即将来到的乱局。

包括赵虞。

汝南郡的群寇,只是一个征兆而已,不难猜测,各地陆陆续续还会有许多贼寇兴起,以占据义师败退后的真空。

当然,这些贼寇最终会被尽数剿灭,唯一无法预测的,是在此期间会死多少人。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