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赵氏虎子 > 第659章:山东战役(五)

赵氏虎子 第659章:山东战役(五)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4:09:3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PS:年末带小孩,唉……』

————以下正文————

“大哥。”

晋军撤退后不久,一身是血的赵瑜便来到了南城墙,找到了站在城墙上的兄长赵璋,后者正用复杂的目光看着一名名重伤士卒以及尸体被搬运下去。

看着那些被搬下城墙去的伤卒与尸体,赵璋的神色不禁有些恍惚。

因为今日在城墙上牺牲的士卒,正是他自两、三年前起事至今所逐渐锻炼出来的强卒,却不曾想今日竟在那支太师军的猛攻下伤亡惨重。

当然,这些士卒的牺牲也并没价值,他们亦重创了太师军,重创了那支传闻中不可战胜的晋国最强军队,尽管双方的伤亡数字相差甚远。

长长吐了口气,赵璋对弟弟说道:“后续的事交给你,我去见公羊先生。”

赵瑜也是知晓事情利害的人,闻言点点头,不再说话。

对弟弟交代了两句后,赵璋立刻带着几名卫士下了城墙,尽管整整八个时辰滴水未进、粒米未进的他此刻亦感觉饥肠辘辘,甚至还伴随着口干舌燥,但他此刻却无心饮食,下了城墙后便直奔郡守府,他要将今日的战况告诉公羊先生,向后者询问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毕竟再这样打下去,就连他也知道难以支撑。

半刻时后,赵璋便来到了公羊先生的住处,向卧病在床的公羊先生仔细讲述了今日这场攻城战的经过,以及大致的损失。

其实这些,公羊先生也早已陆续得知。

“这正是在下最担心的。”

待赵璋讲述完毕后,公羊先生叹了口气,神色黯然地说道:“陈太师所率领的‘虎师’,乃是晋廷最擅战的常胜之师,近几十年来跟随那位陈太师南征北战,从不败绩,我义师的将士虽然亦勇敢,但终归是经验不足,这是任何阴谋诡计都无法弥补的差距,更何况那位陈太师亦是善于用计之人……今日能打出这样的局面,其实依在下看来已不差了。”

“唔。”

赵璋默然地点了点头。

他也觉得今日这场仗,他江东义师上上下下的将士已经做得足够出色,归根到底,还是双方的硬实力相差太大。

他麾下只组建了两年余的义师,又如何能比得过一支南征北战几十年的军队呢?

而刨去太师军,其他晋军亦不弱,比如今日阻击了他义师援军的薛敖那数千骑兵,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前后抵挡了他义师驻东安平与昌东的两股友军,整整**万的兵力,堪称是以一当十。

虽然当时赵璋在城墙上不是看的很真切,但最终,杨其与公孙砚的援军还是没能支援到临淄。

这种硬实力上的差距,最最让人感到绝望。

沉默了半晌,赵璋严肃地问道:“依先生之见,接下来我等该如何应对?”

公羊先生用枯瘦的手捋了捋胡须,沉声说道:“观那位陈太师不惜代价亦要率先剿灭我江东义师的做法,我认为他明日必会卷土重来,绝不会给我方喘息的机会……我建议渠帅今夜就派人前往东安平,将驻扎在东安平的军队调入城内,以弥补白昼的兵力损失。至于退敌之策……”

他摇了摇头,带着几分无奈说道:“在下智计浅薄,暂时也想不到退敌之策。”

赵璋默然地点了点头,丝毫没有责怪眼前这位先生的想法,毕竟他也明白,此刻他们所面对的敌人究竟是怎样一个棘手的存在。

就在这时,公羊先生忽然自责道:“是我错估了局势啊……”

“先生千万别这么说。”

赵璋似乎知道公羊先生要说什么,打断道:“先生又如何得知其他几路义师竟会在半年内被晋军相继剿灭?”

