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最大敌人

大清巨鳄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最大敌人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英吉利经济危机的爆发丝毫不逊色于美利坚,格拉斯哥银行宣布破产倒闭就象的推到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骨牌,紧随其后的是规模不小的西英格兰银行和南威尔士银行,大银行的倒闭又牵连无数的中小银行。

随着大量银行迅速破产倒闭,股市随即崩溃,无数企业公司跟着遭殃,大量厂矿跟着破产倒闭关门,数目巨大的工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失去工作。

本就因为各国经济危机危机而陷入萧条的英吉利经济,经受这一波突如其来又猛烈无比的冲击,顿时就陷入了更深层次的萧条。

英吉利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于欧洲各国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经济持续低迷了五年之久的欧洲各国经济刚刚有所好转,又遭遇到第二波冲击,大大延缓了经济复苏的时间,不过,也有例外,美利坚和德意志两国并未遭受大的波及。

“英吉利这次经济危机延迟了五年,重工业依然是重灾区,铁路修建、船舶制造、机器制造、钢铁冶炼、采矿业等行业都遭受沉重的打击,钢铁产量从三百万吨下降到了一百万吨,不仅是产量下降,价格下降幅度也十分之大,苏格兰生铁由102先令降到了47先令。”

易正行有条不紊的汇报道:“另外还有一点不用于其他各国的是,英吉利的纺织业也遭到重创,百分之二十的纺织厂倒闭,百分之六十的纺织厂开工的机器不足一半........。”

易知足摆了摆手打断他话头,“这次经济危机,英吉利为何会延迟五年之后才爆发?”

“1873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英吉利就经历了金融危机,导致其金融投机并不猖獗。再则,这次是重工业经济危机,英吉利铁路修建没形成**,船舶制造方面因为南非一战的损失,加大了铁甲舰的建造规模......。”

易正行早就料到会有次一问,胸有成竹的道:“纺织业实则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受的冲击并不大,再有就是投资,英吉利热衷于资本投资,这几年欧洲各国爆发经济危机,英吉利在纺织、船舶、炼钢、采掘等行业的投资却是稳步增长。

这实则也是这次英吉利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欧洲各国爆发经济危机期间,扩张投资只会导致进一步生产过剩,导致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如果英吉利不进行投资扩张,而是采取收缩投资,完全可以避免这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对方一眼,不无担忧的道:“我国这几年投资扩张的幅度远甚于英吉利,会否也爆发经济危机?”

“不必担心,我国情况与英吉利不同。”易知足缓声道:“我国不是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而是以高度垄断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制度,工业规模和经济总量不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再则,我国本身就拥有着无与伦比的人口总量和极为庞大的国内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这些年来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对外贸易的垄断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税调解,对我国的工业发展和国内市场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这次英吉利经济危机爆发,为什么对美利坚、德意志没有造成大的冲击?同样是因为贸易保护,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促使西洋各国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美、德两国是先行者。”

听的这话,赵烈文笑道:“美、德两国也是跟咱们元奇学的罢,咱们才是最早实行贸易保护的。”

易正行却道:“西洋各国陆续走向垄断并实施贸易保护,会否逐步削弱我国的优势?”

“这是必然的。”易知足点了点头,“不过,同样是垄断,我国的垄断程度更高一些,西洋各国目前只是行业垄断,而我国则是国家垄断!这更适宜国家对工业和经济进行干预,也利于集中资金进行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发展。

象五年计划,这在西洋各国就是难以想象也是难以实施的,没有哪个国家能有如此富裕的财政!就连英吉利也做不到!”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实际上也是我国能在短短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内发展如此之快的根本原因。当然,也要看到,我国的工业发展是站在英吉利肩膀之上发展起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很多技术,我们都是剽窃自英吉利、美利坚,否则,发展速度不可能有如此快。”

赵烈文看了他一眼,道:“英吉利最早进行工业革命,至今已百余年,后继进行工业革命的世界各国,基本都是剽窃英吉利的工业技术,但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成就,也唯有我国,这主要是得益于大掌柜远见卓识.......。”

“大掌柜——。”李鸿章捏着一份电报快步走了进来,“君士坦丁堡来电,奥斯曼捏修建君士坦丁堡——巴格达铁路,英、法、德、俄等国都在积极争取承建该条铁路。”

看过电报,易知足随手将电报转给了易正行,缓缓的点了支烟,巴格达距离巴士拉只有五百多公里,毫无疑问,这是刻意针对大清来的,奥斯曼不仅是战败,战后后面临巨额战争赔款,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修建修建如此长的一条铁路?显然是英国人提出来的。

见的赵烈文放下电报,他才缓声道:“怎么看?”

易正行斟酌着开口道:“奥斯曼属于英吉利势力范围,英吉利才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钢铁价格大跌,产量也严重下降,大量资金寻找出路,这条铁路应该是英国人提议修建的。”

“巴格达距离巴士拉不远。”赵烈文道:“英国人这是希望借这条铁路来遏制我国继续向奥斯曼扩张.......。”

扫了两人一眼,易知足看向李鸿章,“渐甫是何看法?”

“学生窃以为,这事有些蹊跷。”李鸿章径直道:“奥斯曼属于英吉利势力范围,而且奥斯曼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即便是要修建这条铁路,也断无他国插手的机会,怎的会公然招标?还英、法、德、俄各国公开竞争?”

