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420【又是政治】

梦回大明春 420【又是政治】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北京宝泉局制造新钱,铜料是走海运在天津登陆。

自从杭州开海以后,天津跟着走私大兴。主要是日本、朝鲜两国商船,悄悄跑去天津买棉布,天津卫官员被买通之后,对此睁只眼闭只眼不闻不问。

北京造钱大获成功,王渊让物理学院搞了个机械制造厂。专门为朝廷制造制币机,一来扩大北京宝泉局规模,二来推广到南京宝泉局,之后便是昆明和西安,打算搞中国四大铸币基地。

就在此时,朱厚照紧急召见,让王渊以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前往内阁商议国家大事。

赈灾!

这两年的气候非常诡异,太湖居然都结冰了,广东那边天降大雪,汉水直接被整条冰封。

咱们说过,正德年间的气候,远比嘉靖、万历糟糕,平均气温已经接近明朝末年。

不但如此,旱灾也经常降临,正德年间的旱灾记录,远远大于水灾发生次数。

冬天寒冷,夏天干旱,百姓苦不堪言。

去年冬天南方大面积降雪,今年多个省份旱灾严重,江淮流域又有洪灾出现。江淮地方主官的奏疏,已经出现“人相食”字眼,内阁和六部官员被搞得头大如斗。

朱厚照北征的打算,再度被拖延,别说出兵打仗了,赈灾都粮食不够!

今天的内阁会议,不但内阁众臣到齐,就连六部尚书都来了。

灾情太过严重,内阁根本扛不住,需要六部尚书来分担一下压力。

礼部尚书毛澄率先发言:“自陛下登基以来,天下灾异频降,乃是上天示警也。正德四年冬,广东潮州大雪,积雪竟厚尺许。正德八年冬,太湖、洞庭湖起坚冰,迎春乡自古竹渡至蒲溪港十余里,尽皆冰封。有人行走被冻成冰雕,至翌年七月始解……”

朱厚照听得不耐烦,打断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毛澄跪地拜倒:“请陛下发罪己诏,祭祀山川社稷,祈求苍天饶恕!”

朱厚照居然没当场发火,语气平静道:“如果你只想说这些,那今天可以滚了,朕今天是招你们商讨赈灾的。”

梁储跟着跪下:“毛尚书所言有理,今年春季,陛下南巡未归,亦未主持祭祀大礼。恐触怒上天,才会水旱灾一起降临大江南北,就算陛下不发罪己诏,也应该祭祀山川社稷,反思己身,勤修政务。”

王琼突然来一句:“这数十年来,最冷的应该是弘治六年,当时长江口的海水都被冻成坚冰。如果天气转冷是皇帝过错,难道先皇也犯了什么大错吗?”

一直垂拱不语的杨廷和,突然死瞪着王琼,他最恨的是陆完,最想弄死的却是王琼。因为陆完只是坏,王琼既有能力又唱反调,多次搅乱杨廷和的各种谋划。

清流们的目标,明显不是赈灾,而是借着各地灾祸,逼迫皇帝不要再乱跑,老老实实坐在紫禁城里听话!

朱厚照对王琼的表现很满意,又问黄珂、李鐩:“黄尚书,李尚书,户部和工部能拿出多少钱粮赈灾?”

黄珂说道:“太仓的钱粮不太够,请拨内承运库、天财库新铸之钱。”

王渊制造的新钱,名义上给了户部,其实都进了皇帝内府,分别由内承运库和天财库进行掌管。

李鐩说:“工部库房,工部无法做主,而且最近两年不让臣查账。臣,实在不知道工部有多少银子。”

工部是有自己的小金库的,但内府侵吞日益严重,工部已经实际丢失查账权力,就更别提使用小金库里的银子了。比如太监张永,就曾把工部的银两,直接往自己家里搬。

朱厚照挠挠头,又问王渊:“二郎有何提议?”

王渊突然说:“臣请设立新库,隶属于工部,库房银两专用于修筑各种工程,包括洪灾时修复河道堤坝。今后工部之收入,可只缴纳一部分进戊字库、广积库、广盈库。”

戊字库、广积库、广盈库这三座仓库,名义上都隶属于工部,工部进项必须上交给三库保管。实际都是太监在操作,户部负责记账,工部负责查验而已,到现在连查都不让查了。

王渊此言一出,李鐩顿时投来感激的眼神,其余众臣则吃惊地看着王渊。

杨廷和率先支持,拱手说:“臣认为王侍郎所言有理!”

“臣附议!”

“臣附议!”

内阁和六部全员赞同,都想从太监手中,夺回一部分财政大权。

不管彼此闹得再凶,文官依旧是文官,在这种时候是非常团结的。嗯,这是因为正德年间,还未出现真正的党争,不至于搞得你赞成的我便反对。

朱厚照用古怪的眼神,盯着王渊看了一阵,突然笑道:“准了!”

张永若是知道真相,恐怕要被气炸。他多番结交王渊,多次主动示好,居然得到这样的回报。估计吧,今后张永会打王渊的小报告,反正必须出一口恶气才行。

至于朱厚照是什么心思?

