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还不知足?】

梦回大明春 【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还不知足?】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张枚在中殷州开凿运河,耗时并非他估计的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没有完成。

整整用了二十六年时间,耗费白银4400万两!

他甚至连总督都没当上,只挂一个副总督的名头,全身心的投入运河工程当中。

首先就是经费紧缺,原本预计1000万两足矣,谁知乱七八糟的状况出现,导致建设成本翻了四倍有余。

什么状况?

热带雨林气候,隔三差五暴雨来袭,工程经常被迫停止,而且暴雨形成的洪水也让人头疼。

接着还有黄热病和疟疾,张枚已经准备很充分了,但疾病依旧在工人当中肆虐,死于这两种疾病的劳工多达上万人。

最后一个问题,巴拿马地峡两岸,太平洋和大西洋水位有落差。

延嘉皇帝被张枚坑得够呛,诸多投资者也被坑得够呛。由于百官坚决反对,不愿追加投资,巴莫运河工程差点半途而废。

关键时刻,还是朱慈熤力排众议,以皇帝身份亲自站台。皇帝私库投资了一笔,工部和户部投资一笔,又吸纳大明的民间资金,以发放国债的方式填上资金窟窿。

朱慈熤又从大明皇家学院,调派十多位物理门徒,前往殷洲重新设计方案。

最终方案,跟异时空的巴拿马运河几乎一致。

运河西段不用多说,是地峡最窄、地势最低处,几乎不用考虑其他地方。而东段,依旧走了查格雷斯河,不是为了节省工程量,而是为了解决水位问题——雨季怕洪水泛滥,旱季怕水位太低,必须要造一个人工湖蓄水,同时还可解决海平面高度差的困扰。

另一个时空的加通湖,是以查格雷斯河为基础,强行造出来的世界最大人工湖。

这个时空,人工湖也被造出来了,以张枚的字号为名,叫做“昆山湖”。

还修建了昆山水坝,宽30多米,长300多米,坝基皆为三合土打造,坝身直接浇灌钢筋混凝土。几级闸门的设计,采用中国传统方式,但又加装了蒸汽动力设备,开一次闸还得烧煤预热锅炉。

钢筋混凝土,早在延嘉初年,就已经广泛用于城池和水利建设。

杭州、广州、福州等大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已出现许多四到六层的砖石水泥建筑。大量城市平民,自购或租赁住进楼房,似乎已领先欧洲两三百年。

如果你看美国1920年代的影像,也会感觉很魔幻,中国还在军阀混战,美国已经建起摩天大楼。甚至在甲午战争之前十年,美国就已经有10层高的大楼,袁世凯还没称帝,美国就出现了55层的大厦。

这就是科技领先时代的体现。

当张枚再次回到北京,已经是60岁的老人,朱慈熤都驾崩好几年了。

延嘉皇帝朱慈熤,庙号圣宗,谥号平帝。

平:治而无眚(过错),执事有制,布纲治纪。

圣宗平皇帝朱慈熤留下的大明,在册人口约2.3亿,这还是受制于连年天灾,否则人口早就突破3亿了。

在朱慈熤治下,老挝正式建省,名叫“澜沧省”,设澜沧布政使司。吉林正式建省,名叫“泰宁省”,设泰宁布政使司,辖有黑龙江部分区域。海南和台湾,皆正式建省,名叫“琼州省”、“台湾省”。

大量灾民和失地农民,都被移往台湾、海南、老挝进行开拓,在减轻国内矛盾的同时,又提升了这些地区的汉民数量。

朱慈熤在位41年,不但带领大明走出天灾泥潭,而且朝廷的实控疆域变得更大,吏治稍微清明,商贾也被压制。

继任者为隆佑皇帝朱和坣。

隆佑,天赐洪福之意,实在是百官被天灾搞怕了,希望换个新皇帝能够有好年景。

可怜的隆佑皇帝,他在位的十多年,正是小冰河时期最寒冷的十多年,就连海南岛都能积雪成冰!