当提及此事时,他心中亦生起几丝遗憾。

倘若其他几路义师可以坚持得久些,将晋军拖上几年——哪怕只是拖上一年,让他江东义师能在山东站稳脚跟,或许就不会出现眼下这种局面。

“实在不行,就南撤吧……”公羊先生突兀地开口道。

“南撤?”赵璋心中一紧。

“唔。”公羊先生点点头,压低声音说道:“当前的局势,虽然对我江东义师不利,但其实对晋军亦有不利。渠帅还记得济阴、东平、济北等地的叛乱么?只要我等能拖住那位陈太师更久的时间,济阴、东平、济北各郡的叛乱就会愈发严峻……若实在不行,渠帅便率军向南撤退,大不了退回泗淮……倘若那位陈太师紧追不舍,那就无法兼顾济阴、东平、济北各郡的叛乱。”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济阴、东平、济北等处的叛乱,背后似有其他义师幸存者的影子,想来不会轻易被晋军一网打尽,趁着那位陈太师回头围剿那几处叛乱的工夫,我江东义师可借泗淮、江东之地再起。”

“唔……”

赵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见此,公羊先生又说道:“我军若撤,晋军必然会追击掩杀,介时薛敖率领的骑兵,将会成为我军的心腹大患……这几日我一直在思忖抵挡骑兵的办法,咳、咳咳……”

说到最后,他忽然猛烈咳嗽几声,惊得赵璋连忙上前轻抚其背:“先生?先生?”

公羊先生一边捂着嘴连咳了几声,一边无声地摆摆手,示意自己并不要紧,待平复下来后,他从榻上的小案取过一叠纸,对赵璋说道:“汉国末期,有泰山郡人士马隆,任武威、西平太守,此人为抵抗羌人,命人造偏箱车,记载于《风后握奇经》,我曾粗略翻过该书,好在还记得个大概……”

赵璋听得大喜,连忙接过,口中问道:“造出此物,便可不惧骑兵?”

“不能。”

公羊先生遗憾地摇摇头,解释道:“偏箱车,它好比就是可以移动的拒马、鹿角,只能用于抵挡骑兵正面突袭,若地形狭隘处则效果更佳,但远远不到不惧敌人的地步……”

“如此也足够了。”

赵璋欢喜地说道:“若今日杨其与公孙砚率军来援时能带上数百此车,又岂会叫那薛敖那般猖狂?……呃,我没有指责先生的意思,先生莫要误会。”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公羊先生不介意地摇摇头,不过心中却不是很认同赵璋的话。

毕竟偏箱车终归是死物,是否能发挥作用,还是得看运用它的人,而今日杨其、公孙砚所面对的,却是晋国最精锐的太原骑兵,是足以与羌胡骑兵相提并论的精锐,又哪里是凭借区区一些死物就可以击退的呢?

经验丰富的骑兵,有的是办法可以可以对付这种战车,哪怕使用这种战车的人摆出方门阵这种无懈可击的阵法,也未必就不能破解。

他向赵璋献出偏箱车这种造物,无非就是尽人事,希望能增加几分己方的胜算,或者说,让己方的士卒在那群骑兵面前减少伤亡,仅此而已。

至于凭此物击败那支骑兵,公羊先生可不敢奢想。

微微摇了摇头,公羊先生继续说道:“从明日起,我以为晋军会加紧攻城,我方唯有死守,静待雪至。……待过几日天降大雪,渠帅便可以考虑南撤一事了。”

赵璋听得一愣,皱着问道:“先生的意思是,叫我趁着大雪南撤?我不明白。倘若我等能坚守至冬雪来到,晋军必退,介时我方就能得到足足一个冬季的喘息机会,又何须再撤退?就像先生所言,介时我方将陈仲的军队拖死在此处,叫济阴、东平、济北等郡的叛乱趁机做大,到那时候,那陈仲必然首尾难顾……”