“说到点子上了。”易知足赞许的点了点头,“所谓的英、法、德、俄各国公开竞争,应该是个幌子,这条铁路最终有可能是由德国承建。”

听的这话,易正行不由的一愣,一脸不解的道:“英吉利与德意志处于对立状态,会让德意志承建这条铁路?”

李鸿章沉声道:“这是驱狼吞虎之计!”

赵烈文缓声道:“俾斯麦非是易与之辈,若是大掌柜判断的不错,那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英国人联合德国人一起遏制大清向奥斯曼扩张?易正行反应也不慢,转念就反应过来,他看了看三人,迟疑着道:“英国放任德国东进,就不虑养虎为患?”

“德意志、奥匈帝国和俄国是三皇同盟。”易知足缓声剖析道:“纵容德意志向奥斯曼扩张,一则利于挑起德意志和俄国的矛盾,再则也是利用德意志遏制我国向奥斯曼扩张。一旦我国继续向两河流域扩张,就会面临英法德意奥土等国的联手打压!”

说到这里,他吩咐道:“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另外,着情报部门密切关注南非!”

南非?赵烈文心里一惊,“大掌柜是担心欧洲各国争夺南非金矿?”

易知足的神情有些森冷,如果英国联手德国防备大清向两河流域扩张,事情就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奥斯曼之外,另外一个适合爆发冲突的地方就莫过于南非了!

沉吟了一阵,他才道:“对于英吉利来说,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才是保证英吉利强大富裕的根本,若是海上霸主的地位不保,也就意味着海外殖民地不保,想来,英吉利就将我国视为最大的敌人,南非金矿产量惊人,必然是英吉利打击的重点。”

赵烈文愕然道:“英国人还敢太岁头上动土?”

“怕就怕英德联手。”易知足缓声道:“德意志如今正急于开拓海外殖民地,若是英吉利投其所好,不是没有联手的可能。”

听的这话,房间里一片安静,半晌,赵烈文才轻叹道:“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国对奥斯曼并无扩张的意图,但南非金矿却是逆鳞。”

南非金矿对于眼下的元奇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一年百多吨黄金的产量,不只是推行金本位的保证,也是填补赈灾落下的巨大窟窿的保证,一旦南非金矿因为战争停产,后果不堪设想,国内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潮,整个元奇都有可能因此崩溃!

李鸿章道:“南非不容有失,可否先行增兵南非,以打消英国的幻想。”

“不可。”易知足道:“增兵南非,等若是提醒英吉利,此地无银三百两。”

李鸿章道:“我国的情况瞒不过英吉利。”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摆了摆手,“眼下只是猜测,不能先乱阵脚。”顿了顿,他接着道:“旱灾可能还会持续一年,如果英吉利有意在南非挑事,必然不会拖延,暂且密切关注。另外,给恭王去电,北方各省,即便是明年灾情延续,粮食也务必足以自保。”

山东,泰安府,肥城县。

作为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的大农庄的示范点,肥城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声名鹊起,尤其是在今年开春之后,各省大小报纸陆续对肥城的大农庄示范点进行报道,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关注,拥有众多土地的士绅对大农庄表现出来极大的兴趣,每天都有众多的士绅赶来参观。

短短三年时间,肥城几乎是变了个样子,虽然没有通铁路,但一条宽阔笔直的柏油路直接将肥城与泰安府连接起来,七十余里路,不论是骑马还是乘车,一个时辰皆能抵达,大多士绅都选择乘坐平稳舒适的四轮马车。

来自登州府的杨士珍坐在宽大的车厢里感受着马车在平滑的柏油路面上快速行驶舒畅感,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自行车、马队,心里不由的五味杂陈,当初元奇放风要设立大农庄示范点,他们扬家也努力争取过,但最终还是落在了肥城。

不说其他的,只看这条高规格的柏油路,他心里就已经在滴血,很明显,元奇为这个示范区着实是下了血本!

一进入肥城地界,他就被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金黄色麦田惊的说不出话来,山东旱情这几年一年比一年重,好多府县都颗粒无收,即便是有收成的,也是歉收严重,不成想这示范点居然丝毫不受影响。

正在震惊,马车却停了下来,随即就听的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一别数年,仲玉兄可安好?”

杨士珍伸出头来,就看见骑在马上的宋鹤年一脸笑吟吟的望着他,不由的笑道:“一别数年,芝仙兄风采依旧。”说着,他便推门下车。

宋鹤年下马迎上来道:“本是去车站接站的,临时有事脱不开身.......。”

“都远迎三十里了,还客气啥?”杨士珍说着,一指麦田,“都是深井灌溉?”

“示范点自然是优先照顾。”宋鹤年点了点头,笑道:“有这深井灌溉,从此无须再看天吃饭。”

“还是芝仙兄当初有魄力。”杨士珍颇为感慨的道:“这个示范点不仅是利己,连带着整个肥城都受益匪浅。”

这确实是实话,整个肥城都因为这个示范点而收益,修路,县城改建,修建自来水厂,就是机器钻井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州县,宋鹤年笑了笑,宽慰道:“这农庄没什么好羡慕的,如今投建厂矿,才是大势所趋,报纸上不都说了,我国要逐步从农业大国过渡到工业强国。”

杨士珍道:“芝仙兄的意思,准备积极投资厂矿,兴办实业?”

宋鹤年点了点头,“瞧元奇这架势,实业强国,可不只是一句口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