张永和王渊联手坑死许泰,你当皇帝不知道吗?朱厚照心里其实很清楚,以为张永和王渊已经勾结起来。

现在王渊主动跟张永划清界限,朱厚照在惊讶之余,又感到一丝欣慰,他要的就是王渊做孤臣!

王渊一句话,就让文官们团结起来。

可这种团结的气氛,瞬间被梁储打破。这老家伙说道:“陛下,自杭州开海以来,两淮与江南之地,逐利风气大盛。良田不种粮食,纷纷改种棉花,导致膏腴之地却缺粮。此次江淮大灾,本不至于‘人相食’,皆因数省缺粮所致。臣请再倡海禁,毁棉田而种稻米!”

王渊都听傻了,老子刚抛出橄榄枝,你这厮居然反手就是一刀!

杨廷和也有些无语,他跟梁储商议好了。趁着这次多省大灾,一要拴住皇帝不乱跑,二把王渊开海给搅黄,任何一个目标达成都是胜利。

但也要稍微灵活一些啊,人家王渊刚刚给工部夺回财权,现在搞事简直太不要脸了。

杨廷和做官喜欢和气,不配合的就排挤,能合作的就接纳。他正准备接纳王渊,甚至想把王渊拉进清流当中,被梁储这么一搞彻底坏事!

王渊也懒得辩解与反驳,谁敢再谈海禁,暴跳如雷的应该是户部尚书黄珂。

黄珂果然出声了:“梁阁老,户部本就缺钱,海禁之后你给太仓补银子?”

梁储反问:“银子重要还是百姓重要?”

黄珂冷笑:“那这次赈灾,你别找户部要太仓银!”

王渊突然说:“陛下,臣在杭州开海之时,便料到棉花会侵占良田。因此有规定,各国商船更换海引文书时,必须运来足够的粮食,此举可称‘海上开中制’。如今,杭州建有常平仓,储粮众多,可就近调去江淮赈灾。另外,大明水师刚刚来报,已在海外获得三座大岛。三岛皆土地肥沃,可运送受灾流民去海外垦荒,赐予他们粮食和种子。一来能解决流民问题,二来可在海外大种粮食,以弥补江淮、江南被棉花侵占的良田。”

朱厚照笑道:“此议甚好,二郎再说。”

王渊说道:“请扩大开海之策,再开广州、福州、漳州、泉州、天津之海!”

“不可!”梁储强烈反对。

杨廷和皱了皱眉头,既不反对,也不支持。

梁储强烈反对开海,是因为他梁家就在广州,禁海对梁家的走私有利。而这关四川人杨廷和屁事?禁海杨廷和得不到什么好处,开海反而能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杨廷和不表态,纯粹是给政治盟友梁储几分薄面。

开海的最大得力者是皇帝,海关税收要分给内库,还要分给工部,这些银子以前都进内库。朱厚照恨不得全面开海,顿时笑道:“便依二郎所言,再开几个港口。”

已经入阁做辅臣的毛纪,立即劝谏道:“陛下请三思,开海百害而无一利……”

“你闭嘴!”朱厚照厉声呵斥。

反对开海者顿时噤声,思考着如何破坏此事。一下次开海好几个港口,总能出现各种纰漏,到时候再跳出来阻止便是。

接下来便是推荐赈灾人选,好几个省份遭灾,得派几个得力大臣去主持。

江淮地区的赈灾人选,由杨廷和负责推荐。王渊没有去争,但推荐了陕西赈灾(旱灾)人选,举贤不避亲嘛,他直接推荐自己的半个老师席书。

席书在贵州因功升迁,此时已是右佥都御史,正在巡抚湖广。如果这次赈灾得力,再加上王渊运作,多半就能升任左佥都御史。

王渊根本不知道,对他有提携之恩的席书,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呢。

若非王渊扇蝴蝶翅膀,席书再过四五年,就能飙升为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嘉靖还打算让席书做阁臣,都已经廷推通过了,结果席书接到任命之前突然病死。

席书若不早死,有夏言啥事儿?

在嘉靖心中,夏言就是席书的代替品。若夏言不能上位,历史上的严嵩又怎么上位?

可以说,席书的意外病逝,才造就了大奸臣严嵩。

不管如何,王渊借着各省大灾,直接达成三个目的。第一,跟张永划清界限,帮工部拿回财权,跟文官集团关系缓和;第二,扩大开海,转移流民到海外,加快海外殖民步伐;第三,趁机提拔自己的恩师席书,增强自身派系力量。

杨廷和也不吃亏,皇帝虽然没下罪己诏,可看样子近期不会再出京了。另外,灾情最严重的江淮地区,赈灾负责人是杨廷和的心腹,事成之后又能提拔一个亲信。

便是靳贵和杨一清,都各自派出心腹赈灾,大家分蛋糕而已。

让百姓深受苦难的灾祸,在朝堂变成了一笔政治交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