隆佑皇帝遵从先帝遗命,继续支持张枚开凿运河。

但是,顺利凿通运河的张枚,回朝之后却无法入阁,因为大家都觉得他纯属浪费银子。不过毕竟老资格,又在殷洲苦熬多年,还是顺利补了一个工部尚书。

张枚回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获准拜祭先帝陵,趴在朱慈熤坟前嚎啕大哭。

巴莫运河通航之后,殷洲所产商品,通过大西洋直接卖到欧洲。汉人移民,也可通过运河,迁徙至北殷洲东海岸开发。殷洲的发展,就此狂飙突进,每年都能为朝廷带来巨大利润。

隆佑皇帝朱和坣,并不显得昏庸,守成绰绰有余,甚至可称得上贤明君主。

但他真的倒霉啊,在位十多年,全国性的天灾就有十多年。

土地兼并愈发严重,大明国内疯狂内卷,地主将损失都转嫁到佃户头上。吏治也逐渐**,朝廷年年拨款救灾,可银子八成都被层层克扣。

终于,在隆佑十一年,西北爆发大起义。

此时大明的地方部队,吃空饷成风,常年不经操练,居然被义军打得丢城失地。最后,还是兵部左侍郎挂帅,带着先帝组建的西苑新军,终于将这场波及三省的起义平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山东、江西、四川接连出现起义,西苑新军疲于奔命,地方总督又难以应付,地方部队越整顿越烂。

好在,总算还是挺过去了,大明没有亡于小冰河最冷的时候。

但大明内卷得太厉害,无数百姓借钱买船票,朝着殷洲、吕宋、天竺移民,再次兴起规模巨大的移民潮。

而且,大明的吏治几乎崩盘,起因就是每年赈灾款无数,引得官员们眼红大肆贪污。接着又是平息民乱,一打仗就军费无数,又引来文官、武将和太监贪污。贪来贪去,各个领域都开始贪,而且是肆无忌惮的大贪。

但凡朝中有清廉忠义之士,也必定遭到排挤闲置,“众正盈朝”的时代正式降临。

更可怕的是商人阶层早已壮大,官商勾结在一起,趴在朝廷和百姓身上吸血。吸国内的血还不满足,又去吸殷洲殖民地的血,贪婪到殷洲百姓难以忍受的地步。

重光七年,西元1687年。

盛州指挥使陈泰仁叛乱,拥兵数万自立为王,建国“大盛”。国土包括: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

殷洲总督带兵平叛,还未出征,便被毒死,总兵岳成龙宣布独立,建国“大殷”。当地商贾支持其称王,但政体类似君主立宪,内阁之中设有议会。国土包括: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负责运宝舰队的海军总兵安贵,虽然顺利进入巴莫港,却不被允许上岸。这货在殷洲有妾室,干脆不顾国内妻儿老小,直接率领舰队北上,在墨州府宣布建国,国号“大墨”,舰队将领都成了开国勋贵。国土包括:墨西哥北部和中部。

这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南北苏龙府的文官,皆被地方商贾杀死,居然宣布建立“苏龙共和国”。国土包括: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

山东流寇后代建立的大金国,得知这些消息之后,立即出兵进攻栎州府,想要吃掉栎州这个财富之地。

栎州府的官民毫无准备,半个月就被占领,大金国又跑去攻打洪县,吞掉殷洲目前最优质的产棉区。

大明东洋水师,几乎倾巢而出,带着上万官兵,前来殷洲平息叛乱。

结果到了栎州港,大金国不让他们进行补给,更不愿意给他们修补船只。

双方就此展开战斗,东洋水师海战获胜,而且赢得非常轻松,因为他们拥有蒸汽铁甲舰。不是风帆蒸汽混合动力船,是纯粹的蒸汽船,整个大明只建了十二艘。

东洋水师的登陆作战也获胜,顺势夺回栎州府和洪县。

顺带一提,由于没有激烈外部战争,这一百多年来,枪炮技术发展得并不快,只是略作改进而已。

东洋水师,跟栎州府幸存的商贾交流之后,才知道墨州府及以南,大半个殷洲都已经宣布独立。海战他们肯定能赢,但陆战的敌人太多,根本不可能平息叛乱。

水师将领们私下一商量,直接杀掉领军文官和太监。

东洋水师提督李振宗,在栎州府自立为王,建国“大唐”,自诩为李唐皇室后裔,接着又顺势吞并新泉府。国土包括:美国西部沿海。

李振宗修补船只之后,立即派遣心腹,带着舰队去拜会南方各国,跟那些新兴国家都达成默契。然后就坐船回琉球,把东洋水师的官兵家属接来,免得被朝廷攻入琉球问罪家人。

得知东洋水师集体叛乱,朝廷果然出兵,派南洋水师过去征讨琉球。

南洋水师早就收到东洋水师的密报,都是水师,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而且,东洋水师兄弟都建国了,咱们还愣着做什么?