听到这话,公羊先生摇摇头说道:“渠帅的考虑不错,但有几个问题,首先,区区一个冬季的喘息,就能让我军拥有抵抗陈太师麾下军队的实力么?不,若今年无法将其击退,来年开春后同样如此,而糟糕的是,那时冰雪消融,晋军骑兵得以再次露出獠牙,介时再想撤,就要多费一番工夫了。其次,我江东义师占据泰山、山东,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晋廷,观那位陈太师的态度就不难猜测,他是无论如何都要夺回山东的,假若我军不撤,那么双方的厮杀就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假如我军能胜倒还好,可若是注定难以取胜,那又何必做无谓的牺牲呢?不如再次蛰伏,祸水东引,静待太师军疲惫奔走,再做打算。……其三,济阴、东平、济北的叛乱固然可以进一步削弱晋国,甚至分散那位太师的主意,但我等终归不知其背后指使者,牺牲我江东义师,为其创造壮大的机会,寄希望于他们能重重打击晋国……何不祸水东引,将希望寄托于我等自身?”

“原来如此。”

赵璋听得心中彻悟,连连点头。

而就在这时,又听公羊先生说道:“大军南撤,需有人留在临淄拖延晋军,在下愿意留下……”

听闻此言,赵璋大惊失色,连忙说道:“怎能将先生留下?”

公羊先生抬手打断道:“在下已至该知天命的岁数,倘若我没有料错的话,我怕是很难敖过这个冬季了……”

“先生……”赵璋欲言又止。

其实他也知道,眼前这位公羊先生十几年前带着他堂兄弟赵璟的长子赵寅逃亡时,曾因在寒冬的河水里冻了半宿而落下一身病根,后来那些年,每逢阴寒天便苦不堪言。

尤其是这些年,这位先生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终日每日药食进补亦无济于事。

终究,还是到了这个地步了……

深吸一口气,赵璋沉声说道:“我会亲自护送先生南撤,先生可是我军的智囊。”

公羊先生笑着摆摆手道:“与其再饱受一番逃亡之苦,在下宁可留在这间炭火烧旺的屋子里……”

他的神态很轻松,仿佛根本不是在谈论自己性命的话题。

看着这位面如枯槁的先生,赵璋几番欲言又止,最终勉强笑了一下。

但这勉强的笑容,并不代表他会将这位先生抛下。

次日清晨,陈太师果然再次举兵攻打临淄城,昨日不曾被摧毁的那些攻城战车,再次出现在守城士卒的眼中。

不过相比较昨日两军厮杀惨烈,今日晋军攻城的势头稍稍有所减缓,想想也是,毕竟太师军的士卒也是人,他们尚未恢复元气倒也不奇怪。

但即便如此,当日的攻城战依旧激烈而紧张。

可能正是在当日看出了麾下士卒的体力不继,隔日,陈太师下令全军歇整,这总算是让临淄喘了口气。

但也仅仅只是喘了口气而已,再隔日,也就是十月十九日,晋军再次对临淄城发动进攻。

不得不说,在经过整整三次的攻城战后,临淄城可谓是摇摇欲坠,尤其是在临近黄昏、晋军无奈撤兵时,仿佛只要再有一个时辰,这座城池便会落入晋军手中。

这令陈太师都感到震撼的是,江东义师硬生生地挡下了这三次攻城。

是凭着兵力两倍于晋军的绝对优势么?

陈太师并不这样看待,在他看来,对面的江东义师更具威胁——这支一支论坚韧与意志皆不亚于他麾下晋军的义师!

没错,义师!

