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履带坦克

大清巨鳄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履带坦克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杨士珍与宋鹤年乃是同窗好友,这些年来两人一直书信往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次前来肥城,既是考察肥城这个大农庄示范点,也顺带想考察泰安府城兴办厂矿的情况,这几年北方大旱,在元奇的鼓动和倡导下,各省的厂矿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争先恐后的冒出来,他也是心动不已。

他当即就顺着话头道:“芝仙兄所言甚是,发展工业已是当今之潮流。”

听他话里的意思有心办实业,宋鹤年不由的一笑,伸手礼让道:“数年不见,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来时就已经着人备下了借风宴,咱们先进城。”

两人上了马车,杨士珍望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的麦田不无感慨的道:“连续四年大旱,肥城还能见到如此丰收景象,实是不可思议........。”

宋鹤年掏出盒香烟来递了一支过去,点上后,他才缓声道:“今年的旱情犹在前三年之上,听闻还要持续一年。”

还要持续一年?杨士珍惊讶的道:“来自元奇的消息?”

宋鹤年点了点头,“光绪二年,旱情初现,镇南王就预测这次大旱将会持续五年之久,瞧如今的情形,想来是不会错了。”

默然半晌,杨士珍才道:“难怪从一开始,就进行大规模移民,以工代赈工程也如此迅速的全面铺开,原来是早就预测到了........,镇南王真神人!”

“没有元奇,这次大灾真是不敢想象。”宋鹤年轻声感慨道:“若是往昔,必然是饿殍遍地,千里无人烟。”

“若是往昔,如此大的灾荒,怕是早就天下大乱了,明末大乱,可不就是因为崇祯大旱。”杨士珍说着话头一转,“泰安可有官府收购田土的情况?”

“有!”宋鹤年干脆的道:“听说也是赈灾的措施之一,官府购买的田地将会长期租给佃户耕种,租子不到四成,好像是三七五......。”

三七五?杨士珍一愣,即便欠租情况严重,正常年景的收租比例也在五成左右,再不济也不会低于四成,他迟疑着道:“这不是逼着大户减租?”

“朝廷能买多少田地?”宋鹤年不以为意的道:“无非是邀买民心的手段罢了,何必如此敏感,再说了,三七五也低不了多少不是。”

听的这话,杨士珍暗自腹诽,这等于是低了一成,对于他们这些挂千顷牌的大户来说,一年的损失可不是小数,不过转念想想也是,朝廷能买多少田地,无非是大灾之年稳定民心的一个手段,毕竟朝廷购地并未乘机压价,反而还高于市价二成左右与正常年景的地价差不多。

马车在光滑平整的泊油路面上快速的行驶,杨士珍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麦地里一台模样十分古怪,能够自行行走的机器给吸引住了,“那是收割机?”

“履带式小麦收割机。”宋鹤年解说道:“最新研制出来的农业机械,收割,脱粒一体,还处于研制试用阶段.......。”说着,他吩咐道:“停车——。”

瞧热闹看稀奇的人不少,收割机庞大的噪音也掩盖不住围观人群的议论,不论是当地的士绅百姓还是外地赶来参观的士绅,对于这台模样古怪,效率惊人的机器都是叹为观止。

看着收割机快速的收割,杨士珍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喃喃着道:“农业机械居然厉害如斯?这一天能够收割多少亩?”

宋鹤年不假思索的道:“从麦子露水干了开始收割,到晚上麦子上露水打止。一台机器大概能收割六十亩。”

杨士珍惊叹道:“一台收割机就相当于六十个年轻力壮的劳力!”

“这不算什么。”宋鹤年缓声道:“听闻元奇的农业厂正在研制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效率更高。”

杨士珍两眼紧紧的盯着那台收割机,“芝仙兄的农庄,有多少农业机械?”

“仲玉兄是问农庄的工业化程度有多高罢?”宋鹤年才笑道:“耕地、播种、灌溉、收割都可以通过机器来完成,除草、施肥依然需要人力,眼下正在研究设立专门的烘干室,以后连晒麦都省了。”

说到这里,他轻笑道:“一旦农业机械得到普及推广,需要的劳力将大幅减少,农庄需要的是农业工人,仲玉兄还有必要纠结三七五减租之事?”

“芝仙兄提醒的是。”杨士珍恍然大悟,登时将三七五减租之事抛之脑后,以后大量使用农业机械,田地也无须租给佃户,还管什么减租不减租?

上海,宝山军工厂。

一辆履带式战车在一个高墙圈起来的实验场地缓慢笨拙的移动着,圆圆的车顶伸出一根短小的机枪枪管。

易正行一脸呆滞的看着这辆战车爬坡越沟,这实在是有些超出了他的想象,“战车净重三吨,时速二十公里,钢甲厚达六毫米,能近距离抵御马克沁机枪的扫射,但不能抵御小口径陆战炮的炮击.......。”

听着工程师的介绍,易正行仿佛看见成群结队的战车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的场景,他敢肯定,这绝对是元奇陆战继马克沁重机枪、管退式陆战炮之后的又一大杀器!

易正行是一脸兴奋,易知足则是一脸哭笑不得的神情,实在是宝山兵工厂鼓捣出来的这玩意与他所期望的坦克相差太远,丑就不说了,还又大又笨又慢,时速二十公里,装备的还只是机枪,这玩意能有多大的实战价值。

坦克研究所所长——四十出头的章有为自然是看出了易知足的不满,有些拘谨的解释道:“大掌柜设计的是安装火炮,不过,发动机马力严重不足.......。”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开口道:“坦克的发动机不能依赖汽车厂,必须根据坦克的实际需要研制适合坦克的专用大马力发动机,没有火炮,如何能称为坦克。”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种装备重机枪的轻型装甲车也并非是一无可取,配合重炮,在战场上也大有用武之地,不过,这速度太慢,既是轻型装甲车,速度就必须快,至少要达到时速40公里。

尽快研制出适合大中型重型坦克的发动机,装甲厚度也必须加厚,不说防御重炮,至少要能防御中小型步兵炮的炮击,还有,履带以及底部也不能轻忽,必须能防御地雷,一颗地雷就能让坦克失去机动能力,就太不值了!”