南洋水师提督宋旺,杀死文官和太监,直接原地建国,定都柔佛,国号“柔佛”。国土包括:马来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岛。

大明君臣都懵逼了,请求东吁国王出兵相助,去弄死南洋水师那帮混蛋。

此时的东吁国王名叫王澹,是王渊的八世孙。

王澹果然出兵了,却不是攻打南洋水师,而是去攻打大明的澜沧省(老挝)。澜沧百姓非但不抵抗,反而组建义军,帮着王澹打官军。

王澹吃掉澜沧之后,顺势攻占高棉。

若非害怕消化不良,王澹甚至想去进攻交趾和云南。

至此,夏婵这个丫鬟的后代,已经成为东南亚小霸王。国土包括:缅甸中部和南部、泰国中部和北部、老挝、柬埔寨。

如此剧变,皆发生在三年之内,大明朝廷显然已离心离德,中央根本无法控制海外领土。

王策的后人也趁机出兵,攻占台湾和琉球。国土包括:台湾、琉球、菲律宾、印尼(苏门答腊岛除外)、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

此时此刻,西苑新军也已不堪用,朝廷派遣二十万大军,南下征讨东吁国,想要夺回澜沧(老挝)。

王澹诱敌深入,都还没开始打仗,大明官兵就因气候问题,出现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大明惨败。

消息传回国内,云南农民率先起义。朝廷紧急从四川、贵州调兵镇压,谁知贵州也出现起义,然后山西、陕西、河南遍地起义。

整个大明,已经走向末路。

很扯淡的是,朝廷至今财政都还宽裕,有足够的银子派兵平叛。

重光皇帝提拔知兵文官,令其挂印出征,用两年时间平定了西北和河南。接着,又用三年时间,平定贵州和云南,终于把国库给消耗干净。

东北又乱起来!

这次是东北的武将,不堪忍受文官侮辱,也不愿伺候该死的太监。他们参与过河南平乱,立下大功却被克扣赏银,还得给太监、文官上贡才能兑现军功。士卒们死伤惨重,得不到赏赐就开始闹,武将们干脆顺势就反了。

这种现象很有意思,如果王渊不改革军制,武将们是肯定不会造反的,因为他们属于既得利益者。

但武将变成流职,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只能靠贪墨军饷捞钱。被文官和太监层层克扣,他们也没剩几个了,过些年还得异地调任,这武将当着有什么意思?

东北武将之间,迅速打成一锅粥,一部分造反自立,一部分忠于朝廷。

忠于朝廷的还更多,按理来说,可以迅速平叛。但他们就是平不掉,不断报捷邀赏,请求朝廷拨给经费,完全把叛乱将领当成任务怪反复刷。

前后打了好几年,东北的叛乱依旧未平,反而是重光皇帝先被熬死,总算没有沦落为末代君主。

公元1695年,平宁皇帝登基。

小皇帝一个,太后听政,内阁揽权。

江西爆发民乱,朝廷无力镇压,很快蔓延到贵州和云南,接着四川和湖广也出现零星起义。

朝廷没钱,不加征商税,也不向大地主开刀,居然找平民加派“剿饷”,已经废除百余年的人头税又回来了。这条政令一出,瞬间为朝廷回血几百万两银子,后果是山西、陕西、河南民乱四起。

官兵彻底没了办法,朝廷勒令地方士绅,自费组建“义军”,自己平息本地民乱。

这招实在牛逼,本来是农民起义,瞬间变成地方割据。

而士绅望族和豪商大贾,依旧还不知收敛,仿佛遍地叛乱跟他们无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