观陈太师有一回在毛铮面前失言,错称对面为‘义师’,可见这位老太师其实也知道对面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只不过,他是晋国的臣子。

十月二十五日,赵璋苦等多时的第一场雪,终于来到。

然而,这场雪却不足以令晋军罢兵,相反,陈太师愈发加紧攻城,争取要在即将来临的连日大雪天之前,一举攻下临淄。

此后,十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晋军踏着积雪连攻临淄整整两日,两军将士皆苦不堪言。

眼瞅着十一月将至,而临淄城却还未攻打下来,陈太师亦愁眉不展,他满头斑白的头发,仿佛又白了几分。

十月二十八日,陈太师将麾下大将召集于军中帅帐,也不分派任务,而是下了一道死令:“距离十一月仅余两日,这或许是我军今年收复临淄最后的机会,今日,老夫亲自上阵……”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无不骇然。

什么?

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师,欲亲自上阵?

“老头子。”

原本环抱双臂一副吊儿郎当态度的薛敖,闻言亦是神色一紧,皱着眉头上前劝阻道:“一大把年纪了,可莫要逞强……”

陈太师挥手就打掉了义子薛敖上前阻拦的手,自傲地说道:“仲信,老夫上阵杀敌的时候,你还未出生呢!”

“呃……”薛敖张了张嘴。

这话,倒也没错。

眼前这位老太师上阵杀敌的时候,恐怕在座的诸将没几个降临人世的。

“总而言之……”

拨开了薛敖的手,老太师环视帐内众将,沉声说道:“今日定要攻下临淄!若不下城,绝不撤军!”

看着这位老太师严肃的面色,帐内众将皆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抱拳颔首。

“遵命!”

当日,平日里以便服示人的老太师,罕见地身披甲胄,甚至还提上了一柄巨大的长柄战刀。

在旁的毛铮暗自估测老太师手中兵器以及那一身甲胄的重量,心下暗暗咋舌:近八十高龄的老太师,哪来那么好的体力?

但不得不说,亲自上阵的老太师,在激励士气方面,远不是其他任何一名将领可比,包括薛敖。

当得知这位老太师欲亲自上阵参与攻城的消息时,晋军的士气顿时爆棚,甚至还要超过首日攻城的时候。

“呜呜——”

“呜呜——”

“呜呜——”

三声号角响起,旋即战鼓擂起。

待等中军将罗隆下达了攻城的命令后,老太师亦乘马冲向了临淄的城墙。

此举着实看呆了守卫城墙的江东义师将士们,就连此前直呼老太师为陈仲的赵璋,亦看得目瞪口呆。

不过在反应过来之后,赵璋第一时刻下令弓弩手朝老太师射箭,希望可以击杀这位晋军的主帅。

但很可惜,陈太师身边围满了一个个手持大盾的卫士,哪怕有几支箭矢漏了过去,戎马一生的陈太师,也有足够的经验与实力,用扣在左臂处的那块镀铜铁盾将其挡下。

“今日,必下此城!”

随着陈太师高举手中的长柄战刀指向近在咫尺的临淄城,城外雪地上的数万晋军一下子就炸裂了,一个个如狼似虎般涌向城墙。

而薛敖,亦在今日得偿所愿地当上了先锋将,选择弃马步战的他,迅速登上了云梯车,旋即踩着跳板一跃跃上了城墙。

“老子,薛敖!”

手持长枪的他,傲立于临淄城的南城墙上,尽管面对着周遭无数江东义师士卒而身边却仅有数名晋卒跟随,他的脸上也没有丝毫的惧色。

反而是面对他的那些江东义师将士们,一个个露出了震撼、畏惧的神色。

或有人喃喃自语:“陈门五虎……”

“杀——!”

喊杀声响彻城墙,在刀光血影间,头颅、断臂四处乱飞。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楚可见晋军逐渐占据上风,在城墙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落脚点。

『到此为止了么?』

看到这一幕,赵璋不甘心地攥了攥拳头,却又无可奈何。

『该是时候突围南撤了……』

他心下暗暗想道。

王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八日,晋太师陈仲率十五万大军鏖战十余日,最终攻陷临淄。

赵璋、赵瑜兄弟率义师残军向南突围撤离。

至此,山东复归晋国所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