章有为连连点头,迟疑了下,才试探着道:“我们能否从内燃机研究所抽调一些精干技术人员过来?”

“军工优先是元奇素来的原则,有什么不可以的。”易知足说着放缓了语气,“随着内燃机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完全可以预见,坦克日后必然大放异彩,会成为陆军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重器,发动机、履带、装甲、武器、驾驶等各方面都必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在我看来,坦克也应该分为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等,坦克不仅是配合陆军作战,以后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坦克战!最后,再重申一下,必须严格保密。”

乘坐小轿车从兵工厂出来,坐在副驾驶位的易正行终究是没忍住,问道:“坦克的设想是父亲提出来的?”

“嗯。”易知足轻嗯了一声,“来自重骑兵的灵感。”

由重骑兵想到坦克,易正行一阵无语,重骑兵他也知道,怎的就联想不来?不容他多想,易知足十分随意的问道:“现在战争最重要的是什么?”

易正行听的一愣,琢磨了下,他才不确定的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论是古今,都应该是后勤补给最重要罢?”

易知足接着问道:“后勤补给又是由什么决定?”

“交通工具......还有钱......?”

“对于国家来说就是经济实力。”易知足缓声道:“历来打仗就是打的钱粮,如今这一点更重要,再有就是工业实力,铁路、轮船、汽车以及武器弹药,战舰、坦克等都跟工业实力息息相关。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战略资源.......钢铁、煤炭、石油、橡胶、棉花等,现在的战争实际上就是资源争夺战。”

听的这话,易正行没吭声,他隐隐猜到老头子是在担心波斯湾和南非,确切的说是南非!不过,在他看来是完全是杞人忧天,英吉利在南非新败,而且败的极惨,完全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英吉利没有研制出可以抗衡的鱼雷之前,绝对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德意志,虽说德意志陆军在欧洲称雄,但元奇新军也从无一败,在武器方面,德意志陆军也是相差甚远。

回到府邸,易知足才走进长乐书屋的院门,赵烈文、李鸿章二人就快步迎了上来,道:“大掌柜料事如神.......。”

易知足边走边道:“君士坦丁堡有消息了?”

“君士坦丁堡至巴格达的铁路已经定下来了,由德国人承建。”

易知足心里一沉,看来之前的判断果然没错,英国人不惜放弃在奥斯曼的利益以吸引德国人进入奥斯曼,以便共同抵御大清向两河流域扩张,英德联手,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进的房间,易正行径直道:“《柏林条约》,德意志帮着英吉利强迫俄国吐在奥斯曼的战果,这条铁路,会不会是英吉利投桃报李?”

易知足缓声道:“问题在于英德联手,德意志新近统一,强势崛起,正野心勃勃的想争夺阳光下的地盘,英吉利则是刻意想遏制我国的发展,以削弱我国实力,若是有意用南非的殖民地进行交换,挑起战争的可能性极大。”

易正行道:“俾斯麦何等精明,岂会让英吉利当枪使?”

“有足够的利益,哪怕是明知被人当枪使,也会心甘情愿。”赵烈文接着道:“目前情况,南非不能乱,不如联合俄国,制造奥斯曼些危机,以免英德打南非的主意。”

“不可能。”易知足否定道:“俄国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被逼撤兵,随后又在柏林被逼吐出大部分战果,足以说明俄国已是强弩之末,无力再战,这种情况下,联合俄国,制造奥斯曼危机,只会是让欧洲各强国更为团结。”

“分化呢?”赵烈文道:“能不能利用法兰西制造英德两国矛盾,从而达到分化的目的。”

易知足点了支烟没吭声,这个想法是不错,但实施难度太大,目前这个情况下,法兰西必然是如履薄冰,不敢节外生枝,况且,大清离欧洲也实在是太远了。

见他不吭声,易正行试探着道:“能否大量吸纳德国投资,诸如修建铁路.....。”

“这是示弱。”易知足沉声道:“越是示弱,英吉利越会得寸进尺。”

赵烈文眼睛一亮,“大掌柜的意思是比狠?”

“不错!”易知足点头道:“英吉利敢打南非的主意,咱们就打印度!”顿了顿,他接着道:“孟加拉这些年也被石达开他们将本地的土著清理的差不多了,是时候直接纳入版图了!”

赵烈文接着道:“阿富汗呢?是否向喀布尔增兵?”

“暂时不必要。”易知足摆了摆手,“增兵孟加拉就足以警告英吉利了!”

犹豫了下,一直没吭声的李鸿章才道:“从英吉利拱手将巴格达铁路让给德国的情况来看,如果英吉利想打南非,必然是怂恿德国人打头阵.......,咱们不可能两线作战罢?”

听的这话,房间里顿时一静,真要是德国人率先在南非挑起战事,元奇出兵印度还真是名不正言不顺,况且,以元奇目前的财力,还真是没能力支撑两线作战。在座几人一时间都觉的有些棘手,英吉利他们可以威胁,德意志还真没有让他们威胁的地方,这几年经济危机,连两国的商贸都已是极度萎缩。

沉默了一阵,易知足很是光棍的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德意志要敢在南非挑衅,开战就是,英吉利不参战,德意志孤掌难鸣,撑了不了多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